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漩涡式泡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093发布日期:2018-12-07 21:57阅读:1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漩涡式泡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泉泡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漩涡式泡池。



背景技术:

池底出水口是在泳池或泡池循环过滤系统中,安装在池底提供循环供水的装置。现有的泡池的出水口是可调控的直流式出水口。水流经出水口后向水表面的直线流线。为了使水池的大部分水得到循环,往往是通过增加池底给水口的数量,尽量达到池水参与循环过滤,但是往往给水口不可能不留死角的密布,这样在给水口的周边就会产生局部死水,这就导致泡池内部的卫生堪忧,容易造成细菌或疾病的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漩涡式泡池,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温泉泡池在使用时存在的给水口附近水位无法循环,卫生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设有漩涡式给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给水口附近产生局部死水的问题,漩涡式给水装置的旋流出水方式提升了泡池内部水流循环系统的处理效率,提高了池内水流的循环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漩涡式泡池,包括泡池本体、溢流回水装置、入池台阶、休息台、出池台、漩涡式给水装置和循环供水装置,所述泡池本体的内部的底面的四角各设有一个给水口,四个给水口的内侧各连接一个漩涡式给水装置;所述泡池本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各设有一个溢流口,泡池本体的左侧面的外端和右侧面的外端各连接一个溢流回水装置,溢流回水装置的上端连通溢流口,溢流回水装置的下端连接并连通循环供水装置;所述泡池本体的下端连接并连通循环供水装置;所述泡池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入池台阶;所述泡池本体的左侧面的上端和右侧面的上端各连接一块休息台;所述泡池本体的后端固定连接出池台。

所述溢流回水装置包括上输水弯管、下输水弯管和过滤筒;所述上输水弯管的上端连接并连通溢流口;所述上输水弯管的下端连接并连通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下端连接下输水弯管,下输水弯管的下端连接并连通循环供水装置。

所述出池台的顶面上设有多个橡胶防滑条;所述出池台的后侧面上设有左右两个矩形置物槽。

所述漩涡式给水装置包括圆形给水防护面板、轮轴、扇形导流叶轮和两个限位环;所述圆形给水防护面板通过螺纹连接在给水口的内侧;所述圆形给水防护面板的底端的中间焊接连接轮轴;所述扇形导流叶轮转动配合连接在轮轴上;所述轮轴上通过螺纹连接上下两个限位环,两个限位环分别设置在扇形导流叶轮的上端和下端。

所述循环供水装置包括矩形供水箱、电加热板、带有控制阀门的进水管、带有控制阀门的排水管和四根供水管;所述矩形供水箱的底面上通过螺钉连接电加热板;所述矩形供水箱的顶端的四角各连接并连通一根供水管,四根供水管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泡池本体底端的四角;所述供水管的上端连通给水口;所述扇形导流叶轮设置在供水管的内部;所述矩形供水箱的前端焊接连接并连通进水管,矩形供水箱的后端焊接连接并连通排水管;所述矩形供水箱连接并连通下输水弯管;所述电加热板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和控制开关。

所述过滤筒的内部设有上下多层纤维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漩涡式泡池,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温泉泡池在使用时存在的给水口附近水位无法循环,卫生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设有漩涡式给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给水口附近产生局部死水的问题,漩涡式给水装置的旋流出水方式提升了泡池内部水流循环系统的处理效率,提高了池内水流的循环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设有溢流回水装置和循环供水装置,便于对泡池内部的水源进行过滤并进行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泡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溢流回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出池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漩涡式给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循环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泡池本体1;给水口1-1;溢流口1-2;溢流回水装置2;上输水弯管2-1;下输水弯管2-2;过滤筒2-3;入池台阶3;休息台4;出池台5;橡胶防滑条5-1;矩形置物槽5-2;漩涡式给水装置6;圆形给水防护面板6-1;轮轴6-2;扇形导流叶轮6-3;限位环6-4;循环供水装置7;矩形供水箱7-1;电加热板7-2;进水管7-3;排水管7-4;供水管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8所示,一种漩涡式泡池,包括泡池本体1、溢流回水装置2、入池台阶3、休息台4、出池台5、漩涡式给水装置6和循环供水装置7,所述泡池本体1的内部的底面的四角各设有一个给水口1-1,四个给水口1-1的内侧各连接一个漩涡式给水装置6;所述泡池本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各设有一个溢流口1-2,泡池本体1的左侧面的外端和右侧面的外端各连接一个溢流回水装置2,溢流回水装置2的上端连通溢流口1-2,溢流回水装置2的下端连接并连通循环供水装置7;所述泡池本体1的下端连接并连通循环供水装置7;所述泡池本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入池台阶3;所述泡池本体1的左侧面的上端和右侧面的上端各连接一块休息台4;所述泡池本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出池台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漩涡式泡池,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入池台阶3进入至泡池本体1的内部,进行浸泡后,可以通过出池台5走出泡池,在浸泡时,可以在休息台4上休息;泡池本体1内部的水源在进行补水循环流动时,水源首先进入至循环供水装置7的内部,然后通过泡池本体1底面的给水口1-1进入至泡池本体1的内部,水源进入至给水口1-1内部后,经设置在给水口1-1内部的漩涡式给水装置6进行旋流,水流经过漩涡式给水装置6旋流导流后,形成向上的螺旋式环形的水流,一方面带动出水口周边水流向泡池本体1表面运动,另一方面解决给水口附近产生局部死水的问题,提升了泡池内部水流循环系统的处理效率,提高了池内水流的循环范围。

所述溢流回水装置2包括上输水弯管2-1、下输水弯管2-2和过滤筒2-3;所述上输水弯管2-1的上端连接并连通溢流口1-2;所述上输水弯管2-1的下端连接并连通过滤筒2-3;所述过滤筒2-3的下端连接下输水弯管2-2,下输水弯管2-2的下端连接并连通循环供水装置7。所述溢流回水装置2在使用时,泡池本体1内部溢出的水流进入至上输水弯管2-1的内部,然后进入至过滤筒2-3的内部进行过滤,过滤掉污泥、发丝等杂质后,通过下输水弯管2-2进入至循环供水装置7的内部,便于进行循环利用。

所述出池台5的顶面上设有多个橡胶防滑条5-1;所述出池台5的后侧面上设有左右两个矩形置物槽5-2。

所述漩涡式给水装置6包括圆形给水防护面板6-1、轮轴6-2、扇形导流叶轮6-3和两个限位环6-4;所述圆形给水防护面板6-1通过螺纹连接在给水口1-1的内侧;所述圆形给水防护面板6-1的底端的中间焊接连接轮轴6-2;所述扇形导流叶轮6-3转动配合连接在轮轴6-2上;所述轮轴6-2上通过螺纹连接上下两个限位环6-4,两个限位环6-4分别设置在扇形导流叶轮6-3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漩涡式给水装置6在使用时,水流经过扇形导流叶轮6-3时,扇形导流叶轮6-3对水流进行旋流导流,形成向上的螺旋式环形的水流。

所述循环供水装置7包括矩形供水箱7-1、电加热板7-2、带有控制阀门的进水管7-3、带有控制阀门的排水管7-4和四根供水管7-5;所述矩形供水箱7-1的底面上通过螺钉连接电加热板7-2;所述矩形供水箱7-1的顶端的四角各连接并连通一根供水管7-5,四根供水管7-5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泡池本体1底端的四角;所述供水管7-5的上端连通给水口1-1;所述扇形导流叶轮6-3设置在供水管7-5的内部;所述矩形供水箱7-1的前端焊接连接并连通进水管7-3,矩形供水箱7-1的后端焊接连接并连通排水管7-4;所述矩形供水箱7-1连接并连通下输水弯管2-2;所述电加热板7-2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和控制开关。所述循环供水装置7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进水管7-3向矩形供水箱7-1的内部补水,并通过电加热板7-2进行补充加热,便于调节水温,然后在需要排水时,可以通过排水管7-4排出水源。

所述过滤筒2-3的内部设有上下多层纤维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漩涡式泡池,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入池台阶3进入至泡池本体1的内部,进行浸泡后,可以通过出池台5走出泡池,在浸泡时,可以在休息台4上休息;泡池本体1内部的水源在进行补水循环流动时,水源首先进入至循环供水装置7的内部,然后通过泡池本体1底面的给水口1-1进入至泡池本体1的内部,水源进入至给水口1-1内部后,经设置在给水口1-1内部的漩涡式给水装置6进行旋流,水流经过漩涡式给水装置6旋流导流后,形成向上的螺旋式环形的水流,一方面带动出水口周边水流向泡池本体1表面运动,另一方面解决给水口附近产生局部死水的问题,提升了泡池内部水流循环系统的处理效率,提高了池内水流的循环范围;所述溢流回水装置2在使用时,泡池本体1内部溢出的水流进入至上输水弯管2-1的内部,然后进入至过滤筒2-3的内部进行过滤,过滤掉污泥、发丝等杂质后,通过下输水弯管2-2进入至循环供水装置7的内部,便于进行循环利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