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600发布日期:2018-11-13 20:0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墙面模板是建筑墙面的一种方式,主要使通过在墙体支撑模板中灌注混凝土形成的,墙面模板由于硬度强,浇筑时快捷方便,施工简单而广泛应用于现今的建筑中。

墙面模板在浇筑前,需要对墙面模板进行固定;通常采用利用钢板对模板进行固定,这种方式不但操作较为复杂,同时稳定性能差,不利于拆卸,暴露于外部的混凝土被太阳直射后易干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的实现稳定性能强,同时可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护的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侧部开设滑槽;模板,所述模板包括角钢、螺栓、模板板体、固定筋和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且所述滑块固定于所述模板板体的侧部;所述模板板体的内部设有所述固定筋,且所述模板板体的内侧通过所述螺栓固定所述角钢;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弹簧、拉动手柄和压动板,所述压动板设于所述滑槽的内部,且所述压动板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压动板的侧部设有所述拉动手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杆和限位杆,所述连接杆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侧部,且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活动门、把手、外框体、通孔和防护网,所述固定机构配合连接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外框体的侧部;所述外框体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门,且所述活动门的侧部固定所述把手;所述外框体的侧部设有所述防护网;斜撑机构,所述斜撑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侧部;第一插入头,所述第一插入头固定于所述立柱的底部;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固定于两个立柱的底端侧部。

优选的,所述斜撑机构包括第二插入头、内插杆、锁紧杆和外套杆,所述外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侧部,且所述外套杆的内部插入所述内插杆;所述外套杆与所述内插杆之间设有所述锁紧杆,且所述内插杆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二插头。

优选的,所述外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侧部中心处,且所述外套杆与所述立柱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90°。

优选的,所述所述通孔呈线性阵列等距分布于所述外框体的侧部,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限位杆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90°。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截面采用梯形结构,且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并卡合连接所述滑块。

优选的,所述压动板的截面采用T字形结构,且所述压动板的中心处固定所述拉动手柄;所述拉动手柄滑动连接于所述立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模板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定位机构等距分布于两个所述立柱的侧部。

优选的,所述模板板体采用矩形的框架式结构,且所述模板板体的内部等距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固定筋;所述模板板体的内侧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所述角钢。

优选的,所述接料斗采用空心的半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接料斗与所述立柱的底部在一条水平线上,且所述接料斗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插入头的高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利用特殊结构的所述模板采用滑动的方式进入到所述立柱之间,利用所述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固定,可有效的实现防止模板出现变形,同时整体拆卸、安装方便,可大大减少施工时间,利用增设的所述防护机构,可有效的避免浇筑的墙板受到外界的破坏,同时可有效的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的干裂,同时不影响整体的浇水,可反复使用,寿命长,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防护机构,11、活动门,12、把手,13、外框体,14、通孔,15、防护网,2、立柱,21、滑槽,3、定位机构,31、弹簧,32、拉动手柄,33、压动板,4、模板,41、角钢,42、螺栓,43、模板板体,44、固定筋,45、滑块,5、第一插入头,6、接料斗,7、斜撑机构,71、第二插入头,72、内插杆,73、锁紧杆,74、外套杆,8、固定机构,81、连接杆,8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模板结构示意图。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包括:立柱2,所述立柱2的侧部开设滑槽21;模板4,所述模板4包括角钢41、螺栓42、模板板体43、固定筋44和滑块45,所述滑块45滑动连接所述滑槽21,且所述滑块45固定于所述模板板体43的侧部;所述模板板体43的内部设有所述固定筋44,且所述模板板体43的内侧通过所述螺栓42固定所述角钢41;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弹簧31、拉动手柄32和压动板33,所述压动板33设于所述滑槽21的内部,且所述压动板33与所述立柱2之间设有所述弹簧31;所述压动板33的侧部设有所述拉动手柄32;固定机构8,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连接杆81和限位杆82,所述连接杆81固定于所述立柱2的侧部,且所述连接杆81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82;防护机构1,所述防护机构1包括活动门11、把手12、外框体13、通孔14和防护网15,所述固定机构8配合连接所述通孔14,且所述通孔14开设于所述外框体13的侧部;所述外框体13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门11,且所述活动门11的侧部固定所述把手12;所述外框体13的侧部设有所述防护网15;斜撑机构7,所述斜撑机构7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2的侧部;第一插入头5,所述第一插入头5固定于所述立柱2的底部;接料斗6,所述接料斗6固定于两个立柱2的底端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通过旋转所述外套杆74、抽拉所述内插杆72使所述第二插入头71插入进行固定,实现对整体进行辅助支撑,所述斜撑机构7包括第二插入头71、内插杆72、锁紧杆73和外套杆74,所述外套杆74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2的侧部,且所述外套杆74的内部插入所述内插杆72;所述外套杆74与所述内插杆72之间设有所述锁紧杆73,且所述内插杆72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二插入头7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提高整体的稳定性,便于所述外套杆74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2的侧部中心处,且所述外套杆74与所述立柱2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便于稳定的连接防护装置,所述所述通孔14呈线性阵列等距分布于所述外框体13的侧部,且所述通孔14的内部插入所述连接杆81;所述连接杆81与所述限位杆82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所述滑槽21的截面采用梯形结构,且所述滑槽21的内部滑动并卡合连接所述滑块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便于实现对模板4进行固定,所述压动板33的截面采用T字形结构,且所述压动板33的中心处固定所述拉动手柄32;所述拉动手柄32滑动连接于所述立柱2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对模板4的位置进行加强固定,所述定位机构3与所述模板4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定位机构3等距分布于两个所述立柱2的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提高所述模板4的强度,所述模板板体43采用矩形的框架式结构,且所述模板板体43的内部等距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固定筋44;所述模板板体43的内侧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所述角钢4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对废料进行收集,所述接料斗6采用空心的半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接料斗6与所述立柱2的底部在一条水平线上,且所述接料斗6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插入头5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的使用原理为: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插入头5插入,使所述立柱2得到固定,而后在所述滑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模板4,在所述模板4滑动时,抽拉所述拉动手柄32,使所述拉动手柄32拉动所述压动板33按压所述弹簧31,使所述模板4进入到所述滑槽21的底部时,松开所述拉动手柄32即可实现对所述模板4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在所述模板4的内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时掉落的混凝土等浇筑原料落下时进入到所述接料斗6的内部,实现对下落的原料进行收集,以便于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在浇筑完成后,使所述外框体13的所述通孔14对准所述连接杆81与所述限位杆82,使所述连接杆81与所述限位杆82穿过所述通孔14,穿过后旋转所述限位杆82实现对所述防护机构1进行固定,所述防护机构1可有效的避免浇筑的墙板受到外界的破坏,同时可有效的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的干裂,在需要浇水时可直接打开所述活动门11,对内部进行浇水,浇水完成后合上所述活动门11继续对内部进行防护。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单元式墙面模板定位结构,利用特殊结构的所述模板4采用滑动的方式进入到所述立柱2之间,利用所述定位机构3进行定位固定,可有效的实现防止模板出现变形,同时整体拆卸、安装方便,可大大减少施工时间,利用增设的所述防护机构1,可有效的避免浇筑的墙板受到外界的破坏,同时可有效的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的干裂,同时不影响整体的浇水,可反复使用,寿命长,使用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