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以及混凝土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6928发布日期:2019-01-22 22:2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以及混凝土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以及混凝土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在配料前需要另外增设筛分装置对混泥土原料(石头、灰渣、金属等)进行筛分,筛分后再称取适宜的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继而实现配料。单独采用筛分装置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操作繁琐,同时需要额外单独称取混凝土原料,也增加了生产混凝土的难度。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称重器进行称重,但是称重器容易损坏,且造价相对较高,导致生产混凝土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其能够对物料进行筛分和计量,保证配料的比例适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系统,其能够对物料进行双向运输,节约生产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其包括支架、对物料进行存放的第一物料仓和第二物料仓;第一物料仓和第二物料仓均与支架连接;

分别对第一物料仓和第二物料仓内的物料进行筛分的筛分装置,第一物料仓的出料口和第二物料仓的出料口均设于筛分装置上方,筛分装置与支架连接;

对筛分装置筛分得到的物料进行计量的固体流量计量装置,固体流量计量装置与筛分装置连接;

对筛分装置筛分得到的物料进行运输的运输装置,运输装置设于筛分装置的出料口下方,且运输装置与支架连接;

以及对筛分后的物料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混合装置设于运输装置的出料口下方,并与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筛分装置包括第一筛分箱和第二筛分箱,第一筛分箱位于第一物料仓的出料口下方,第二筛分箱位于第二物料仓的下方,第一筛分箱和第二筛分箱分别与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体流量计量装置包括第一固体流量计和第二固体流量计,第一固体流量计位于第一筛分箱的出料口处,并与第一筛分箱连接,第二固体流量计位于第二筛分箱的出料口处,并与第二筛分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运输装置包括对第一筛分箱筛分得到的物料进行运输的第一运输件和对第二筛分箱筛分得到的物料进行运输的第二运输件,第一运输件和位于第一筛分箱的出料口的下方,第二运输件位于第二筛分箱的出料口下方,第一运输件和第二运输件均与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运输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皮带、主动轮和从动轮,第一电机与支架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设于第一皮带的两侧,并均与第一皮带连接,第一电机与主动轮连接,第一皮带位于第一筛分箱的出料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还包括螺旋推送装置,螺旋推送装置设置于第一物料仓内,并与第一物料仓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螺旋推送装置包括旋转杆、螺旋件以及第二电机,旋转杆、螺旋件均设置于第一物料仓内,第二电机与第一物料仓连接,第二电机与旋转杆连接,螺旋件套设于旋转杆外。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混合装置包括搅拌桶、齿条件、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和传动齿轮件,搅拌桶的位于运输装置的出料口下方,且搅拌桶的进料口与运输装置的出料口相对,齿条件套设于搅拌桶外,并与搅拌桶连接,齿条件与传动齿轮件啮合,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分别传动齿轮件连接,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分别与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齿条件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分别套设于搅拌桶的两端,并分别与搅拌桶连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与传动齿轮件啮合。

一种混凝土生产系统,其包括上述的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通过设置筛分装置,能够对物料仓内的物料进行筛分,保证后期进行混合的物料粒径符合要求,继而保证混合得到的混凝土质量良好。通过设置固体流量计量装置能够快速得到混合的物料之间的比例,继而保证配料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筛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第一运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1-支架;102-第一物料仓;103-第二物料仓;110-螺旋推送装置;111-旋转杆;112-螺旋件;113-第二电机;120-筛分装置;121-第一筛分箱;122-第二筛分箱;121a-筛分孔;121b-震动电机;130-固体流量计量装置;131-第一固体流量计;132-第二固体流量计;140-运输装置;141-第一运输件;142-第二运输件;141a-第一电机;141b-第一皮带;141c-主动轮;141d-从动轮;150-混合装置;151-搅拌桶;152-齿条件;153-第三电机;154-传动齿轮件;155-第四电机;152a-第一齿条;152b-第二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其包括支架101,支架101能对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的各个机械元件进行支撑和固定,继而保证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的结构的稳定。

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还包括第一物料仓102和第二物料仓103,第一物料仓102和第二物料仓103均设置于支架101的顶部,并与支架101连接。第一物料仓102和第二物料仓103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的物料,便于对物料进行前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给出了两个物料仓,但是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增设物料仓。

进一步地,第一物料仓102和第二物料仓103内的物料仅利用重力进行运输,运输速度慢,且运输的物料性质不统一。因此,本实施例的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还包括螺旋推送装置110,螺旋推送装置110设置于第一物料仓102内,并与第一物料仓102连接。设置螺旋推送装置110能够快速将第一物料仓102内的物料进行运输,并保证运输的物料的性质一致。

具体地,参见图2,螺旋推送装置110包括旋转杆111、螺旋件112以及第二电机113,旋转杆111、螺旋件112均设置于第一物料仓102内,第二电机113与第一物料仓102连接,第二电机113与旋转杆111连接,螺旋件112套设于旋转杆111外。第一物料仓102内的物料处于螺旋件112的螺旋区间内,当第二电机113的转轴运动时,旋转杆111转动,继而带动螺旋件112发生转动,继而带动螺旋区域内的物料被运输向下,实现物料的混匀,保证物料的性质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物料仓103内也设置有螺旋推送装置110,该螺旋推送装置110的结构与第一物料仓102内的螺旋推送装置110的结构一致,且与第二物料仓103的连接关系与第一物料仓102的连接关系相同。

进一步地,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还包括对分别第一物料仓102和第二物料仓103内的物料进行筛分的筛分装置120,第一物料仓102的出料口和第二物料仓103的出料口均设于筛分装置120上方,筛分装置120与支架101连接。第一物料仓102和第二物料仓103内的物料粒径不一,体积过大的物料不能直接进行混合,因此,需要对第一物料仓102和第二物料仓103内的物料筛分。

具体地,参见图3,筛分装置120包括第一筛分箱121和第二筛分箱122,第一筛分箱121位于第一物料仓102的出料口下方,第二筛分箱122位于第二物料仓103的下方,第一筛分箱121和第二筛分箱122分别与支架101连接。

第一筛分箱121内部为空心结构,且第一筛分箱121相对靠近第一物料仓102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筛分孔121a,通过筛分孔121a的物料进入筛分箱内,继而被运输以及混合搅拌。而未通过筛分孔121a的物料则被回收进行粉碎。

进一步地,筛分装置120还包括震动电机121b,震动电机121b设置于第一筛分箱121的底部,并与第一筛分箱121连接。震动电机121b为筛分箱的筛选提供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筛分箱121和第二筛分箱122的结构相同,第二筛分箱122与其他机械元件得了连接关系,与第一筛分箱121与其他机械元件的连接关系相同,同时第二筛分箱122底部也设置有震动电机121b,不同在于第二筛分箱122上开设的筛分孔121a的孔径与第一筛分箱121上开设的筛分孔121a的孔径不同。

进一步地,筛分后待混合的物料比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后续混合的物料比例适宜,需要对物料进行计量,而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称重,但是称重设备价格较高昂,同时暂用面积较大,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还包括对筛分装置120筛分得到的物料进行计量的固体流量计量装置130,固体流量计量装置130与筛分装置120连接。

具体地,固体流量计量装置130包括第一固体流量计131和第二固体流量计132,第一固体流量计131位于第一筛分箱121的出料口处,并与第一筛分箱121连接,第二固体流量计132位于第二筛分箱122的出料口处,并与第二筛分箱122连接。第一固体流量计131和第二固体流量计132分别对筛分后的物料进行计量,继而能保证后期混合的物料比例适宜。

进一步地,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还包括对筛分装置120筛分得到的物料进行运输的运输装置140,运输装置140设于筛分装置120的出料口下方,且运输装置140与支架101连接。

进一步地,运输装置140包括对第一筛分箱121筛分得到的物料进行运输的第一运输件141和对第二筛分箱122筛分得到的物料进行运输的第二运输件142,第一运输件141和位于第一筛分箱121的出料口的下方,第二运输件142位于第二筛分箱122的出料口下方,第一运输件141和第二运输件142均与支架101连接。

进一步地,参见图4,第一运输件141包括第一电机141a、第一皮带141b、主动轮141c和从动轮141d,第一电机141a与支架101连接,主动轮141c和从动轮141d分别设于第一皮带141b的两侧,并均与第一皮带141b连接,第一电机141a与主动轮141c连接,第一皮带141b位于第一筛分箱121的出料口的下方。第一电机141a的转轴转动,继而带动主动轮141c转动,继而带动第一皮带141b和从动轮141d转动,继而实现筛分并计量后的物料的运输。第一皮带141b能够将第一筛分箱121筛分合格的物料进行运输,便于后期混合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运输件142的结构与第一运输件14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运输件142与支架101、第二筛分箱122的连接关系与第一运输件141与支架101、第一筛分箱121的连接关系相同。

进一步地,参加图5,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还包括对筛分后的物料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150,混合装置150设于运输装置140的出料口下方,并与支架101连接。混合装置150将第一物料仓102和第二物料仓103内符合要求的物料进行混合,但是混合装置150一般采用内置搅拌桨进行混合,但是使用内置搅拌桨,不利于设备的检修。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装置150包括搅拌桶151、齿条件152、第三电机153、第四电机155和传动齿轮件154,搅拌桶151的位于运输装置140的出料口下方,且搅拌桶151的进料口与运输装置140的出料口相对,齿条件152套设于搅拌桶151外,并与搅拌桶151连接,齿条件152与传动齿轮件154啮合,第三电机153和第四电机155分别与传动齿轮件154连接,第三电机153和第四电机155分别与支架101连接。

第三电机153带动传动齿轮件154转动,继而带动齿条件152转动,而后带动搅拌桶151转动,继而实现物料的混合。采用该混合装置150结构更简单,且更容易检修,降低检修成本。

进一步地,齿条件152包括第一齿条152a和第二齿条152b,第一齿条152a和第二齿条152b均分别套设于搅拌桶151的两端,并分别与搅拌桶151连接,第一齿条152a和第二齿条152b分别与传动齿轮件154啮合。第一齿条152a和第二齿条152b与传动齿轮件154的啮合为现有技术中常规采用的啮合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动力来自于外接电源。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系统,其包括上述的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100。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通过设置筛分装置,能够对物料仓内的物料进行筛分,保证后期进行混合的物料粒径符合要求,继而保证混合得到的混凝土质量良好。通过设置固体流量计量装置能够快速得到混合的物料之间的比例,继而保证配料准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