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3001发布日期:2018-11-23 18:3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随着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建设正在逐步扩大,如今的现代化建设大多以先建造框架梁为主,因此框架梁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框架梁的结构稳定性直接导致楼房的安全问题,框架梁不同的位置所受到的力的种类和大小都有所不同,因此梁在受力或受弯矩,剪切等力较大的部分需要进行加固。

但是,目前市场上多数的加固方法比较单一,生活中大部分采用的一般是通过在框架梁上粘贴碳纤维,来增强框架梁的韧性,使框架梁承受的力更大,或者是通过焊接钢板来增大框架梁的强度,焊接钢板的方式工作起来十分的麻烦,并且工作效率低,表面不美观,通过碳纤维的方式来加固框架梁的方式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有效,从而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性能可靠,可实现对框架梁的加固,同时加固效果好,并且能周转重复使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具有极好的环保性,通过安装的加强筋和钢筋,可有效增强主板的整体强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或弯折的情况,从而能有效增强框架梁的强度,同时也能进行重复使用,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包括主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位于主板一侧,所述主板外壁表面镶嵌有加强筋和钢筋,且加强筋固定连接于钢筋之间,所述主板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和螺栓孔,且凹槽位于螺栓孔之间,所述侧板一侧表面焊接有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内壁表面填充有环氧树脂浆。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通过固定螺栓和螺栓孔与主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为U型结构的主板。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和凸块为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性能可靠,可实现对框架梁的加固,同时加固效果好,并且能周转重复使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具有极好的环保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的加强筋和钢筋,可有效增强主板的整体强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或弯折的情况,从而能有效增强框架梁的强度,同时也能进行重复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的凹槽和凸块,进行固定时,可先将凸块插入凹槽内,然后再通过固定螺栓进行紧固,可实现快速定位,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加大主板与侧板之间的牢固性,实用性强,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的主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主板;2、侧板;3、加强筋;4、钢筋;5、固定螺栓;6、凹槽;7、螺栓孔;8、环氧树脂浆;9、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包括主板1和侧板2,所述侧板2位于主板1一侧,所述主板1外壁表面镶嵌有加强筋3和钢筋4,且加强筋3固定连接于钢筋4之间,所述主板1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6和螺栓孔7,且凹槽6位于螺栓孔7之间,所述侧板2一侧表面焊接有凸块9。

其中,所述主板1内壁表面填充有环氧树脂浆8。

其中,所述侧板2通过固定螺栓5和螺栓孔7与主板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主板1为U型结构的主板。

其中,所述凹槽6和凸块9为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安装时,先对框架梁表面进行处理,再将主板1贴附在框架梁表面,同时将凸块9插入凹槽6内,然后再通过固定螺栓5进行紧固,可实现快速定位,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加大主板1与侧板2之间的牢固性,固定完成后,将环氧树脂浆8填充到该加固装置与框架梁之间,则能增强框架梁与加固装置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加强筋3和钢筋4可有效增强主板1的整体强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或弯折的情况,从而能有效增强框架梁的强度,同时也能进行重复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