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维搭建的建筑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0735发布日期:2018-10-02 17:48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乡村、营地、景区或老城区功能快速提升的小型全预制、全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小型建筑主要采用的传统的砖木或砖混结构,预制化和装配化程度低,施工速度慢。或者采用冷弯型钢+压型彩钢板结构,保温性能很差,夏热冬冷,能耗高,舒适性差,同时金属板材抗腐蚀性较差,耐久性不好,而且现场连接也需大量采用自攻螺钉、螺栓、螺钉等连接,金属板上会有大量钻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多维搭建的建筑套件,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物预制化和装配化程度底及不环保的问题。本专利套件装配方便,且装配形式多样,采用统一的结构构件搭建多种建筑构造需要,实现了建筑物构件的多维度搭建。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搭建的建筑物能满足保暖等节能需求。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可多维搭建的建筑套件由建筑板和连接件组成,所述建筑板由长度方向的第一面板和厚度方向的第二面板围合成,建筑板内被建筑板横向肋和建筑板纵向肋分割成多个板内空腔,第一面板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后并向内弯折形成折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侧面设置凸齿;连接件由连接主体和外凸件构成,外凸件位于连接主体的外侧面,与所述连接主体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折板的形状契合;外凸件的形状与折板向内与第二面板之间围成的空间契合,外凸件与凸齿的位置相对。

本基本方案中,连接件插入建筑板,可形成板与板之间的连接。当连接件插入建筑板时,凸齿能保证外凸件与第二面板之间的连接拼缝的密封性,同时又能使插入拼接安装更容易。

本技术方案中在的建筑板可用于外墙,内墙或屋面板。建筑板的空腔可以增加板的刚度同时能保证板的重量较小。当被用于外墙时,可在板内的部分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如填充岩棉等材料实现墙体的保温。当被用于内墙时,可不填充任何保温材料。建筑板的板内空腔还可以在内部设置设备管线,如电气、给排水等管线的隐蔽布置,增加了室内空间的使用方便度,并且布线灵活方便。保温材料的填充可视建筑功能需要,可全部填满板内空腔或部分填充板内空腔,当然也可不填充板内空腔。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连接主体可为长方体,外凸件分别位于长方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外,外凸件与所述连接主体之间形成凹槽的形状与从两侧插入的所述折板的叠加形状契合。本方案中,实现了建筑板与建筑板直接的平滑连接,即从表面看,建筑板拼接是紧密连接的,而且表面看不出连接件。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连接主体的截面为多边形,连接主体内被主体横向肋和主体纵向肋分割成多个体内空腔。通过连接主体的形状变化,可实现建筑板之间的多空间角度和维度的连接。如连接主体的截面为矩形,外凸件分别布置在矩形的相邻两个直角边,这样,建筑板可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插入,形成板与板之间的垂直连接。如连接主体的截面为矩形,外凸件分别布置在矩形的四条边上,四块建筑板可从上下左右从四个方向插入连接件,形成四块建筑板形成十字形连接。如连接主体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置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形成不同角度,多个建筑板之间的连接。形成多维度的板与板之间的连接。建筑板与连接件的连接,既可以是连接件外凸在建筑板外也可以与建筑板齐平,具体视外凸件与连接主体的相对位置、以及连接主体与建筑板的相对厚度及大小确定。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作为一种优化,也在体内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使整个建筑物的保温带不被连接件隔断,更好地节能环保。保温材料可全部填满体内空腔或部分填充体内空腔,当然也可不填充体内空腔。

本实用新型可被用于各种全装配建筑物的快速搭建,尤其适用于乡村、营地、景区或老城区内功能快速提升的小型建筑。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板和连接构件可采用可塑性材料或其它轻质材料通过模具挤压成型生产,在工厂裁切成所需的形状尺寸,在工厂对建筑板进行保温、隔热及表面装饰处理,实现了完全工厂预制。运输到现场后,所有套件都采用插接式拼装,由于建筑板和连接件重量轻,不需要机械即可进行安装,实现了全装配化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板的示意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板的示意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示意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示意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示意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建筑板由长度方向的第一面板1和厚度方向的第二面板2围合成,建筑板内被建筑板横向肋7和建筑板纵向肋8分割成多个板内空腔4,第一面板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后并向内弯折形成折板6,第二面板2的外侧面设置凸齿3;保温材料5填充在部分板内空腔内。

图2所示为建筑板的另一种形式,板内空腔4可均匀布置,也可如图1那样错开布置。板内空腔的大小和数量没有限制。图1和图2仅为一种示意。

如图3所示,连接件由连接主体12和外凸件13构成,连接主体12为长方体,外凸件13位于连接主体的外侧面,与连接主体12之间设有凹槽,凹槽的形状与两侧插入的折板6的叠合形状契合;外凸件13的形状与折板6向内与第二面板2之间围成的空间契合,所述外凸件13与凸齿3的位置相对。

如图4所示,连接件的连接主体的截面为正方形,连接主体内被主体横向肋9和主体纵向肋10分割成四个体内空腔11。保温材料填充在部分体内空间中。外凸件13位于连接主体的相邻两侧,建筑板能从垂直两侧插入外凸件13中。

如图5所示,连接件的连接主体的截面为五边形,外凸件设置在连接主体的两侧面,建筑板能相应顺着侧面的方向插入外凸件中,实现建筑板之间的有角度的连接。

由于建筑板既能做屋面板,也能做墙板,该套件也能实现屋面板与墙板的连接,只是从空间上换个角度而已。故本建筑套件可实现多维度的搭建和组合。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对以上所述实施例所作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