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579发布日期:2018-10-16 19:2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平面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主要有:沉降裂缝、变形裂缝、综合裂缝、膨胀裂缝和运动惯性裂缝。其中混凝土变形裂缝在工程中的发生率达到80%以上,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变形裂缝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自身收缩变形、环境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自身膨胀变形,针对因温度变化产生裂缝的解决方式主要是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温度;而针对混凝土自身变形引起的裂缝,解决方式主要是从材料上采取抗裂措施、改变施工方式、增加钢筋用量或设置后浇带。

根据现行的混凝土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为避免收缩裂缝,需要设置永久伸缩缝和施工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是一种临时施工缝,是永久性伸缩缝的改良技术,是防止超长建筑产生变形裂缝的有效措施。现有常规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后浇带处的钢筋都是连续的,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不能得到自由的释放,在混凝土结构的长度或宽度超过一定尺寸时,变形裂缝不可避免,因此,混凝土结构的尺寸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或膨胀变形得到充分的释放,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裂缝的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常规后浇带施工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混凝土自身变形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由于后浇带处的钢筋为不间断的,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不能得到自由释放,极大的限制了混凝土结构的尺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施工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纵横交错呈网状分布,每条施工后浇带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构后浇带,所述结构后浇带纵横交错呈网状分布,每条结构后浇带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结构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为130-160m。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施工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为30-50m,施工后浇带的宽度为0.8-1m。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后浇带的宽度为4-6m。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后浇带一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垂直穿过施工后浇带伸入另一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连续不间断。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后浇带两侧立面与相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钢板止水带和/或外贴式止水带。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后浇带内部分层设置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两端分别与两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相对应的预留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每层钢筋相对应的预留接头分别为短钢筋接头和长钢筋接头,短钢筋接头的长度不小于500mm。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每一侧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的短钢筋接头和长钢筋接头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布,每根连接钢筋两端分别与短钢筋接头和长钢筋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后浇带的两侧立面与相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钢板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和/或中置止水带。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在设置常规的施工后浇带外,还设置了呈网状分布的结构后浇带,无需设置变形缝,将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的后浇带施工分成2个梯级进行,第一级为常规的施工后浇带,第二级为结构后浇带,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不少于90天后进行的封闭,相邻结构后浇带的间距为130-180m,可以充分释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防止超大平面建筑结构产生变形裂缝。

本实用新型结构后浇带内的钢筋骨架是断开的,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预留接头连接形成结构后浇带内的钢筋骨架, 这使得在结构后浇带内的混凝土施工区段的收缩变形可自由释放,控制了后浇带封闭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更加灵活,无需像跳仓法一样相邻混凝土区域施工需要的7-10天的时间间隔,由后浇带分隔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区域,施工顺序以及相邻施工区域间隔的周期要求均没有严格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可以更为快速的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施工,为结构的流水施工提供作业面,提高施工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板的施工后浇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底板的结构后浇带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钢筋混凝土结构;2-施工后浇带;3-结构后浇带;41-钢板止水带;42-外贴式止水带;43-附加防水卷材;5-短钢筋接头;6-长钢筋接头;7-连接钢筋;8-中置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1、施工后浇带2和结构后浇带3;适用于底板结构、外墙结构、楼层结构梁以及基地连梁等多种类型建筑结构的施工,本实施例中以底板为例进行说明。

施工后浇带2纵横交错呈网状分布,每条施工后浇带2沿钢筋混凝土结构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施工后浇带2之间的距离为30-50m,施工后浇带2的宽度为0.8-1m;施工后浇带2一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内部的钢筋垂直穿过施工后浇带2伸入另一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内部,连续不间断;施工后浇带2两侧立面与相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之间设置有钢板止水带41和/或外贴式止水带42,钢板止水带41的宽度不小于30mm,与钢筋混凝土结构1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1厚度的1/2;外贴式止水带42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1的底面处,外贴式止水带42下方还可以额外铺设一段附加防水卷材43,附加防水卷材43的宽度不小于施工后浇带2宽度的1.5倍。

结构后浇带3纵横交错呈网状分布,每条结构后浇带3沿钢筋混凝土结构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结构后浇带3之间的距离为130-180m,结构后浇带3的宽度为4-6m;结构后浇带3内的连接钢筋7分层排布,两端分别与两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的预留接头连接,每层钢筋相对的预留接头分别为短钢筋接头5和长钢筋接头6,每一侧钢筋混凝土结构1上的短钢筋接头5和长钢筋接头6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布,连接钢筋7两端分别与短钢筋接头5和长钢筋接头6连接,连接钢筋7的接头按照50%开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或通过套筒直螺纹连接,或焊接,或搭接设置,具体的连接方式的选择与钢筋直径和短钢筋接头5与长钢筋接头6的长度有关,短钢筋接头5的长度不小于500mm;结构后浇带3两侧立面与相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之间设置有钢板止水带41、外贴式止水带42和/或中置止水带8。

本实用新型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施工设计需求,进行钢筋绑扎,并预留施工后浇带2和结构后浇带3的施工位置;

步骤二(a)、支设浇筑模板,并在施工后浇带2和结构后浇带3的相应两侧支设模板;

步骤二(b)、在预留的施工后浇带2与相邻钢筋混凝土结构1的连接处的下方,以及预留的结构后浇带3与相邻钢筋混凝土结构1的连接处的下方分别设置防水结构;

防水结构为钢板止水带41和/外贴式止水带42,与钢筋固定连接;

步骤三、按照自下而上、由中心到四周的顺序,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1,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

步骤四、待钢筋混凝土结构1浇筑完毕不小于45天后,使用比原浇筑混凝土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浇带2,施工顺序按照自下而上、由中心到四周的顺序进行,然后蓄水养护;

施工后浇带2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对施工后浇带2的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并对两侧相邻钢筋混凝土结构1的侧立面进行剔凿;

B、支设模板:支设施工后浇带2的施工模板;

C、钢筋调整:对施工后浇带2的钢筋进行除锈、调直和绑扎固定;

D、浇筑准备:清理施工后浇带2模板内的杂物,并喷水充分润湿;

E、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一次浇捣完成;

F、养护: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步骤五、待钢筋混凝土结构1浇筑完毕不小于90天后,设置结构后浇带3内的连接钢筋7,将其与两侧钢筋混凝土结构1内的预留接头固定连接;

步骤六、使用比原浇筑混凝土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结构后浇带3,施工顺序按照自下而上、由中心到四周的顺序进行,然后蓄水养护;

结构后浇带3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对结构后浇带3的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并对两侧相邻钢筋混凝土结构1的侧立面进行剔凿;

b、支设模板:支设结构后浇带3的施工模板;

c、钢筋调整:对结构后浇带3的钢筋的预留接头进行除锈、调直,并设置连接钢筋7,绑扎固定;

d、浇筑准备:清理结构后浇带3模板内的杂物,并喷水充分润湿;

e、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一次浇捣完成;

f、养护: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