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预埋注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176发布日期:2018-11-07 21:0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预埋注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预埋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常常需要在结构适当部位留设施工缝,由于施工原因、工人水平等因素影响,施工缝部位易产生结构开裂、表面渗漏水等质量隐患。常规施工中,结构施工缝部位一般采用在施工缝位置埋设止水钢板、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方法。实际应用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施工缝部位渗漏水已成为结构工程中多发的质量隐患之一。

现有预埋注浆管的设计,比如一种预埋注浆管辅以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止水构造(授权公告号为CN205677279U)、注浆管(授权公告号为CN204401624U)、施工缝预埋注浆管(授权公告号为CN206144184U),在注浆管或注浆装置设计上相对复杂,操作不便。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预埋注浆装置,在施工缝处出现渗漏水时,不必在结构表面钻孔即可进行注浆作业,最终达到止水堵漏的效果。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预埋注浆装置,包括预埋在施工缝的迎水侧与止水设施之间的注浆软管,固定所述注浆软管的固定组件,以及向所述注浆软管内注入浆料的注浆组件;

所述注浆软管上开设有若干排沿注浆软管外壁圆周均匀分布的开口,所述注浆软管空腔内的浆料由开口溢出至结构裂缝处;

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注浆软管的长度方向布置,将所述注浆软管固定在施工缝处;

所述注浆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注浆软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注浆针头,所述注浆针头的一端插入所述注浆软管内,另一端伸出混凝土结构面,与注浆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注浆软管的端部采用扎丝收口,注浆软管的外壁采用无纺布包裹。

优选地,所述注浆软管上沿注浆软管外壁圆周均匀分布3~4个开口,开口的形状为V字型。

优选地,所述注浆软管上各排开口之间间距200~300 mm。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位于注浆软管上、下两侧的水泥钉以及与上、下水泥钉互相拉结的细铁丝,所述细铁丝缠绕在所述注浆软管外壁上,上、下两侧的水泥钉将细铁丝和注浆软管固定在施工缝处。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若干组,相邻两组固定组件之间间距为250~300 mm。

优选地,所述注浆针头伸出混凝土结构面5~10 cm。

优选地,相邻两注浆针头之间间距为1~2 m。

优选地,所述止水设施为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钢板、钢边止水带其中一种或多种。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注浆装置包括注浆软管、固定组件和注浆组件,各部分配合预埋在施工缝部位,在施工缝处结构表面发现裂缝或者渗漏水时,将注浆机与注浆组件外露的注浆嘴连接进行注浆,浆料经注浆针头进入注浆软管内,沿注浆软管空腔向两边流动,并在注浆软管外壁开口7处向外溢出,最终被压入结构裂缝中,封堵结构缝;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在结构上开孔,堵漏效果良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注浆装置取材容易,相比传统的施工缝封堵方式,成本提升较少,但由于堵漏效果好,无需反复施工,反而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埋注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埋注浆装置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埋注浆装置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浆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浆软管内腔的浆料流向图;

图中,1-注浆软管、2-注浆针头、3-无纺布、4-固定组件、5-止水设施、6-混凝土结构、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预埋注浆装置,包括预埋在施工缝的迎水侧与止水设施5之间的注浆软管1,固定注浆软管1的固定组件4,以及向注浆软管1内注入浆料的注浆组件。止水设施5为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钢板、钢边止水带其中一种或多种。

注浆软管1可采用各种较软材质的塑料管,注浆软管1外径16~20mm,注浆软管1的长度能够接长,接长部位互相搭接不少于500mm。注浆软管1的端部采用扎丝收口,注浆软管1的外壁采用无纺布3包裹。注浆软管1上开设有若干排沿注浆软管1外壁圆周均匀分布的V字型开口7,各排开口7之间间距200~300 mm。

固定组件4设置有若干组,相邻两组固定组件4之间间距为250~300 mm。固定组件4包括位于注浆软管1上、下两侧的水泥钉以及与上、下水泥钉互相拉结的细铁丝,细铁丝缠绕在注浆软管1外壁上,上、下两侧的水泥钉将细铁丝和注浆软管1固定在施工缝处。

注浆组件包括多个沿注浆软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注浆针头2,相邻两注浆针头2之间间距为1~2 m。注浆针头2的一端插入注浆软管1内,另一端伸出混凝土结构面5~10 cm,与注浆机连接。

施工缝施工时,先进行施工缝一侧混凝土结构6作业,施工缝清理完后,在施工缝位置依次安装止水设施5,注浆软管1,注浆针头2,然后浇筑施工缝另外一侧结构混凝土。施工缝处结构表面发现裂缝或者渗漏水时,将注浆机与注浆针头2外露的注浆嘴连接进行注浆,浆液经注浆针头进入注浆软管1内,沿注浆软管1空腔向两边流动,并在注浆软管外壁“V”型开口7处向外溢出,最终被压入结构裂缝中。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