无护栏空中步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0153发布日期:2018-09-18 20:0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护栏空中步道,属于高空旅游体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悬空栈道的无护栏状态下,体验者的保险装置(包括滑轨和滑轮等辅助保险装置)均处于游客身体的上方;在观光悬空天桥上均有设置护栏,体验者身上无安全保险装置。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处于游客身体上方的保险装置受建筑自身条件的影响很大,绝大多数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都将因为先天条件不足(即:此类建筑外立面没有安装保险装置的有效结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而无法实施无护栏悬空栈道的游客体验方式。

第二,若在悬空栈道内侧增加辅助立护栏杆作为保险装置结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将对建筑外立面造成更多不同程度的建筑立面效果破坏。

第三,虽然在观光悬空天桥上均有设置护栏,但由于体验者身上没有设置安全保险衣及相关保险装置等,故体验者依然可能存在因过激行为而翻越护栏的坠落现象,显然这类观光悬空天桥上的护栏依然无法更大程度的确保体验者生命安全,此外,在观光悬空天桥上设置护栏,还导致游客体验刺激性和探索性下降。

第四,现有的空中步道的保险装置(包括滑轨和滑轮等)均处于体验者身体上方的体验方式,其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依然不够明显,也越来越无法满足体验者日益增长的探险精神和参与精神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护栏空中步道,在确保体验着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体验者的体验刺激性和探索性;同时,应用在建筑物外立面的栈道时,不受建筑物外立面保险装置的有效结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的限制,不破坏建筑外立面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护栏空中步道,包括步道底板,步道底板上端面,沿行走方向设置一条保险绳轨道3,沿所述保险绳轨道3设置一端可沿其滑动或滚动的保险绳装置,所述保险绳装置的另一端与体验者身体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绳装置的另一端与体验者身体锁定时,体验者无法自行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绳轨道3为双轨结构,保险绳装置具有与所述双轨结构配合的滑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道为设置在建筑物外立面的栈道。

再进一步的,步道底板与建筑物外墙交接部位固定设置三角板,保险绳轨道3固定设置在所述三角板的斜面上。

再进一步的,保险绳轨道3固定设置在栈道的中部或外侧边缘部位。

再进一步的,所述步道底板穿过建筑物外墙,并在建筑物内部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无护栏空中步道是无护栏天桥。

更进一步的,所述无护栏天桥的桥面上设有多条步道,各步道均具有变轨零界点,通过所述变轨零界点与相邻步道之间实现变轨。

一种无护栏空中步道的构建方法,将保险绳轨道3沿步道方向固定在步道底板上,使用保险绳一端与体验者身体锁定,另一端沿着所述保险绳轨道3滑动或滚动;所述保险绳与体验者身体锁定时,体验者无法自行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针对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栈道而言,克服了绝大多数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没有安装保险装置的有效结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的问题,有效减少因在悬空栈道内侧增加辅助立护栏杆作为保险装置结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对建筑外立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建筑立面效果破坏;

2)加强了体验者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进一步满足了体验者日益增长的探险精神和参与精神的需要。

3)针对“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而言,这是“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在体验旅游项目中得以实现的核心破题之举,为体验者(或游客)在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上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生命安全保障;

4)既有效利用了“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结构空间,又降低了因额外考虑在天桥上空安装保险装置带来的风险压力、资金成本压力、以及空间压力等;

5)既保持了“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整体美感(若在天桥上空设置钢索等保险装置及配套设施,势必破坏天桥的整体美感),又大幅度增强了其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既提高了体验者的安全保障,又增强了体验者的体验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运用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无护栏悬空栈道(或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社会关注率将迅速提升,体验旅游的竞争力加大,知名度势必提高,集聚性的社会作用显著,将大幅度增强其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均势必扩大,能够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创新形象和我国在创新创意旅游产业方面的国际地位;

7)本实用新型运用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无护栏悬空栈道或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其大幅度增强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必将为无护栏悬空栈道或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体验旅游项目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8)保险装置结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充分利用了既有的栈道或天桥及踏步道结构,取消了其他另外增加的固定结构、构架及相关设备,此举降低了旅游投资开发成本,若按照100米长的无护栏悬空栈道或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来计算,无护栏悬空栈道将节省实施成本费约100万元,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将节省实施成本费约350万元。由此成本投入和经济收益对比可见,本实用新型既大幅度降低了投入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体验旅游项目的经济收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护栏空中步道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栈道时,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护栏空中步道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栈道时,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护栏空中步道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栈道时,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护栏空中步道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栈道时,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无护栏空中步道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栈道时,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无护栏空中步道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栈道时,实施例六的示意图。

图9是保险绳轨道的设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保险绳轨道的另一种设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无护栏空中步道应用于无护栏天桥时,桥体横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无护栏空中步道应用于无护栏天桥时,桥体俯视图。

图13是图11左侧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1右侧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保险绳,2.栈道,3.保险绳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2,图9-10,一种无护栏空中步道,包括步道底板,步道底板上端面,沿行走方向设置一条保险绳轨道3,沿所述保险绳轨道3设置一端可沿其滑动或滚动的保险绳装置,所述保险绳装置的另一端与体验者身体锁定。所述保险绳装置的另一端与体验者身体锁定时,体验者无法自行解锁。

参见图2,所述保险绳轨道3为双轨结构,保险绳装置具有与所述双轨结构配合的滑轮。保险绳装置具有快速收紧的功能。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述步道为设置在建筑物外立面的栈道。步道底板与建筑物外墙交接部位固定设置三角板,保险绳轨道3固定设置在所述三角板的斜面上。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步道底板穿过建筑物外墙,并在建筑物内部形成台阶,并通过台阶与地板进行固定。

参见图9或图10,所述保险绳轨道3与末端均位于室内。

具体阐述如下:

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悬空栈道的完全无护栏状态下,设置安全保险装置处于栈道及踏步道结构、栈道及踏步道结构上或结构下,体验者需要在此安全保险装置的辅助下才可以进行各类体验活动。

即:在栈道及踏步道结构、栈道及踏步道结构上或结构下设置体验者安全保险装置结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等,此结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安装滑轨的重要环节所在,待滑轨完全安全安装完毕后,再从滑轨侧面套进滑轮,确保滑轮在滑轨上的运行安全和流畅,体验者保险衣上的安全保险绳就必须牢牢地锁扣在该滑轮上,以确保体验者的生命安全。也就是说,滑轨与栈道及踏步道结构、栈道及踏步道结构上或结构下是相互固接的,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优选实施方式为螺栓连接;滑轮在滑轨上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移动支点,可以在滑轨所设定的区域范围内任意流畅移动;体验者保险衣上的安全保险绳与滑轮是锁扣连接,可以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安全员管控的密码锁扣,也可以是游客无法自行解开且必须由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安全员才能解开的其他锁扣,每位体验者要求装配2组安全滑轮和2组安全保险绳,以确保体验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无护栏悬空栈道的实施步骤如下:

1)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开窗作为救援安全门和体验者出入口,可以是单开、双开、也可以是子母开等形式,确保开窗后的建筑外立面安全有效。根据实际需要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开孔作为后续悬挑结构梁的伸出孔。参见图9-10。

2)以建筑室内楼板及其相连构件作为基点安装伸出建筑外立面的悬挑结构梁,悬挑结构梁伸出建筑外立面的长度等必须控制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有效安全范围内。在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上预留滑轨装置系统的部位和连接件等,安装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上的装饰结构及装饰面,此项安装也可以推后到滑轨装置系统安装结束之后进行实施。

3)在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上安装滑轨装置系统,该套滑轨装置系统要求在符合国家各项规范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与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相关部位有效连接,包括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确保该滑轨装置系统与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及建筑连接的有效、牢固、可靠、安全。该套滑轨装置系统与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及建筑相关部位是相互固接的,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可以在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及建筑楼板的上方固接,也可以在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及建筑楼板的下方固接。要求该滑轨装置系统必须是双轨设置,一道滑轨提供给体验者使用,另一道滑轨提供给安全员使用。

4)在已安装的滑轨装置系统上套装“滑轮及其组件”。该套装“滑轮及其组件”必须要求能在已安装的滑轨装置系统上任意、平稳和流畅移动,其移动操作设备既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手动方式,也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进行自动操作的方式。“滑轮及其组件”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移动支点或活动支点,“滑轮及其组件”可以在滑轨所设定的区域范围内任意流畅移动。每位体验者均必须佩戴两套或两套以上滑轮和安全保险绳等安全保险设备,其中必须有一套安全保险绳具备预收紧防坠落功能。

5)在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上、在建筑室内外滑轨装置系统上、以及在建筑室内外悬挑结构梁的装饰结构及装饰面上安装各类控制系统设施,包括控制电路、控制机关、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等。

6)建筑及装饰材料封堵上述根据实际需要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开孔作为后续悬挑结构梁的伸出孔。在封堵该伸出孔时要求与悬挑结构梁预留一定程度的缝隙,该缝隙可以采用耐候密封胶等措施进行软性密封。

7)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窗打开,要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窗打开到一定程度,打开后的窗必须能够牢牢固定,不能有摆动。

8)安全员测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无护栏悬空栈道体验效果,即:安全员在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佩戴“安全保险装置”并到达无护栏悬空栈道准备间指定位置,由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安全员锁扣无护栏悬空栈道滑轮及相关安全保险装置,反复检查安全员身上的“安全保险装置”和保险绳及相关安全保险装置是否安全、牢固、可靠,直到确保各项工作均已安全可靠,由专业技术人员打开出口安全门,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到达建筑室外,安全员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无护栏悬空栈道”的各项体验效果。由专业技术人员打开入口安全门,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入或回到建筑室内,专业技术人员关闭入口安全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无护栏悬空栈道体验活动结束。

9)上述步骤,周而复始,以验证该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无护栏悬空栈道体验的成功运行。

10)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各方组织验收合格后交付运营公司使用。

实施例二:

参见图3-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保险绳轨道3固定设置在栈道的中部位置,直接固定在步道上方,不设置三角板。

实施例三:

参见图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保险绳轨道3固定设置在栈道的外侧边缘位置处,直接固定在步道上方,不设置三角板。

实施例四:

参见图6,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保险绳轨道固定设置在栈道的内侧边缘位置,直接水平固定在步道上方,不设置三角板。

实施例五:

参见图7,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保险绳轨道固定设置在栈道的外侧边缘位置处,三角板与步道的外端固定连接。

实施例六:

参见图8,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道底板穿过建筑物外墙,并直接与地板固定连接,步道底板在建筑物内部不形成台阶。

实施例七: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1-14,所述无护栏空中步道是无护栏天桥。所述无护栏天桥的桥面上设有多条步道,各步道均具有变轨零界点,通过所述变轨零界点与相邻步道之间实现变轨。体验者进入安检入口之前完成保险装置与身体之间的锁定,在桥面上全程无法自行解除安全装置。

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及体验者佩戴两套或两套以上滑轮和安全保险绳等安全保险设备示意图。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基础结构,比如:梁桥式、拱桥式、悬吊式、索桥式、以及浮桥式等构建方式。

参见图12-14,多道滑轨之间可以在悬空天桥的基础结构或装饰结构及装饰面上随时随地任意流畅变轨,设置安全保险装置处于天桥及踏步道结构、栈道或天桥及踏步道结构上或结构下的任何位置和各种方式。

针对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两端的起点和终点设置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入口,以确保佩戴了安全保险装置且经过安全检查的人员才能通过。

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基础结构,比如:梁桥式、拱桥式、悬吊式、索桥式、以及浮桥式等构建方式。并在构建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基础结构上预留滑轨或相关滑轨设施装置系统的部位和连接件等,安装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上的装饰结构及装饰面,此项安装也可以推后到滑轨装置系统安装结束之后进行实施。该预留滑轨装置系统的部位和连接件等要求可以实现多道滑轨且多道滑轨之间可以在悬空天桥的基础结构或装饰结构及装饰面上随时随地任意流畅变轨的运行效果,如图12-14所示:多道滑轨之间可以在悬空天桥的基础结构或装饰结构及装饰面上随时随地任意流畅变轨,可以设置安全保险装置处于天桥及踏步道结构、天桥及踏步道结构上或结构下的任何位置和各种方式。

3)在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上安装滑轨装置系统,该套滑轨装置系统要求在符合国家各项规范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与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相关部位有效连接,确保该滑轨装置系统与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连接的有效、牢固、可靠、安全。该套滑轨装置系统与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相关部位是相互固接的,优选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可以在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的上方固接,也可以在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的下方固接。要求该滑轨装置系统必须是多轨设置且多轨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任意流畅变轨的运行,依据实际需要分配各道滑轨的用途,其中有的滑轨提供给体验者使用,有的滑轨提供给安全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或救援人员或应急人员等使用。

4)在已安装的滑轨装置系统上套装“滑轮及其组件”,包括滑轮、滑轮配套组件、安全保险绳及锁扣、以及所有相关滑轮和保险设备的构件等。该套装“滑轮及其组件”必须要求能在已安装的滑轨装置系统上任意、平稳和流畅移动,其移动操作设备既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或安全员手动方式,也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或安全员通过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进行自动操作的方式。“滑轮及其组件”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移动支点或活动支点,“滑轮及其组件”可以在滑轨所设定的区域范围内任意流畅移动。每位体验者均必须佩戴至少两套滑轮和安全保险绳等安全保险设备,其中必须有一套安全保险绳具备预收紧防坠落的功能。滑轮和安全保险绳等安全保险设备的数量以及体验者人数等必须控制在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有效安全范围内,要求体验者分批次有序进入,按相关规定进行各项体验活动。

5)在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上、在滑轨装置系统上、以及在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基础结构的装饰结构及装饰面上安装各类控制系统设施,包括控制电路、控制机关、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等。

6)将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两端设置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入口打开,要求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入口打开到一定程度,打开后的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入口必须能够牢牢固定,不能有摆动。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入口打开的角度和状态如图13-14所示:

7)安全员测试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体验效果,即:安全员在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佩戴“安全保险装置”并到达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体验准备间指定位置,由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安全员锁扣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滑轮及相关安全保险装置,反复检查安全员身上的“安全保险装置”和保险绳及相关安全保险装置是否安全、牢固、可靠,直到确保各项工作均已安全可靠,由专业技术人员打开“悬空天桥”入口安全门,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到达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安全员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各项体验效果。由专业技术人员打开“悬空天桥”出口安全门,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入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的撤离准备间,专业技术人员关闭入口安全门,由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安全员解开安全员身上的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滑轮及相关安全保险装置,体验者离开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及其辅助设施区域,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体验活动结束。

9)上述步骤,周而复始,以验证该“无护栏观光悬空天桥”体验的成功运行。

10)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各方组织验收合格后交付运营公司使用。

以上实施例均是是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