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热回收蓄热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031发布日期:2018-11-16 20:37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日光温室后墙的太阳能热回收蓄热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温室类型,对比传统加温温室和玻璃温室,其高效的保温和节能效果以及经济性成为中国设施结构的特有类型。在研究和生产实践活动中,由于日光温室的后墙保温蓄热性能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瓶颈制约,不能有效保证温室温度维持在作物需要的范围,温室温度过低,使作物遭受冻害,每年中国北方因冬季的冻害而损失上百亿元。同时,冬季白天温室内空气温度普遍高于室外温度,在正午时间会开启通风,排掉部分热空气,造成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在冬季夜间保证温室内温度的日光温室热回收蓄热墙体结构,通过风机和风阀的简单切换能够实现蓄热和放热等不同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日光温室热回收蓄热墙体结构包括用于日光温室的蓄热土墙,蓄热土墙内设有蓄热风道,蓄热风道的上端位于蓄热土墙顶部并向日光温室的内侧伸出蓄热土墙,蓄热风道的下端位于蓄热土墙底部并在蓄热土墙的内侧表面设有蓄热风道开口;蓄热土墙的外侧设有保温板;

蓄热土墙的内侧间隔设有与蓄热土墙相平行的透光玻璃,透光玻璃顶部封堵蓄热风道的上端开口,蓄热风道的上端开口处的透光玻璃上设有上风阀;透光玻璃的下端高于所述蓄热风道开口,透光玻璃与蓄热土墙之间围成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下端设有加热通道开口;

加热通道顶部与蓄热风道相连通且连通处设有中风阀;中风阀下方的透光玻璃上设有与加热通道相连通的下风阀;

蓄热风道顶部设有吹风方向由内向外的上风机,蓄热风道底部设有吹风方向由内向外的下风机。

所述蓄热土墙内均匀混合有相变材料。在保证蓄热土墙强度的同时,能够提高蓄热土墙的蓄热能力。

所述蓄热土墙内表面设有砖体层,砖体层内表面设有太阳能吸热板,太阳能吸热板为空心板且其内腔中设有用于蓄热的相变材料。

所述透光玻璃为高透光玻璃。

所述太阳能吸热板为铝质空心平板且其朝向日光温室内的一侧表面设有太阳能吸热涂料层。

所述蓄热风道的风道壁上均匀设有多个通孔,蓄热风道外包裹有无纺布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由于在太阳能吸热板内和蓄热土墙内均设置了相变材料,通过相变储存和释放热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储热能力较强,夜晚放热能够保证温室内的温度。风路及风机和风阀的设置,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多种风路循环过程,实现储热与释放热量等不同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冬季白天利用太阳能吸热板对温室内热空气再次加热,同时加热蓄热墙体和太阳能吸热板内的相变材料,储存热能。

冬季夜间,相变材料放热,加热循环流动的空气,从而在夜间提升温室空气温度,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在春秋两季,可通过太阳能通道强化温室的自然通风。

本太阳能热回收蓄热土墙结构,通过设置太阳能吸热板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通过相变材料在白天储存热能,通过两个风路循环的过程保证夜间温室内的温度,保证植物生长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投资小,建成后运行维护量小。技术门槛低,投资造价低,便于在我国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

蓄热土墙的外侧设有保温板,从而减少蓄热土层向温室外散发热量。

太阳能吸热涂料层的设置提高了太阳能的热转化效率。设置通孔及无纺布层之后,能够提高风道内的气体与蓄热土墙的换热效率,并防止尘土进入蓄热风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日光温室热回收蓄热土墙12结构包括用于日光温室的蓄热土墙12,蓄热土墙12内设有蓄热风道13,蓄热风道13的上端位于蓄热土墙12顶部并向日光温室的内侧伸出蓄热土墙12,蓄热风道13的下端位于蓄热土墙12底部并在蓄热土墙12的内侧表面设有蓄热风道开口10;蓄热土墙12的外侧设有保温板11,从而减少蓄热土层12向温室外散发的热量。

蓄热土墙12的内侧间隔设有与蓄热土墙12相平行的透光玻璃5,透光玻璃5顶部封堵蓄热风道13的上端开口,蓄热风道13的上端开口处的透光玻璃5上设有上风阀2;透光玻璃5的下端高于所述蓄热风道开口10,透光玻璃5与蓄热土墙12之间围成加热通道6,加热通道6下端设有加热通道开口9;

加热通道6顶部与蓄热风道13相连通且连通处设有中风阀3;中风阀3下方的透光玻璃5上设有与加热通道6相连通的下风阀4;

蓄热风道13顶部设有吹风方向由内向外的上风机1,蓄热风道13底部设有吹风方向由内向外的下风机14。

所述蓄热土墙12内均匀混合有相变材料。在保证蓄热土墙12强度的同时,能够提高蓄热土墙12的蓄热能力。

所述蓄热土墙12内表面设有砖体层8,砖体层8内表面设有太阳能吸热板7,太阳能吸热板7为空心板且其内腔中设有用于蓄热的相变材料。

所述透光玻璃5为高透光玻璃。所述太阳能吸热板7为铝质空心平板且其朝向日光温室内的一侧表面设有太阳能吸热涂料层。太阳能吸热涂料为常规技术,图未示。

所述蓄热风道13的风道壁上均匀设有多个通孔,蓄热风道13外包裹有无纺布层。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在风道上开孔以及包裹无纺布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图未示通孔及无纺布层。设置通孔及无纺布层之后,能够提高风道内的气体与蓄热土墙12的换热效率,并防止尘土进入蓄热风道13。

其中,相变材料为现有技术,其具体材料的选择可根据温室的具体地理位置、土壤特性和温室种植品种等进行考虑,本着造价低、性能稳定的原则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方法根据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一、冬季白天:关闭上风阀2和下风阀4,打开中风阀3和上风机1,温室内热空气从加热通道开口9进入加热通道6,太阳光通过透光玻璃5照射到太阳能吸热板7上,太阳能吸热板7温度升高并通过相变材料蓄积热量,进入加热通道6的空气被太阳能吸热板7加热,热空气上升通过中风阀3进入蓄热风道13,在上风机1的作用下,热空气进入蓄热风道13并向下流动,最后从墙体下部的蓄热风道开口10流出,进入日光温室。

在上述过程中,空气不断循环,热空气在蓄热风道13中流动时与蓄热土墙12进行热传递,将热量传递于蓄热土墙12,空气温度降低,蓄热土墙12温度升高(如图1中黑色实线箭头代表白天空气流动路径),实现白天蓄热过程。

二、冬季夜间:关闭中风阀3,打开上风阀2、下风阀4和下风机14,从而在后墙形成两个空气循环通路,一个是日光温室内空气从加热通道开口9进入加热通道6,太阳能吸热板7内相变材料放出热量,加热进入加热通道6的空气,使得空气温度升高,从下风阀4处流出进入日光温室,形成第一个空气循环;

另外一个空气循环通路是日光温室气体从墙体下部蓄热风道开口10进入蓄热风道13,在下风机14的作用下,空气向上流动与蓄热土墙12进行热交换,蓄热土墙12放出热量,空气温度升高并向上流动,最后经上风阀2流出进入日光温室,形成第二个空气循环(如图1中黑色虚线箭头代表夜间空气流动路径)。

此为夜间放热过程。夜间放热,通过两个空气循环同时释放太阳能吸热板7和蓄热墙体内储存的热量,热量利用率较高。

三、过渡季节:关闭下风阀4,打开上风阀2和中风阀3,太阳透过透光玻璃5照射太阳能吸热板7,太阳能吸热板7温度升高,其内的相变材料蓄积热量,温室内空气从下部加热通道开口9进入加热通道6,空气被加热,向上流动,经过中风阀3后从上风阀2流出,进入日光温室,通过日光温室上设置的加热通风口流出室外,强化日光温室内的自然通风,并避免温室内温度过高。

四、夏季:日光温室一般无须发挥增温保温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