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亭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1947发布日期:2018-10-02 17:56阅读:9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景观亭台。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不断加强,不仅会在园林内栽种一些名贵且观赏性较高的花和树,而且还会安置一些假山、假石和亭台等一系列的小型建筑等加以点缀,目前,园林内的亭台均是由亭柱和设于亭柱顶部的亭罩构成,亭下设有供人们休闲用的石凳和石桌,对于有些地理条件的园林来说,该亭台常常建在蓄水池旁,使得人们在休憩的同时还可以喂食蓄水池中的鱼,增添了休闲乐趣。

例如公告号为CN205259636U的一种组合式亭台,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支撑柱;在相邻的两根支撑柱自由端设有横梁;在横梁上设有顶棚由连接件、若干与横梁相对且首尾相连的连接梁,若干根倾斜设在连接件和连接梁之间的主梁、设在主梁之间的安装板以及若干排依序设在对应安装板上的装饰瓦组成;装饰瓦、连接梁和主梁配合形成锥形结构;用于各种场合的遮风防晒,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夏季较为炎热,该亭台能够提供过往行人的休憩,而由于亭内的温度较高,无法供行人消暑,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亭台,该亭台能够形成喷泉,供行人消暑使用的同时具有增强亭台观赏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景观亭台,包括亭顶、用于支撑亭顶的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立柱的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连通有若干根向上贯穿蓄水池且凸出于基座上表面的支管,若干根所述支管均匀分布于基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到水管内,水沿着各根支管流动,从支管的开口处喷出,从而形成喷泉;若干根支管呈均匀的布置使得亭台内喷泉的位置点均匀,从而供行人消暑使用,同时,令亭台的观赏性更好,丰富了亭台的景观。

优选的,所述支管的端部设有呈漏斗状的出水斗,所述出水斗远离支管的端部设有网罩板,所述网罩板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从支管喷出,并直接喷到网罩板上,进而水沿网罩板向网罩板的两侧流动,水从网孔流出出水斗;从而水流宽度变宽,喷泉的效果更好,喷泉喷射的范围更广,进一步加强了亭台的观赏性。

优选的,所述网罩板呈V形,所述网罩板的拐角朝向支管的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喷到网罩板后,水流向网罩板的两侧,网罩板呈V形,使水流到网罩板的两侧更充分均匀,使水流出出水斗更均匀,从而喷泉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蓄水池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槽的设置使得支管内喷出的喷泉水能够及时的落到槽内,减少基座上水的积聚;同时,集水槽中的水能够流入到蓄水池内进行循环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槽底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支管卡接配合的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环与支管的卡接使得支管固定在支撑板上,支管在喷水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偏移,提高了喷泉过程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网罩板的拐角处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相背离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位于限位板的自由端,所述网罩板两侧的高位端分别设置有供凸条插接配合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板转动位置发生改变来实现支管中水从网罩板喷出的方向的不同,从而提高了喷泉的观赏效果;同时,插槽与凸条的插接配合使得限位板不容易发生偏移。

优选的,所述凸条插入插槽的端部和插槽的槽底均设有相互吸合的磁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体的相互吸合,使得插入到插槽的凸条不容易脱离插槽,从而使得限位板受到水流的冲击不容易发生松动。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池底设有用于罩住抽水泵的隔网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网罩的设置减少了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积聚到抽水泵而影响抽水泵工作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抽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到水管内,水沿着各根支管流动,从支管的开口处喷出,从而形成喷泉,若干根支管呈均匀的布置使得亭台内喷泉的位置点均匀,供行人消暑使用的同时具有增强亭台观赏性的效果;

2、水从支管喷出,并直接喷到网罩板上,进而水沿网罩板向网罩板的两侧流动,水从网孔流出出水斗;从而水流宽度变宽,喷泉的效果更好,进一步加强了亭台的观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管与基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管、出水斗以及支撑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亭顶;2、立柱;3、基座;4、桌台;5、座椅;6、集水槽;7、水管;8、支管;9、支撑板;10、出水斗;11、网罩板;12、隔网罩;13、卡环;14、限位板;15、抽水泵;16、插槽;17、凸条;18、磁体;19、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景观亭台,参照图1,包括亭顶1、横截面呈正八边形的基座3以及用于支撑支撑亭顶1的八根立柱2,八根立柱2固定连接在基座3的上表面,且分别位于基座3的各个顶点位置。同时,基座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桌台4与四个座椅5,桌台4位于基座3的中心位置处,四个座椅5绕桌台4周向均匀分布。桌台4与座椅5的设置方便了行人在亭台内的休憩。

参照图1和图2,基座3的底部安装有蓄水池19,蓄水池19的池底固定安装有抽水泵15,抽水泵15连通有呈竖直设置的水管7,且水管7位于蓄水池19的中部。同时,水管7沿其轴线方向周向连通有四根支管8,四根支管8远离水管7的一端向上弯曲贯穿蓄水池19且凸出于基座3上表面,且四根支管8均匀分布于基座3,支管8的开口朝上。抽水泵15将蓄水池19内的水抽到水管7内,水沿着各根支管8流动,从支管8的开口处喷出,从而形成喷泉,四根支管8呈均匀的布置使得亭台内喷泉的位置点均匀,从而供行人消暑使用,同时令亭台的观赏性更好,丰富了亭台的景观。

参照图2和图3,蓄水池19的池底固定安装有用于罩住抽水泵15的隔网罩12,隔网罩12的设置减少了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积聚到抽水泵15而影响抽水泵15工作的情况。

此外,支管8远离水管7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呈漏斗状的出水斗10,出水斗10与支管8相连通;出水斗10远离支管8的端部安装有网罩板11,且网罩板1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网孔。水从支管8喷出,并直接喷到网罩板11上,进而水沿网罩板11向网罩板11的两侧流动,水从网孔流出出水斗10;从而水流宽度变宽,喷泉的效果更好,进一步加强了亭台的观赏性。

同时,网罩板11呈V形,且网罩板11的拐角朝向支管8的方向。水更充分有效地流向网孔,使水从出水斗10流出更均匀,从而喷泉的效果更好。

回看图1和图3,基座3的上表面开设有集水槽6,集水槽6靠近基座3的外边缘,且集水槽6与蓄水池19相连通,支管8远离水管7的一端位于集水槽6的正上方。集水槽6的设置使得支管8内喷出的喷泉水能够及时的落到槽内,减少基座3上水的积聚;同时,集水槽6中的水能够流入到蓄水池19内进行循环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照图3和图4,集水槽6的槽底沿竖直方向焊接有呈长方体状的支撑板9,支撑板9位于支管8的一侧;支撑板9朝向支管8的一侧表面焊接有卡环13,且卡环13与支管8卡接配合。卡环13与支管8的卡接使得支管8固定在支撑板9上,支管8在喷水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偏移,提高了喷泉过程的稳定性。

参照图3和图4,网罩板11的拐角处转动连接有限位板14,限位板14呈长方体状,限位板14相背离的两个侧面均一体成型有长条状的凸条17,凸条17位于限位板14的自由端且与限位板14相互垂直;同时,网罩板11两侧的高位端分别开设有供凸条17插接配合的插槽16。利用限位板14转动来实现支管8中水从网罩板11喷出的方向的不同,从而提高了喷泉的观赏效果;插槽16与凸条17的插接配合使得限位板14不容易发生偏移,结构简单实用。

同时,凸条17插入插槽16的端部和插槽16的槽底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吸合的磁体18。利用磁体18的相互吸合,使得插入到插槽16的凸条17不容易脱离插槽16,从而使得限位板14受到水流的冲击不容易发生松动。

总的工作过程:抽水泵15将蓄水池19内的水通过水管7抽到支管8内,出水斗10和网罩板11使支管8内排出的水的宽度增加,喷泉的水柱更加细密,供行人消暑使用;同时,转动限位板14,使限位板14上的凸条17分别与网罩板11两侧高位端的插槽16插接配合来实现喷泉水喷射方向的改变,从而使喷泉效果更优,增加了亭台的观赏性。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