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综合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926发布日期:2018-11-23 18:3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综合场站。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型施工项目逐渐增多,对于作为施工配套设施的场站就需要更加系统化的管理,但是目前还没有具有综合功能的场站规划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的建筑综合场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在场产内合理分布各个工作区,且采用低影响水循环系统。

一种建筑综合场站,包括相互分隔的预制块制作区1、混凝土搅拌区2及试验室办公生活区3,上述三个区域分别位于场站的主干道4的两侧,主干道4连接场站大门5;

所述预制块制作区1包括和所述主干道4连接的次干道101及设置在次干道101周边的预制场区、钢筋加工场102及设置在所述预制块制作区1一个角部的蓄水池103;所述次干道101远离所述蓄水池103的一端至靠近蓄水池103的一端呈坡度向下的倾斜面,所述次干道101整体为路中部略凹的弧形道路,即次干道101也为排水明渠,所述次干道101靠近所述蓄水池103的一端,通过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池103连通;

所述预制块制作区1以所述次干道101为中部区域,中间略低于周边。

所述混凝土搅拌区2包括位于所述主干道4周边的若干料仓201及混凝土拌和站202。

优选为,所述预制场区包括预制梁和盖板预制场区111、存梁区112及小型构件预制场区113;

所述预制梁和盖板预制场区111包括预制盖板台座、预应力材料仓库、小箱梁生产台座、小箱梁钢筋绑扎台架、带有张拉端的先张法施工槽、喷淋养生系统、三级沉淀池、蓄水池以及龙门吊;

预制场龙门吊轨道两侧设置防滑脱装置;所述先张法施工槽设置50×60cm传力柱,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横向每隔9m设置一道25×40cm横系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固定端设置张拉牛腿,所述张拉端设置2m高混凝土防护墙设计;

所述存梁区112包括并列设置的不同型号梁的存梁区;所述存梁区场地内一侧设置有小箱梁生产台座;

所述小型构件预制场区113包括依次排列的小型预制构件存放区,配备养生棚以及生产棚;位于所述养生棚和所述生产棚之间设置有模具存放区;所述生产棚的一侧设置有依次排列的若干砼料池和振动台。

优选为,所述钢筋加工场102包括钢筋加工大棚和钢筋笼存放区,所述钢筋加工场102的外围同样设置三级沉淀池。

优选为,所述混凝土拌和站202内设置有停车场,混凝土拌和站202的出口处设置洗轮机203及地磅204。

优选为,所述混凝土拌和站202采用两组HZS120同步水洗强制式混凝土搅拌主机,所述混凝土搅拌主机旁设置四级沉淀池和清水池。

优选为,所述试验室办公生活区3包括规则排布的若干基础生活用室、办公用室及试验用室。

根据生产人员数量和生活需要设置有厨房、餐厅、洗漱间、男女浴室、洗手间及宿舍等生活设施;

根据生产需要设置有监理室、现场技术室、材料室、会议室、主任室、资料室、办公室与集料室等办公设施;

试验用室根据需要分别设置有化学室、留样室、现场室、土工室、水泥室、混凝土室、力学室以及养护室等。

优选为,场站外围设置围墙,围墙内侧设置用于排水的环向明沟;

所述预制块制作区1的污水通过沉淀后汇入所述蓄水池103中。

优选为,场站内还设置工人生活区6,工人生活区6设置在所述钢筋加工场102一侧;

场站外围及内部空地设置绿化带。

优选为,所述料仓201内设置喷淋降尘系统,喷淋降尘系统由主供水管路和支供水管路组成,主供水管路为直径50mmPP-R水管,主供水管路的进水端与7.5KW扬程为50m的离心式水泵连接,所述主供水管路连接若干支供水管路,支供水管路为直径25mmPP-R水管,所述支供水管路通过钢丝绳吊设在所述料仓201轻钢结构棚桁架上;所述支供水管路下部沿管体均匀设置喷头,所述喷头为全铜360度扇形水雾喷头,喷头竖直向下,喷头间距为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根据项目整体需要集试验室、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厂、预制梁场、盖板预制场及小型构件预制场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场站,节约用地,合理规划,大大节约了建设费用,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有利于项目部统筹管理。低影响水循环系统即降低了施工难度,又最小的减少了传统排水系统造成的影响,同时有效的循环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预制块制作区;101、次干道;102、预制场;103、蓄水池;111、预制梁和盖板预制场区;112、存梁区;113、小型构件预制场区;2、混凝土搅拌区;201、料仓;202、混凝土拌和站;203、洗轮机;204、地磅;3、试验室办公生活区;4、主干道; 5、大门;6、工人生活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综合场站,包括相互分隔的预制块制作区1、混凝土搅拌区2及试验室办公生活区3,上述三个区域分别位于场站的主干道4的两侧,主干道4连接场站大门5;

预制块制作区1包括和主干道4连接的次干道101及设置在次干道101周边的预制场区、钢筋加工场102及设置在预制块制作区1一个角部的蓄水池103;次干道101远离蓄水池103的一端至靠近蓄水池103的一端呈坡度向下的倾斜面,次干道101整体为路中部略凹的弧形道路,即次干道101也为排水明渠,次干道101靠近蓄水池103的一端,通过排水管与蓄水池103连通;

所述预制块制作区1以所述次干道101为中部区域,中间略低于周边。

混凝土搅拌区2包括位于主干道4周边的若干料仓201及混凝土拌和站202。

预制场区包括预制梁和盖板预制场区111、存梁区112及小型构件预制场区113;

预制梁和盖板预制场区111包括预制盖板台座、预应力材料仓库、小箱梁生产台座、小箱梁钢筋绑扎台架、带有张拉端的先张法施工槽、喷淋养生系统、三级沉淀池、蓄水池以及龙门吊;

预制场龙门吊轨道两侧设置防滑脱装置;先张法施工槽设置50×60cm传力柱,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横向每隔9m设置一道25×40cm横系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固定端设置张拉牛腿,张拉端设置2m高混凝土防护墙设计;

预制场龙门吊轨道两侧设置防滑脱装置为液压夹轨器。

存梁区112包括根据不同型号梁并列设置的存梁区;存梁区场地内一侧设置有小箱梁生产台座;

所述预制梁场和盖板预制场区111的三级沉淀池将喷淋养生的水汇集到三级沉淀池内,经过三级沉淀汇聚到蓄水池103内;再输送到各个用水环节,使水得到重复多次利用,真正的做到了节约用水、绿色施工。

所述模具存放区的一侧设置有洗具池。

所述混凝土拌合站区域的外侧设置有变压器发电机组。

所述预制梁场和盖板预制场的所述喷淋养生系统将传统的人工洒水养护转换为智能喷淋养生系统,根据天气以及温度的变化,将喷淋的间隔时间、喷淋的持续时间加以调整;节省了人工的同时也更加有效的保持梁体的湿润。

小型构件预制场区113包括依次排列的小型预制构件存放区,根据需要设置养生棚以及生产棚;位于养生棚和生产棚之间设置有模具存放区;生产棚的一侧设置有依次排列的若干砼料池和振动台。

钢筋加工场102包括钢筋加工大棚和钢筋笼存放区,钢筋加工场102的外围同样设置三级沉淀池。

混凝土拌和站202内设置有停车场,混凝土拌和站202的出口处设置洗轮机203及地磅204。

混凝土拌和站202采用两组HZS120同步水洗强制式混凝土搅拌主机,混凝土搅拌主机旁设置四级沉淀池和清水池;混凝土拌和站。

试验室办公生活区3包括规则排布的若干基础生活用室、办公用室及试验用室。

根据生产人员数量和生活需要设置有厨房、餐厅、洗漱间、男女浴室、洗手间及宿舍等生活设施;

根据生产需要设置有监理室、现场技术室、材料室、会议室、主任室、资料室、办公室与集料室等办公设施;

试验用室根据需要分别设置有化学室、留样室、现场室、土工室、水泥室、混凝土室、力学室以及养护室等。

场站外围设置围墙,围墙内侧设置用于排水的环向明沟;

预制块制作区1的污水通过沉淀后汇入蓄水池103中。

场站内还设置工人生活区6,工人生活区6设置在钢筋加工场102一侧;

场站外围及内部空地设置绿化带。

于场站混凝土拌和站202位置设置10m宽施工机械出入口,于场站试验室办公生活区3一侧预留电动伸缩式12m宽大门,并设置门禁系统,在门口内侧设置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

场站现场施工道路全面硬化,根据场站内各施工区域划分,主干道4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厚度25厘米,路基采用20厘米灰土进行换填处理,定时洒水、压尘。场站围墙一侧设环向明沟排水;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除必要的硬化区域外,所述停车区及其他非重要地段均采用空心花砖铺设,设置低影响排水系统,所述场站周围设置一条主排水沟,汇集站内污水至沉淀池内;办公区与生活区附近设置文化林进行绿化。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料仓201内设置喷淋降尘系统,喷淋降尘系统由主供水管路和支供水管路组成,主供水管路为直径50mmPP-R水管,主供水管路的进水端与7.5KW扬程为50m的离心式水泵连接,所述主供水管路连接若干支供水管路,支供水管路为直径25mmPP-R水管,所述支供水管路通过钢丝绳吊设在所述料仓201轻钢结构棚桁架上;所述支供水管路下部沿管体均匀设置喷头,所述喷头为全铜360度扇形水雾喷头,喷头竖直向下,喷头间距为1m。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