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固定功能的复合型沥青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5569发布日期:2018-10-26 18:38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固定功能的复合型沥青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固定功能的复合型沥青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住宅建筑的屋顶形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形态各异、绚丽多彩的各型瓦屋面应运而生,尤其是不少沿海城市相继推行的平改坡工程,为各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增添了新的亮点。由于彩色沥青瓦具有防水和装饰双重功能,且其质量轻、冷施工、无污染、简单快捷、成本低廉,更受到人们的青睐。最近,建设部出台了提高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标准,倡导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步进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进一步推动了彩色沥青瓦屋面的发展。

彩色沥青瓦根据基胎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型:有机胎、聚酯胎、复合胎和玻纤胎。其中复合胎沥青瓦和玻纤胎沥青瓦应用最为广泛。复合胎沥青瓦利于胎基厚度较大,因此沥青瓦整体厚度相比玻纤胎沥青瓦要大很多。在屋面铺设过程中,复合胎沥青瓦相互叠合部分和与屋面基底粘连的部分之间会出现一段悬空的无粘连区域,这段无粘连区域会伴随着老化、变形等问题的逐渐凸显而扩大。因此,即使在复合胎沥青瓦的背面进行全背胶处理,其在使用数年之后仍然容易出现上下两层沥青瓦叠合部分粘连失效的问题,风揭现象也在所难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复合胎沥青瓦叠合部分粘连失效导致风揭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固定功能的复合型沥青瓦。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固定功能的复合型沥青瓦,包括瓦体,所述瓦体具有主体部,主体部一侧向外延伸并形成有若干瓦裙部,所述若干瓦裙部等间距设置,所述主体部与若干瓦裙部连接的一侧边缘设置有若干自锁卡槽,所述自锁卡槽内相对的两侧槽壁上固定有两个楔形锁扣,所述瓦裙部上均设置有用于在两层瓦体交错叠合铺设时插入并卡接在下方另一瓦体对应的自锁卡槽内的若干锯齿状锁条,所述锯齿状锁条设置在瓦裙部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边缘。

作为优选,所述锯齿状锁条的材质为PVC、ABS和尼龙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瓦裙部背面均设置有波浪型凹陷,所述主体部正面设置有用于与上方另一瓦体对应瓦裙部的波浪型凹陷配合的若干波浪型凸起,所述波浪型凸起上均涂覆有自粘胶。

作为优选,所述波浪型凸起最大高度和波浪型凹陷的最大深度均为0.8-1.2mm。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部两个相对的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拼接左右相邻瓦体的辅助卡槽和锁舌,所述辅助卡槽内设置有与锁舌配合的辅助楔形锁扣。

作为优选,所述锁舌的材质为PVC、ABS和尼龙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瓦体厚度为5.2-5.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瓦体的主体部和瓦裙部侧缘设置相互配合的自锁卡槽、楔形锁扣和锯齿状锁条,当上层沥青瓦瓦裙部的锯齿状锁条插入下层沥青瓦的自锁卡槽后,自锁卡槽内的两个楔形锁扣会将锯齿状齿条锁死在自锁卡槽内,从而实现上下两层瓦体的自固定。瓦体主体部背面粘结在屋面基底上,瓦体主体部正面被上层瓦体叠合遮挡,瓦体瓦裙部上的锯齿状齿条锁死在自锁卡槽内,这种连接方式受材料老化、温度等因素影响非常小,结构简单,连接稳固,可以有效降低沥青瓦风揭问题出现的几率,提高沥青瓦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下层瓦体主体部正面的波浪型凸起和上层瓦体瓦裙部背面的波浪型凹陷可以相互贴合,与粘结两个平面物体相比,波浪型接触面面积更大,粘结效果也更好。

3、本实用新型在瓦体的主体部与两侧相邻瓦体连接的两个侧缘上也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加固的辅助卡槽和锁舌,锁舌挤压过辅助卡槽内的辅助楔形锁扣以后锁死在辅助卡槽内。此举可以有效预防由于材料变形导致相邻的两个瓦体分离并形成较大的间隙,从而影响屋面防水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锯齿状锁条和锁舌使用PVC、ABS或尼龙材质制成,PVC、ABS或尼龙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韧性,而且耐候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方面也性能卓越,能够适应各种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两层瓦体叠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部;2-瓦裙部;3-自锁卡槽;4-楔形锁扣;5-锯齿状锁条;6-波浪型凹陷;7-波浪型凸起;8-辅助卡槽;9-锁舌;10-辅助楔形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具有自固定功能的复合型沥青瓦,包括瓦体,所述瓦体具有主体部1,主体部1一侧向外延伸并形成有若干瓦裙部2,所述若干瓦裙部2等间距设置,所述主体部1与若干瓦裙部2连接的一侧边缘设置有若干自锁卡槽3,所述自锁卡槽3内相对的两侧槽壁上固定有两个楔形锁扣4,所述瓦裙部2上均设置有用于在两层瓦体交错叠合铺设时插入并卡接在下方另一瓦体对应的自锁卡槽4内的若干锯齿状锁条5,所述锯齿状锁条5设置在瓦裙部2远离主体部1的一侧边缘。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为:如图7所示,两层瓦体上下交错叠合时,上层瓦体的瓦裙部叠合在下层瓦体的主体部上,上层瓦体的锯齿状锁条插入下层瓦体对应的自锁卡槽内,锯齿状锁条挤压过楔形锁扣后被锁死在自锁卡槽内,实现上下两层瓦体的自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锯齿状锁条5的材质为PVC、ABS和尼龙中的一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瓦裙部2背面均设置有波浪型凹陷6,所述主体部1正面设置有用于与上方另一瓦体对应瓦裙部2的波浪型凹陷6配合的若干波浪型凸起7,所述波浪型凸起7上均涂覆有自粘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波浪型凸起7最大高度和波浪型凹陷6的最大深度均为0.8-1.2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主体部1两个相对的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拼接左右相邻瓦体的辅助卡槽8和锁舌9,所述辅助卡槽8内设置有与锁舌9配合的辅助楔形锁扣1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锁舌9的材质为PVC、ABS和尼龙中的一种。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瓦体厚度为5.2-5.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