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2815发布日期:2018-12-14 23:01阅读:1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属于铝模板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楼面沉箱和反坎悬浮于混凝土上无法固定,容易造成跑模,混凝土成型效果差的现象,现有技术中当需要一次浇筑反坎时,用定位筋固定反坎,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反坎浇筑时成型效果不好,往往需要后期打磨,甚至重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拉杆将楼面板、外墙板、沉箱板、反坎板连接在一起,提高悬浮于楼面混凝土之上的沉箱反坎成型效果,用PVC套管套住螺杆后与楼面相接,再用螺母将螺杆拧紧,由于螺杆和喇叭胶杯的存在,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拉杆不会变形或移动,故提高沉箱和反坎的成型效果,克服了楼面沉箱和反坎悬浮于混凝土上无法固定,造成跑模,混凝土成型效果差的效果,有效防止沉箱反坎跑模,使楼面沉箱和反坎成型效果更好,极大减少反坎一次浇筑后的返工,提高了铝模整体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下部分别设有外墙、第一反坎板、第四反坎板、第二反坎板和第三反坎板,且通过销钉将其固定在一起,所述第四反坎板和第二反坎板的下部设有第一沉箱板和第二沉箱板,且通过销钉将其固定在一起,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楼面板并且与螺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杆的外侧设有PVC套管,PVC套管的底部与喇叭胶杯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喇叭胶杯的一侧贴附在楼面板的上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拉杆并且与螺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C套管的顶部贴附在拉杆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拉杆将楼面板、外墙板、沉箱板、反坎板连接在一起,提高悬浮于楼面混凝土之上的沉箱反坎成型效果,用PVC套管套住螺杆后与楼面相接,再用螺母将螺杆拧紧,由于螺杆和喇叭胶杯的存在,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拉杆不会变形或移动,故提高沉箱和反坎的成型效果,克服了楼面沉箱和反坎悬浮于混凝土上无法固定,造成跑模,混凝土成型效果差的效果,有效防止沉箱反坎跑模,使楼面沉箱和反坎成型效果更好,极大减少反坎一次浇筑后的返工,提高了铝模整体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墙;2、销钉;3、拉杆;4、第一反坎板;5、第一沉箱板;6、第二反坎板;7、第二沉箱板;8、螺杆;9、PVC套管;10、喇叭胶杯;11、楼面板;12、螺母;13、第三反坎板;14、第四反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包括拉杆3,所述拉杆3的下部分别设有外墙1、第一反坎板4、第四反坎板14、第二反坎板6和第三反坎板13,且通过销钉2将其固定在一起,所述第四反坎板14和第二反坎板6的下部设有第一沉箱板5和第二沉箱板7,且通过销钉2将其固定在一起,所述拉杆3的一端设有螺杆8,所述螺杆8的一端穿过楼面板11并且与螺母12连接,所述螺杆8的外侧设有PVC套管9,PVC套管9的底部与喇叭胶杯10固定,所述喇叭胶杯10的一侧贴附在楼面板11的上部,所述螺杆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拉杆3并且与螺母12连接,所述PVC套管9的顶部贴附在拉杆3的底部,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拉杆不会变形或移动,故提高沉箱和反坎的成型效果,克服了楼面沉箱和反坎悬浮于混凝土上无法固定,造成跑模,混凝土成型效果差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Z字形穿楼面角铁拉杆,工作时,拉杆将楼面板、外墙板、沉箱板、反坎板连接在一起,提高悬浮于楼面混凝土之上的沉箱反坎成型效果,用PVC套管套住螺杆后与楼面相接,再用螺母将螺杆拧紧,由于螺杆和喇叭胶杯的存在,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拉杆不会变形或移动,故提高沉箱和反坎的成型效果,克服了楼面沉箱和反坎悬浮于混凝土上无法固定,造成跑模,混凝土成型效果差的效果,有效防止沉箱反坎跑模,使楼面沉箱和反坎成型效果更好,极大减少反坎一次浇筑后的返工,提高了铝模整体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