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443发布日期:2018-12-07 21:4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因其省时省力的特性在近年来愈加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是一种崛起迅速的新概念建筑方式。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连接技术对于该类建筑的建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接技术是保证建筑拥有较强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关键技术。传统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竖缝连接主要是先在预制剪力墙中预留钢筋,将预留钢筋进行焊接或搭接,然后立模板、后浇混凝土形成,这种竖缝连接技术存在如下问题:钢筋连接困难,需要立模板再浇注混凝土,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较长,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影响连接整体性和受力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方便快捷、质量可控的预制剪力墙竖缝连接方法,既保证施工质量,又能加快施工速度,满足装配式建筑的搭建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通过在装配槽与装配插块匹配插接后形成的灌浆空槽中灌浆即可完成剪力墙的快速稳定连接,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包括左侧预制装配式墙体和右侧预制装配式墙体,在所述左侧预制装配式墙体的右侧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装配槽,在所述右侧预制装配式墙体的左侧面上与所述装配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可与所述装配槽匹配插接的装配插块,在所述装配槽的前侧面向前凹设有一个前凹口,在所述装配插块的前侧面向后凹设有一个与所述前凹口对应的后凹口。

进一步地,所述前凹口与所述后凹口完整拼接形成封闭的灌浆空槽。

进一步地,所述前凹口为三角形、矩形、半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后凹口为三角形、矩形、半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通过墙体端部上装配槽与装配插块的匹配插接进行两块墙体的初固定,再在前凹口与后凹口匹配拼接形成的灌浆空槽内灌浆实现两片墙体的紧密牢固连接,该种结构可实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快速连接,操作过程方便快捷,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施工难度,构件尺寸精度高,易于控制,装配完成的墙体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优越,极大的保障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在拼接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在拼接状态下灌浆后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在拼接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左侧预制装配式墙体,2-右侧预制装配式墙体,3-装配槽,4-装配插块,5-前凹口,6-后凹口,7-灌浆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作进一步地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为了本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有效的说明,所述的左侧、右侧、上端、下端等定位词仅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好的描述,不能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一种预制墙板新型竖向接缝连接结构,包括左侧预制装配式墙体1和右侧预制装配式墙体2,在所述左侧预制装配式墙体1的右侧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装配槽3,在所述右侧预制装配式墙体2的左侧面上与所述装配槽3对应的位置设有可与所述装配槽3匹配插接的装配插块4,所述装配槽3的前侧面向前凹设有一个前凹口5,在所述装配插块4的前侧面向后凹设有一个与所述前凹口5对应的后凹口6,所述前凹口5与所述后凹口6完整拼接形成封闭的灌浆空槽7。

所述前凹口5为三角形,所述后凹口6为三角形,所述灌浆空槽7为矩形,所述前凹口5与后凹口6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所述前凹口5与后凹口6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或者半圆形,只要所述前凹口5与后凹口6重合拼接后能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立柱体即所述灌浆空槽7即可,具体形状的改变均应看作是本新型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形,不应该看作是对本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不同形状的改变均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拼接时先用定位线定位好预制剪力墙的位置,之后固定所述左侧预制装配式墙体1,吊起所述右侧预制装配式墙体2,横向移动所述右侧预制装配式墙体2,将两片剪力墙紧密插接,在形成的封闭的所述灌浆空槽7中进行高压灌浆即可完成两片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连接,操作简单,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的墙体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优越,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