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通风消声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318发布日期:2018-11-07 21: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通风消声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噪声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变电站主变室的组合式通风消声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变电站主变室的变压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相关规范中要求主变室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5℃,否则堆积的大量热量会影响变压器的正常使用。同时变压器本体由于铁芯磁滞伸缩及绕组电磁力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变电站通常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排放限值为:昼间60dB,夜间50dB。传统的机械进排风系统一般在主变室墙体和屋顶上设置通风口,但是会导致机组的噪声传播出去,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为了解决上述散热和降噪问题,通常采用消声百叶进行通风。由于变压器的噪声属于中低频噪声,噪声能量集中于100Hz为基频的一系列窄带谐频,现有的消声百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局限:无法有效降低100Hz的低频噪声,而且结构较复杂。专利文献号202678069U公开了一种室外变压器降噪装置,包括吸隔声围护结构(1),安装于变压器的前侧和顶部;进风消声结构(2),安装于所述吸隔声围护结构(1)的前侧;排风消声结构(3),位于吸隔声围护结构(1)之上方;防火墙(4),位于变压器的左右两侧;主控楼墙体(5);位于变压器的后侧;所述吸隔声围护结构(1)、防火墙(4)和主控楼墙体(5)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罩体,将变压器罩于体内。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复杂、散热效果不佳,需要根据变压器的不同规格进行制作,成本提高,不宜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通风消声围护结构,可以改变气流在空腔内方向和流速,既可有效降低低频噪声,又能实现通风散热的良好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式通风消声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其特征是:所述外墙通过若干根龙骨连接外墙声学吸音棉,外墙与外墙声学吸音棉之间设有空腔结构,所述外墙内侧设有隔墙,所述隔墙外侧贴附有隔墙声学吸音棉,所述隔墙内侧通过龙骨固接有吸音壁板,所述隔墙与吸音壁板之间设有空腔结构,所述隔墙声学吸音棉与外墙声学吸音棉之间设有空腔结构;所述外墙及外墙声学吸音棉的上部开窗并固接外墙框架,所述外墙框架上支撑有高位通风百叶片,所述隔墙及隔墙声学吸音棉的下部开窗并固接隔墙框架,所述隔墙框架上支撑有低位通风百叶片,所述高位通风百叶片通过空腔结构与低位通风百叶片构成改变气流方向和流速的通道结构。

所述外墙与外墙声学吸音棉之间的空腔结构间距为80-100mm,隔墙与吸音壁板之间的空腔结构间距为80-100mm,所述外墙声学吸音棉与隔墙声学吸音棉之间的空腔结构间距为200-250mm。

所述外墙声学吸音棉及隔墙声学吸音棉的厚度分别为20-25mm,所述吸音壁板的厚度为20-25mm。

所述外墙框架的最低点与隔墙框架的最高点之间的高差不小于1200mm,通风百叶片横截面形状由水平段、与水平段呈45°角的折弯段和竖直段构成,通风百叶片沿垂直方向平行等距设置在框架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围护结构,将通风百叶与外墙和隔墙有机结合,改变气流在空腔内方向和流速,同时采取增加吸音棉和吸音板的措施,一方面有效降低低频噪声,另一方面进行通风散热,保证主变室内温度在规定限值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位通风百叶片;2、外墙框架;3、外墙;4、空腔结构;5、外墙声学吸音棉,6、空腔结构;7、隔墙声学吸音棉;8、隔墙;9、空腔结构;10、吸音壁板;11、龙骨;12、低位通风百叶片;13、隔墙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通风消声围护结构,包括外墙3,所述外墙通过若干根龙骨11连接外墙声学吸音棉5,外墙与外墙声学吸音棉之间设有空腔结构4,所述外墙声学吸音棉内侧设有隔墙8,所述隔墙声学吸音棉与外墙声学吸音棉之间设有空腔结构6,所述隔墙外侧贴附有隔墙声学吸音棉7,所述隔墙内侧通过龙骨固接有吸音壁板10,所述隔墙与吸音壁板之间设有空腔结构9;所述外墙及外墙声学吸音棉的上部开窗并固接外墙框架2,所述外墙框架上支撑有高位通风百叶片1,所述隔墙及隔墙声学吸音棉的下部开窗并固接隔墙框架13,所述隔墙框架上支撑有低位通风百叶片12,所述高位通风百叶片通过空腔结构与低位通风百叶片构成改变气流方向和流速的通道结构。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外墙与外墙声学吸音棉之间的空腔结构间距为80-100mm,隔墙与吸音壁板之间的空腔结构间距为80-100mm,所述外墙声学吸音棉与隔墙声学吸音棉之间的空腔结构间距为200-250mm。本实施例为100mm。

本实施例优选方案是,所述外墙声学吸音棉及隔墙声学吸音棉的厚度分别为20-25mm,所述吸音壁板的厚度为20-25mm。本实施例为25mm.

本实施例优选方案是,所述外墙框架的最低点与隔墙框架的最高点之间的高差不小于1200mm,通风百叶片横截面形状由水平段、与水平段呈45°角的折弯段和竖直段构成,通风百叶片沿垂直方向平行等距设置在框架内。

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由于主变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环境温度形成的热压作用,室外较低温度的空气首先经过高位通风百叶片进入空腔结构,进而经过低位通风百叶片送入主变室内,达到降低主变室内温度的目的。增加外墙声学吸音棉、隔墙声学吸音棉和吸音壁板,是有效的吸音措施;同时高位通风百叶片通过空腔结构与低位通风百叶片构成改变气流方向和流速的通道结构,可有效降低主变室的低频噪声传播。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一种组合式通风消声围护结构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