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0618发布日期:2018-10-02 17:4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钢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结构中。从早期的超高 层建筑(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到后期的大悬挑结构(深圳证券交易中心),钢结构使得建 筑从高度、跨度和造型上一步步突破,建筑师开始在保证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设计 一些造型新颖的建筑,越来越多的造型新颖的结构形式出现。建筑形式由直线型逐渐发展为空间单面曲线(如机场及场馆的屋面)形式。

而传统的斜钢柱难以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固定起来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包括底座、固定柱、斜钢柱和螺旋托板,所述底座位于固定柱底端,所述斜钢柱位于固定柱一侧,且固定柱底端与底座相互连接,所述螺旋托板位于斜钢柱正上方,所述底座顶端表面焊接有加固托垫,所述加固托垫一侧与固定柱一侧表面相互焊接,所述斜钢柱顶端焊接有衔接板,所述斜钢柱表面焊接有固定扣板,且固定扣板位于螺旋托板正下方,所述固定扣板表面镶嵌有减震垫,所述底座底端焊接有固定桩,所述加固托垫表面焊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一端与斜钢柱底端相互焊接,所述固定柱顶端卡扣连接有加固棚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扣板表面镶嵌有减震垫,可减少斜钢柱受压时对固定扣板产生的压力以及撞击力,提高了整个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斜钢柱表面焊接的固定扣板,可对螺旋托板进行固定,从而对螺旋托板提高托浮力,防止螺旋托板发生位于的情况,位于固定柱顶端卡扣连接的加固棚罩,可提高固定柱之间的紧缩力,防止固定柱发生位移,通过斜钢柱顶端焊接的衔接板,可避免斜钢柱出现受力不均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俯视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钢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柱3、加固托垫4、减震器5、斜钢柱6、衔接板7、螺旋托板8、固定桩9、固定扣板10、减震垫11、加固棚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包括底座1、固定柱2、斜钢柱5和螺旋托板7,所述底座1位于固定柱2底端,所述斜钢柱5位于固定柱2一侧,且固定柱2底端与底座1相互连接,所述螺旋托板7位于斜钢柱5正上方,所述底座1顶端表面焊接有加固托垫3,所述加固托垫3一侧与固定柱2一侧表面相互焊接,所述斜钢柱5顶端焊接有衔接板6,所述斜钢柱5表面焊接有固定扣板9,且固定扣板9位于螺旋托板7正下方,所述固定扣板9表面镶嵌有减震垫10,所述底座1底端焊接有固定桩8,所述加固托垫3表面焊接有减震器4,所述减震器4一端与斜钢柱5底端相互焊接,所述固定柱2顶端卡扣连接有加固棚罩11。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1底端焊接的固定桩8可将整个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固定在地面,通过底座1顶端表面焊接的加固托垫3可提高对斜钢柱5的支撑力,防止斜钢柱5受力挤压底座1与固定柱2导致固定柱2变形的情况出现,通过固定扣板9表面镶嵌有减震垫10,可减少斜钢柱5受压时对固定扣板9产生的压力以及撞击力,提高了整个斜钢柱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斜钢柱5表面焊接的固定扣板9,可对螺旋托板7进行固定,从而对螺旋托板7提高托浮力,防止螺旋托板7发生位于的情况,位于固定柱2顶端卡扣连接的加固棚罩11,可提高固定柱2之间的紧缩力,防止固定柱2发生位移,通过斜钢柱5顶端焊接的衔接板6,可避免斜钢柱5出现受力不均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