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挤压制管机压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8203发布日期:2018-10-23 16:3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挤压制管机压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凝土管通常使用径向挤压机来制备,具体通过挤压头在模具中旋转挤压混凝土进行制备。

现有的挤压头如中国专利CN 107599155 A所示,“一种制管机挤压成型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内轴、外轴,所述外轴为中空结构,同心套置于内轴外侧,所述内轴的下端与筒体连接,所述内轴与外轴可相对转动;在外轴上部设置环形支撑板,在所述环形支撑板上方通过支架设置若干个用于将混凝土洒向四周的块状物;在环形支撑板下方的外轴周壁上左右交替高低设置若干个第一压辊且左右两侧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辊之间边缘相互重叠交错布置。”,而在实际挤压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性,混凝土成型后会由于压缩强度的不同从而会有不同的密度(即为压实情况),使用如上述专利所述的挤压头,不能够实现制管过程中混凝土压缩比例的调整,不能够实现制备更好性能的混凝土管。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挤压制管机压头,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压缩比例并具有更好制管效果的压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径向挤压制管机压头,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直径依次变大圆形的布料盘(82)、上磨光瓦(84)、下磨光瓦(86),以及外轴(81)和设置在所述外轴(81)内和所述外轴(81)形成反转的内轴(811),其中所述外轴(81)固定在所述布料盘(82)、上磨光瓦(84)中心处,所述内轴(811)固定在所述下磨光瓦(86)中心处,所述布料盘(82)边缘处阵列设置有多个圆缺形的安装孔;

还包括,

多个沿所述上磨光瓦(84)边缘阵列设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上方不超出所述上磨光瓦(84)边缘处同轴旋转的上挤压辊(83),以及多个沿所述下磨光瓦(86)边缘阵列设置部分超出所述下磨光瓦(86)边缘处偏心旋转的下挤压辊(85)。

进一步的,所述下挤压辊(85)包括下挤压轴(851)、下辊筒(852)、下轴承(853)、下密封圈(854)、下弹性挡圈(855)、下压注油杯(856)、下固定螺母(857);所述下挤压轴(851)为上下阶梯形状,所述下辊筒(852)包括下辊筒盖(8521)、下辊筒外壳(8522)、下辊筒衬套(8523),所述下辊筒盖(8521)设置在所述下辊筒衬套(8523)上方,所述下辊筒外壳(8522)设置在所述下辊筒盖(8521)和下辊筒衬套(8523)外侧,所述下轴承(853)设置在所述下挤压轴(851)上阶梯和下辊筒衬套(8523)之间,所述下密封圈(854)设置在所述下挤压轴(851)下阶梯和下辊筒衬套(8523)之间;所述下弹性挡圈(855)为两个,一个位于所述下轴承(851)上部和所述下辊筒盖(8521)下部之间,一个位于所述下密封圈(854)下部和所述下挤压轴(851)底盘上部之间;所述下压注油杯(856)和下固定螺母(857)依次设置在所述下挤压轴(851)底部;所述下挤压轴(851)底部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所述下磨光瓦(86)上,所述下挤压轴(851)和下辊筒(852)不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上挤压辊(83)包括拨料块(831)、上挤压轴(832)、上辊筒(833)、上轴承(844)、上密封圈(835)、上弹性挡圈(836)、上固定螺母(837)、上压注油杯(838);所述上挤压轴(832)为上下阶梯形状,所述上辊筒(833)包括上辊筒盖(8331)、上辊筒外壳(8332)、上辊筒衬套(8333),所述上辊筒盖(8331)设置在所述上辊筒衬套(8333)上方,所述上辊筒外壳(8332)设置在所述上辊筒盖(8331)和上辊筒衬套(8333)外侧,所述上轴承(834)设置在所述上挤压轴(832)上阶梯和上辊筒衬套(8333)之间,所述上密封圈(835)设置在所述上挤压轴(832)下阶梯和上辊筒衬套(8333)之间;所述上弹性挡圈(836)为两个,一个位于所述上轴承(834)上部和所述上辊筒盖(8331)下部之间,一个位于所述上密封圈(835)下部和所述上挤压轴(832)底盘上部之间;所述拨料块(831)为三角形形状,固定在所述上辊筒盖(8331)上方;所述上固定螺母(837)和上压注油杯(838)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挤压轴(832)底部;所述上挤压轴(832)底部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所述上磨光瓦(84)上,所述上挤压轴(832)和上辊筒(833)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拨料块(831)位于所述上磨光瓦(84)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下挤压辊(85)的数量为5个。

进一步的,所述上挤压辊(83)的数量为5个。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下挤压辊的下辊筒为偏心设计,可以通过调整偏心量,能够实现改变制管混凝土的压缩比例,以达到更好的挤压效果;

(2)分上下二层进行挤压,通过正反转对混凝土进行挤压密实,在二层挤压辊之间设置有磨光瓦,对经过上挤压辊挤压初步定型的管道内壁进行修整,使下挤压辊有均匀的挤压量,管道成型效果更好;

(3)上挤压辊上设置的拨料块能够将滚落到布料盘上的混凝土重新拨到压头的边缘处进行制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挤压辊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挤压辊截面示意图。

图中:81-外轴;82-布料盘;83-上挤压辊;831-拨料块;832-上挤压轴;833-上辊筒;8331-上辊筒盖;8332-上辊筒外壳;8333-上辊筒衬套;834-上轴承;835-上密封圈;836-上弹性挡圈;837-上固定螺母;838-上压注油杯;84-上磨光瓦;85-下挤压辊;851-下挤压轴;852-下辊筒;8521-下辊筒盖;8522-下辊筒外壳;8523-下辊筒衬套;853-下轴承;854-下密封圈;855-下弹性挡圈;856-下压注油杯;857-下固定螺母;86-下磨光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径向挤压制管机压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具有相同直径圆形的布料盘82、上磨光瓦84、下磨光瓦86,和外轴81和内轴811,布料盘82、上磨光瓦84固定在外轴81上,下磨光瓦86固定在内轴811上,外轴81和内轴811由不同的动力装置驱动并相互形成反转。

布料盘82边缘处阵列设置有5个圆缺形的安装孔,布料盘82为厚度1-2cm的钢板,上磨光瓦84和下磨光瓦86均为圆柱形,上磨光瓦84的厚度为10-15mm,下磨光瓦86的宽度为上磨光瓦84的4-6倍;上磨光瓦84和下磨光瓦86的侧面由于要与混凝土进行摩擦,因此,都是为耐磨材料。

在上磨光瓦84上设置了对应安装孔的上挤压辊83,上挤压辊83的直径稍小于安装孔的直径,上挤压辊83上部有部分超出安装孔上方,上挤压辊83设置有上挤压轴832和上辊筒833,上挤压轴832固定在上磨光瓦84上,上辊筒833转动安装在上挤压轴832上,上辊筒833和上挤压轴832同轴心;

在下磨光瓦86均匀阵列固定设置有5个下挤压辊85,下挤压辊85设置有下挤压轴851和下辊筒852,下挤压轴851固定在下磨光瓦86上,下辊筒852转动安装在下挤压轴851上,下辊筒852和下挤压轴851不同轴;

如图3所示,为下挤压辊截面示意图,下挤压辊85包括下挤压轴851、下辊筒852、下轴承853、下密封圈854、下弹性挡圈855、下压注油杯856、下固定螺母857;下挤压轴851为上下阶梯形状,下辊筒852包括下辊筒盖8521、下辊筒外壳8522、下辊筒衬套8523,下辊筒盖8521设置在下辊筒衬套8523上方,下辊筒外壳8522设置在下辊筒盖8521和下辊筒衬套8523外侧,下轴承853设置在下挤压轴851上阶梯和下辊筒衬套8523之间,下密封圈854设置在下挤压轴851下阶梯和下辊筒衬套8523之间;下弹性挡圈855为两个,一个位于下轴承851上部和下辊筒盖8521下部之间,一个位于下密封圈854下部和下挤压轴851底盘上部之间;下压注油杯856和下固定螺母857依次设置在下挤压轴851底部;下挤压轴851底部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下磨光瓦86上,下挤压轴851和下辊筒852不同轴。

如图4所示,为上挤压辊截面示意图,所述上挤压辊83包括拨料块831、上挤压轴832、上辊筒833、上轴承844、上密封圈835、上弹性挡圈836、上固定螺母837、上压注油杯838;上挤压轴832为上下阶梯形状,上辊筒833包括上辊筒盖8331、上辊筒外壳8332、上辊筒衬套8333,上辊筒盖8331设置在上辊筒衬套8333上方,上辊筒外壳8332设置在上辊筒盖8331和上辊筒衬套8333外侧,上轴承834设置在上挤压轴832上阶梯和上辊筒衬套8333之间,上密封圈835设置在上挤压轴832下阶梯和上辊筒衬套8333之间;上弹性挡圈836为两个,一个位于上轴承834上部和上辊筒盖8331下部之间,一个位于上密封圈835下部和上挤压轴832底盘上部之间;拨料块831为三角形形状,固定在上辊筒盖8331上方;上固定螺母837和上压注油杯838依次设置在上挤压轴832底部;上挤压轴832底部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上磨光瓦84上,上挤压轴832和上辊筒833同轴,其中拨料块831位于所述上磨光瓦84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挤压辊下缘与磨光瓦之间高度大于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避免二者之间塞入混凝土,阻碍挤压轮的旋转。

挤压辊直径与相应管道内径保持较大的比例,可以产生更大的挤压力,更适合生产较大口径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挤压头放置到制管模具中,模具和挤压头之间挤入混凝土后,外轴带动布料盘、上磨光瓦转动,内轴带动下磨光瓦形成反转,同时上挤压辊和下挤压辊在混凝土的作用下和外轴形成反转;

下挤压辊为偏心设置,可以调节偏心的程度,改变混凝土的压缩比例,以达到更好的挤压效果,同时,下挤压辊的下辊筒可以方便拆卸,在磨损后可以再次调节偏心,以补偿磨损;

上挤压辊作用为对初步定型的管道内壁进行修整;

上挤压辊上的拨料块能够将滚落到布料盘上的混凝土重新拨到压头的边缘处进行制管。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下挤压辊的下辊筒为偏心设计,可以通过调整偏心量,能够实现改变制管混凝土的压缩比例,以达到更好的挤压效果;

(2)分上下二层进行挤压,通过正反转对混凝土进行挤压密实,在二层挤压辊之间设置有磨光瓦,对经过上挤压辊挤压初步定型的管道内壁进行修整,使下挤压辊有均匀的挤压量,管道成型效果更好;

(3)上挤压辊上设置的拨料块能够将滚落到布料盘上的混凝土重新拨到压头的边缘处进行制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