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预制梁部分和现浇柱组合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806发布日期:2018-11-13 19:58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预制梁部分和现浇柱组合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现阶段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构件质量好、施工工期短、资源使用和生产浪费少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板、预制楼梯等构件在工厂预制好,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起重机吊装各预制件。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柱、预制梁板,与现浇部分的咬接凹凸相嵌部分,要求大于 20mm,预制件支撑长度大于15mm,即可满足规范要求,但仅仅满足规范会导致梁板柱节点连接的整体性和抗震性不强,梁板柱施工仍需要搭设脚手架和模板来保证施工安全,耗费人工,周转材料,延长工期。

因此,亟需一种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较佳,不需要另外搭设脚手架和模板就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的叠合预制梁部分和现浇柱组合装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较佳,不需要另外搭设脚手架和模板就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的叠合预制梁部分和现浇柱组合装配结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预制梁部分和现浇柱组合装配结构,包括:预制柱,所述预制柱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具有预制柱现浇部;叠合梁,所述叠合梁搭设于所述预制柱顶端,所述叠合梁包括叠合梁预制部,所述叠合梁预制部具有由上至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具有叠合梁现浇部;叠合板,所述叠合板搭设于所述叠合梁上,所述叠合板包括叠合板预制部,所述叠合板预制部上具有叠合板现浇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预制柱现浇部、叠合梁现浇部与所述叠合板现浇部一体成型;所述叠合梁现浇部的钢筋与所述叠合板现浇部的钢筋稳固连接;所述叠合梁预制部的钢筋、所述叠合板预制部的钢筋与所述预制柱现浇部的钢筋稳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柱现浇部、叠合梁现浇部、叠合板现浇部为细石混凝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的槽边宽度单边大于10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凹槽的槽边宽度单边大于10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柱双边搁置所述叠合梁时,为内墙状态,所述叠合梁的宽度大于200mm;所述预制柱单边搁置所述叠合梁时,为外墙状态,所述预制柱的宽度大于24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叠合梁搭设于所述预制柱上的宽度大于100mm;所述叠合板搭设于所述叠合梁上的宽度大于10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最小尺寸为100mm,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高度的比例为1:2-1:3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最小尺寸为100mm,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和高度的比例为1:2-1:3之间。

实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至少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之间除了钢筋连接之外,还通过一体浇筑的预制柱现浇部、叠合梁现浇部与叠合板现浇部贯穿连接,使整个结构更稳固,增强了整体性和抗震性,使得不需要另外搭设脚手架和模板也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第一凹槽(XL1)、第二凹槽(XL2)的槽边宽度大于100mm,保证支承稳定性,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内墙上的柱或梁宽度大于200mm(小于200mm时增设挑耳),外墙上柱或梁宽度大于240mm(小于240mm时增设挑耳),保证支承稳定性,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叠合梁搭设于预制柱上的宽度大于100mm,叠合板搭设于叠合梁上的宽度大于100mm,保证支承稳定性,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底宽度大于100mm,凹槽宽度和高度的设置按梁的宽高比(1/2~1/3)要求设置;保证了节点的整体性,加强了抗震性,保证支撑可靠稳定性,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墙厚大于或等于240mm时预制柱中具有预制柱现浇部的T型柱断面图;

图2所示为墙厚大于或等于240mm时预制柱中具有预制柱现浇部的L型柱断面图;

图3为图1或图2沿1-1方向剖开的内墙剖面图;

图4为图1或图2沿2-2方向剖开的外墙剖面图;

图5所示为墙厚小于240mm时预制柱中具有预制柱现浇部的T型柱断面图;

图6所示为墙厚小于240mm时预制柱中具有预制柱现浇部的L型柱断面图;

图7为图5或图6沿1-1方向剖开的内墙剖面图;

图8为图5或图6沿2-2方向剖开的外墙剖面图;

图9为叠合梁宽度小于300mm时叠合梁的横向断面图;

图10为图9沿3-3方向剖开的叠合梁与双边搁置叠合板之间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叠合梁与单边搁置叠合板之间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叠合梁宽度大于或等于300mm时叠合梁的横向断面图;

图13为图12沿3-3方向剖开的叠合梁与双边搁置叠合板之间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为叠合梁与单边搁置叠合板之间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预制梁部分和现浇柱组合装配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预制梁部分和现浇柱组合装配结构,主要包括预制柱110、叠合梁210、叠合板310,预制柱顶端设有第一凹槽XL1,第一凹槽 XL1内具有预制柱现浇部112。叠合梁210搭设于预制柱110顶端,叠合梁210 包括叠合梁预制部212,叠合梁预制部212具有由上至下的第二凹槽XL2,第二凹槽XL2中具有叠合梁现浇部214。叠合板310搭设于叠合梁210上,叠合板 310包括叠合板预制部312,叠合板预制部312上具有叠合板现浇部314。第一凹槽XL1和第二凹槽XL2连通,预制柱现浇部112、叠合梁现浇部214、叠合板现浇部314一体成型。叠合梁现浇部214的钢筋410与叠合板现浇部314的钢筋410稳固连接。叠合梁预制部212的钢筋410、叠合板预制部312的钢筋 410与预制柱现浇部112的钢筋稳固连接。

预制柱现浇部112、叠合梁现浇部214、叠合板现浇部314为细石混凝土。第一凹槽XL1的槽边宽度单边大于100mm,第二凹槽XL2的槽边宽度单边大于100mm。

预制柱110双边搁置叠合梁210时,为内墙状态,叠合梁210的宽度大于 200mm;预制柱110单边搁置叠合梁210时,为外墙状态,预制柱110的宽度大于240mm。设计时,为整齐美观,可使预制柱110和叠合梁210厚度相同。

叠合梁210搭设于预制柱110上的宽度大于100mm;叠合板310搭设于叠合梁210上的宽度大于100mm,超过规范要求的宽度,保证了可靠性。第一凹槽XL1的宽度最小尺寸为100mm,第一凹槽XL1的宽度和高度的比例为1:2-1:3 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凹槽XL1的宽高比可以参照叠合梁210的宽高比设计。第二凹槽XL2的宽度最小尺寸为100mm,第二凹槽XL2的宽度和高度的比例为1:2-1:3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凹槽XL2的宽高比可以参照叠合梁210的宽高比设计。

参考图1,是墙厚大于或等于240mm时预制柱中具有预制柱现浇部的T型柱断面图,应当理解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主要列举了T型和L型异型框架柱作为举例,但仍然保护非异型框架柱的方案,T型和L型异型框架柱的现浇凹槽(即第一凹槽XL1)体量范围大一些,使结构连成一片的整体性更好些,因此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墙厚大于或等于240mm(即预制柱宽≥240mm)时,不需要设置支撑牛腿,也足够承重,具备可靠性。在本图中,预制柱110包裹预制柱现浇部112的单边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

参考图2,是预制柱宽大于或等于240mm时预制柱中具有预制柱现浇部的L型柱断面图,在墙厚大于或等于240mm(即预制柱宽≥240mm)时,不需要设置支撑牛腿,也足够承重,具备可靠性。在本图中,预制柱110包裹预制柱现浇部112的单边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

参考图3,是图1或图2沿1-1方向剖开的剖面图,为内墙断面图,可以看到预制柱110的柱主筋贯穿预制柱现浇部112,叠合梁预制部212的钢筋410与预制柱现浇部112的钢筋410稳固连接。可以看出预制柱现浇部112和叠合梁现浇部214一体成型,为一体浇筑。

参考图4,是图1或图2沿2-2方向剖开的剖面图,为外墙断面图,第一凹槽XL1的宽高比按照叠合梁的宽高比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可以看出预制柱现浇部112和叠合梁现浇部214一体成型,为一体浇筑。

参考图5,为墙厚小于240mm时预制柱中具有预制柱现浇部的T型柱断面图,在墙厚小于240mm(即预制柱宽<240mm)时,需要在预制柱110中设置支撑牛腿116,预制柱110包裹预制柱现浇部112的单边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

参考图6,为墙厚小于240mm时预制柱中具有预制柱现浇部的L型柱断面图,在墙厚小于240mm(即预制柱宽<240mm)时,需要在预制柱110中设置支撑牛腿116。在预制柱110包裹预制柱现浇部112的单边宽度大于或等于 100mm的状态下,优选的,支撑牛腿116设于中心位置。

参考图7,为图5或图6沿1-1方向剖开的剖面图,为内墙断面图,可以看到预制柱110的柱主筋贯穿预制柱现浇部112,叠合梁预制部212的钢筋410与预制柱现浇部112的钢筋410稳固连接。可以看出预制柱现浇部112和叠合梁现浇部214一体成型,为一体浇筑。本实施例中,预制柱110柱宽200mm,承接面宽度240mm。

参考图8,为图5或图6沿2-2方向剖开的剖面图,为外墙断面图。可以看到预制柱110的柱主筋贯穿预制柱现浇部112,叠合梁预制部212的钢筋410与预制柱现浇部112的钢筋410稳固连接。

参考图9,为叠合梁宽度小于300mm时叠合梁的横向断面图,此实施例中,第二凹槽XL2的最小宽度为100mm,承接面的槽边宽度分别大于100mm。叠合梁宽度小于300mm时需要设置花篮梁218,如虚线部分所示。

参考图10,图9沿3-3方向剖开的叠合梁与双边搁置叠合板之间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叠合梁210宽度小于300mm,可以看出叠合梁预制部212与叠合板预制部312由钢筋410锚固。

参考图11,为叠合梁与单边搁置叠合板之间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叠合梁210宽度小于300mm,可以看出叠合梁预制部212与叠合板预制部312由钢筋410锚固。

参考图12,为叠合梁宽度大于或等于300mm时叠合梁的横向断面图,第二凹槽XL2的宽度最小为100mm,槽边宽度各大于100mm。叠合梁宽度大于或等于300mm时不需要设置花篮梁,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承。

参考图13,为图12沿3-3方向剖开的叠合梁与双边搁置叠合板之间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叠合梁梁宽大于或等于300mm,第二凹槽XL2的宽度最小为100mm,槽边宽度大于100mm。叠合梁宽度大于300mm时不需要设置花篮梁。

参考图14,为叠合梁与单边搁置叠合板之间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叠合梁210宽度大于或等于300mm,可以看出叠合梁预制部212与叠合板预制部312 由钢筋410锚固。

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剖面记号为1(2)-1(2)的情况为剖面1-1和剖面2-2结构相同的情况。

钢筋之间的连接,若为竖向钢筋之间的连接采用灌浆挤压套筒连接,若为水平钢筋之间的连接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锚固方式采用直锚或锚固板。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