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9632发布日期:2018-12-28 20:0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壳。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现浇夹芯保温混凝土墙体需要在现场安装模板,工作量大,施工繁琐,不符合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混凝土的浇注质量也较差,施工时间较长,故一般现在的建筑工艺都是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现在,一般预制混凝土墙体PC都是在工厂整体预制,然后运输到现场安装,由于墙体构件尺寸大,重量也很大,吊装运输困难,墙体构件之间连接没有现浇质量好,有缝隙,有漏水隐患,墙体的整体性、抗震性较差,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墙体相比,整体上成本也高。本实用新型既有现浇混凝土墙体的优点,也有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优点,并且有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的墙体在建造过程中,水汽蒸发量大,蒸发较快并且现浇质量差,容易出现缝隙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现浇筑一体式模具及其墙体的模壳,其具有保温层与其他复合层一体式浇筑,密闭腔室有效防止水汽蒸发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模壳主体,位于模壳主体的内腔中卡接有保温层板7,保温层板将模壳主体的内腔前后分隔为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所述的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中都注入有混凝土分别一一对应的形成承重层、保护层,承重层、保温层板7、保护层依次并列组成复合墙体。

进一步的,位于承重层中穿设有钢筋网格,位于保护层中并列穿设有多根横向钢筋11,钢筋网格和横向钢筋11都与模壳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壳主体双侧的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与外部环境相接通,在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的侧沿处各设有一同向的折边6,位于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的侧口处都通过折边封有壁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壁板为水泥纤维板或者所述的壁板为硅酸钙板或者所述的壁板为双侧附着有砂浆层的金属网板。

进一步的,与承重腔的两端相对应的在模壳主体上开有钢筋固定口8,两个钢筋固定口8中穿过有抗拉钢筋4。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筋固定口为拱形开口,钢筋固定口的底端向上隆起一拱形片部,拱形片部的两侧各形成一拱形凹槽或者拱形片部的任意一侧形成一拱形凹槽,每个拱形凹槽中都穿设有一抗拉钢筋4。

进一步的,与保温层板两侧相对应的在模壳主体上开有用于卡合保温层板7的外翻板和内翻板,外翻板和内翻板上下并列设置,外翻板和内翻板的折弯角度相差180°,保温层板通过内翻板3卡接在模壳主体内。

进一步的,与保护层腔的两端相对应的在模壳主体上开有混凝土贯通孔10,混凝土贯通孔与保护层腔接通。

提供了一种免拆模混凝土墙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壳,其包括以下步骤,

①配置混凝土,将混凝土原料进行配置,得到高流动性混凝土;

②设置夹芯,选取多个墙体模壳并在每个墙体模壳内卡入保温层板 7,在每个拱形凹槽内都卡入有一抗拉钢筋4,在承重腔中穿入抗震钢筋5,抗拉钢筋4与抗震钢筋5绕组形成钢筋网格,在保护层腔中穿入固定横向钢筋;

③固定模具,将多个墙体模壳按照水平方向进行排列,前后相邻的墙体模壳通过折边相嵌套对接形成连续的墙体骨架,使得各个墙体模壳的承重腔连通形成通路及保护层腔连通形成通路;

④制备墙体,向保护层腔和承重腔灌入步骤①中得到的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将各个开口进行密封使得墙体骨架内形成密闭腔室,制备完成得到夹芯墙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计卡接的保温层结构,在固化过程中混凝土直接和保温层接触,并且两侧腔体隔绝且具备良好的再拼装功能,使用过程简单便利。

通过预先卡接混凝土的工艺,免于在建造过程中再插入保温层,可以有效防止因为二次插入而导致的固化缺陷,大大提高了现浇墙板质量和缩减了工作时长。

通过设置了折边和多腔体分隔设计,使得模具具备良好的再拼接能力。

在制备墙体的过程中构成了密闭的腔室,可以有效防止水汽蒸腾,无需额外喷水淋湿,制备效果简单,并且模具形状结构也可为墙体提供一定的骨架支撑能力,具备良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中:内翻板3、抗拉钢筋4、抗震钢筋5、折边6、保温层板7、钢筋固定口8、保温开口9、凝土贯通孔10、横向钢筋11、承重腔a、保护层腔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模壳,包括中空的模壳主体,位于模壳主体的内腔中卡接有保温层板7,保温层板将模壳主体的内腔前后分隔为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所述的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中都注入有混凝土分别一一对应的形成承重层、保护层,承重层、保温层板7、保护层依次并列组成复合墙体。位于承重层中穿设有钢筋网格,位于保护层中并列穿设有多根横向钢筋11,钢筋网格和横向钢筋11都与模壳主体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与保温层板两侧相对应的在模壳主体上开有用于卡合保温层板7的外翻板和内翻板,外翻板和内翻板上下并列设置,内翻板和外翻板让开对应位置后形成一个保温开口,外翻板和内翻板的折弯角度相差180°,保温层板通过内翻板3卡接在模壳主体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模壳主体双侧的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的侧面都为与外部环境相接通的开口,在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 的侧沿处各设有一同向的折边6,位于承重腔a和保护层腔b的侧口处都通过折边封有壁板,所述的壁板为水泥纤维板或者所述的壁板为硅酸钙板或者所述的壁板为双侧附着有砂浆层的金属网板。

如图2所示,与承重腔的两端相对应的在模壳主体上开有钢筋固定口8,所述的横向钢筋穿过且卡接于钢筋固定口中。所述的钢筋固定口为拱形开口,钢筋固定口的底端向上隆起一拱形片部,拱形片部的两侧各形成一拱形凹槽或者拱形片部的任意一侧形成一拱形凹槽,每个拱形凹槽中都穿设有一抗拉钢筋4,与保护层腔的两端相对应的在模壳主体上开有混凝土贯通孔10,混凝土贯通孔与保护层腔接通。

实施例2,一种免拆模混凝土墙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上述的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壳,其包括以下步骤,

①配置混凝土,将混凝土原料进行配置,得到高流动性混凝土;

②设置夹芯,选取多个墙体模壳并在每个墙体模壳内卡入保温层板 7,在每个拱形凹槽内都卡入有一抗拉钢筋4,在承重腔中穿入抗震钢筋5,抗拉钢筋4与抗震钢筋5绕组形成钢筋网格,在保护层腔中穿入固定横向钢筋;

③固定模具,将多个墙体模壳按照水平方向进行排列,前后相邻的墙体模壳通过折边相嵌套对接形成连续的墙体骨架,使得各个墙体模壳的承重腔连通形成通路及保护层腔连通形成通路,完成后进行封装模具步骤,墙体骨架的双侧固定壁板,所述的壁板为水泥基板,水泥基板胶粘墙体骨架的双侧的折边处,各个水泥基板依次头尾相接并列排布,形成连续的墙体模壳;

④制备墙体,向保护层腔和承重腔灌入步骤①中得到的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将各个开口进行密封使得墙体骨架内形成密闭腔室,制备完成得到夹芯墙体。

实施例3,一种免拆模混凝土墙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上述的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壳,其包括以下步骤,

①配置混凝土,将混凝土原料进行配置,得到高流动性混凝土;

②设置夹芯,选取多个墙体模壳并在每个墙体模壳内卡入保温层板 7,在每个拱形凹槽内都卡入有一抗拉钢筋4,在承重腔中穿入抗震钢筋5,抗拉钢筋4与抗震钢筋5绕组形成钢筋网格,在保护层腔中穿入固定横向钢筋;

③固定模具,将多个墙体模壳按照水平方向进行排列,前后相邻的墙体模壳通过折边相嵌套对接形成连续的墙体骨架,使得各个墙体模壳的承重腔连通形成通路及保护层腔连通形成通路,完成后于墙体骨架的双侧固定壁板,所述的壁板为钢板网板,钢板网板固定于墙体骨架的双侧的折边处,各个钢板网板依次头尾相接并列排布,在钢板网上喷抹砂浆,直至砂浆穿透钢板网的网孔流挂在钢板的内侧,流挂的砂浆在钢板网的内侧形成相互粘接的砂浆层,组成形成连续的墙体模壳;

④制备墙体,向保护层腔和承重腔灌入步骤①中得到的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将各个开口进行密封使得墙体骨架内形成密闭腔室,制备完成得到夹芯墙体。

实施例4,一种免拆模混凝土墙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上述的一种轻钢骨架夹芯保温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壳,其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每个墙体模壳进行封装模具步骤,封装模具步骤为,在每个墙体模壳双侧的折边处固定钢板网板,保持钢板网板竖直设置,在钢板网板抹压侧敷砂浆,直至砂浆穿过钢板网网孔,保证每个钢板网网孔的双侧都形成有砂浆层钢板网完全包覆在砂浆层的中间位置后,抹平外侧砂浆,形成钢板网增强砂浆外壳。

②配置混凝土,将混凝土原料进行配置,得到高流动性混凝土;

③设置夹芯,选取多个墙体模壳并在每个墙体模壳内卡入保温层板 7,在每个拱形凹槽内都卡入有一抗拉钢筋4,在承重腔中穿入抗震钢筋5,抗拉钢筋4与抗震钢筋5绕组形成钢筋网格,在保护层腔中穿入固定横向钢筋;

④固定模具,将多个墙体模壳按照水平方向进行排列,前后相邻的墙体模壳通过折边相嵌套对接形成连续的墙体骨架,使得各个墙体模壳的承重腔连通形成通路及保护层腔连通形成通路;

⑤制备墙体,向保护层腔和承重腔灌入步骤①中得到的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将各个开口进行密封使得墙体骨架内形成密闭腔室,制备完成得到夹芯墙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