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1328发布日期:2018-12-18 20:3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属于装修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房屋装修作业中普遍要用到长条板凳,这些长条板凳一般是由木工剩下的边角料装配而成,结构简单,稳定性不高,一次性使用后即丢弃,造成资源浪费。专利号为201721300859.X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其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通过铰接轴连接,连接简单,精度要求低,便于加工制造,同时折叠后占用的空间小,整体重量轻,便于携带运输。但是这种升降平台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不足:其只有第一绞架和第二绞架交叉连接,升降平台的升降高度有限,不能满足作业高度更高的升降需求;调节固定杆上设置了多个高度调节孔,与上支撑板上的固定孔配合来调节高度,每次都需要将某一个高度调节孔与固定孔对准才能固定,操作比较繁琐;调节固定杆上的踏板结构简单,使用时安全性不高;升降平台的移动需要工作人员手持撑杆撑地移动,类似于撑船,相对费力,不便于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高度调节范围大、安装方便、可自行行走和电动行走、安全性高的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并立的两根导杆和滑动固定块,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通过一层绞架或多层绞架连接,两根导杆的上端通过横杆连接成一体,两根导杆的下端通过横杆连接成一体,导杆的下端铰接在下支撑板的左端,导杆的上部抵靠在上支撑板的左端,两根导杆之间形成导槽,滑动固定块滑动地安装在导槽内,滑动固定块、导杆、上支撑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滑动固定块包括中间板,中间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起块,中间板的外部套设有防滑垫,滑动固定块上设有安装孔,上支撑板的左端设有固定孔,滑动固定块的中间板分别将两根导杆压在上支撑板的左端,凸起块卡在导槽中间上下滑动,滑动固定块和上支撑板之间通过穿过安装孔、固定孔的螺钉固定。

进一步的,两根导杆的外侧分别设有直角三角形的脚踏板。

进一步的,两根导杆的由多段导杆上下依次插接组成。

进一步的,上支撑板为第一矩形框体,第一矩形框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平板,第一矩形框体的内侧形成第一滑槽,位于最上层绞架的左端上部安装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安装在第一滑槽内,位于最上层绞架的右端上部铰接在上支撑板的右端,下支撑板为第二矩形框体,第二矩形框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平板,第二举行框体的内侧形成第二滑槽,位于最下层的绞架的左端下部安装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安装在第二滑槽内,位于最下层绞架的右端下部铰接在下支撑板的右端。

进一步的,下支撑板上插接有行走万向轮。

进一步的,下支撑板的左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下支撑板的右端中部设有一个转向轮,转向轮上安装有前叉,前叉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杆,转向杆的外部套设有转向套筒,转向套筒与转向杆之间连接传动,转向套筒的上端设有转向把手,转向杆的下部通过连接筒与下支撑板的右端连接,转向杆与连接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转向杆或转向套筒与上支撑板的右端之间通过易连卡件连接,下支撑板的内部设有电源,行走轮或转向轮上集成有轮毂电机,转向把手上设有操控开关,操控开关、电源、轮毂电机通过电缆连接。

进一步的,下支撑板的左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下支撑板的右端中部设有一个转向轮,转向轮上安装有前叉,前叉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向电机,下支撑板的内部设有电源和无线接收器,行走轮或转向轮上集成有轮毂电机,无线接收器、电源、轮毂电机通过电缆连接,无线电接收器、电源、转向电机通过电缆连接。

进一步的,转向杆为外六方导杆,转向套筒为内六方导管。

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就使得上支撑板高度实现了无级调节,实用性更强,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在两根导杆上设置直角三角形的脚踏板,外形美观,连接方便,安全性好;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通过一层绞架或多层绞架连接,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灵活设置绞架的层量,能够满足作业高度更高的升降需求;借鉴了电动滑板车的工作原理,使得整机移动更加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可以自行行走,也可以自动行走;转向套筒可以根据上支撑板的高度上下移动,进而适应不同的作业高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实施例二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实施例一折叠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两根导杆与滑动固定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两根导杆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滑动固定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转向杆、转向套筒、转向把手、连接筒、易连卡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实施例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上支撑板,2、下支撑板,3、导杆,4、导槽,5、中间板,6、凸起块,7、防滑垫,8、安装孔,9、螺钉,10、脚踏板,11、绞架,12、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4、行走轮,15、前叉,16、转向杆,17、转向套筒,18、转向把手,19、连接筒,20、滑动固定块,21、易连卡件,22、横杆,23、行走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包括上支撑板1、下支撑板2、并立的两根导杆3和滑动固定块20,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通过一层绞架11连接,两根导杆3的上端通过横杆22连接成一体,两根导杆3的下端通过横杆22连接成一体,导杆3的下端铰接在下支撑板2的左端,导杆3的上部抵靠在上支撑板1的左端,两根导杆3之间形成导槽4,滑动固定块20滑动地安装在导槽4内,滑动固定块20、导杆3、上支撑板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通过一层绞架11连接,使用时,根据所需的工作高度,调整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的距离,此时绞架11伸长至预定位置,然后将两根导杆3由下支撑板2的底部翻转至上支撑板1的左侧,此时两根导杆3均为竖直设置,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均为水平设置,将滑动固定块20卡在两根导杆3之间的导槽4内,滑动固定块20滑动至上支撑板1左端,将滑动固定块20与上支撑板1固定连接,滑动固定块20将并立的两根导杆3压紧在上支撑板1上,从而将上支撑板1的高度固定,与现有技术中在调节固定杆上设置多个高度调节孔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固定块20、两根导杆3使用更加方便,只需将滑动固定块20与上支撑板1对准即可固定,同时可以实现上支撑板1高度的无级调节,实用性更强,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使用后,绞架11可以收缩起来,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实现折叠,并立的两根导杆3翻转至下支撑板2的下方,本实用新型整体体积减小,便于携带和运输。

实施例二:如图2至10所示,可折叠组合便携式升降平台,包括上支撑板1、下支撑板2、并立的两根导杆3和滑动固定块20,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通过两层绞架11连接,两根导杆3的上端通过横杆22连接成一体,两根导杆3的下端通过横杆22连接成一体,导杆3的下端铰接在下支撑板2的左端,导杆3的上部抵靠在上支撑板1的左端,两根导杆3之间形成导槽4,滑动固定块20滑动地安装在导槽4内,滑动固定块20、导杆3、上支撑板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通过两层绞架11连接。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灵活设置绞架11的层量,能够满足作业高度更高的升降需求。

进一步地,滑动固定块20包括中间板5,中间板5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起块6,中间板5的外部套设有防滑垫7,滑动固定块20上设有安装孔8,上支撑板1的左端设有固定孔,滑动固定块20的中间板5分别将两根导杆3压在上支撑板1的左端,凸起块6卡在导槽4中间上下滑动,滑动固定块20和上支撑板1之间通过穿过安装孔8、固定孔的螺钉9固定。滑动固定块20由中间板5和两侧的凸起块6组成,凸起块6可以卡在并立的两根导杆3之间的导槽4内上下滑动,中间板5能够将两根导杆3挤压在上支撑板1上,滑动固定块20通过螺钉9与上支撑板1连接,滑动固定块20、两根导杆3通过摩擦力保持上支撑板1的高度位置,在中间板5的外部套设有防滑垫7,防滑垫7可以是橡胶垫,这样可以增大滑动固定块20与导杆3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导杆3与上支撑板1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7、8所示,两根导杆3的外侧分别设有直角三角形的脚踏板10。直角三角形的脚踏板10外形美观,连接方便,安全性好,工作人员能够轻松地通过脚踏板10攀爬到上支撑板1上。

如图7、8所示,两根导杆3的由多段导杆3上下依次插接组成。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加长导杆3的长度,以满足不同高度的升降需求。

如图2至5所示,上支撑板1为第一矩形框体,第一矩形框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平板,第一矩形框体的内侧形成第一滑槽,位于最上层绞架11的左端上部安装有第一滚轮12,第一滚轮12安装在第一滑槽内,位于最上层绞架11的右端上部铰接在上支撑板1的右端,下支撑板2为第二矩形框体,第二矩形框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平板,第二举行框体的内侧形成第二滑槽,位于最下层的绞架11的左端下部安装有第二滚轮13,第二滚轮13安装在第二滑槽内,位于最下层绞架11的右端下部铰接在下支撑板2的右端。本实施例中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2之间通过两层绞架11连接,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设置三层甚至更多层的绞架11,每个绞架11伸缩时,第一滚轮12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二滚轮13在第二滑槽内滑动,摩擦阻力小,使用轻松方便。

如图2至10所示,下支撑板2的左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14,下支撑板2的右端中部设有一个转向轮,转向轮上安装有前叉15,前叉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杆16,转向杆16的外部套设有转向套筒17,转向套筒17与转向杆16之间连接传动,转向套筒17的上端设有转向把手18,转向杆16的下部通过连接筒19与下支撑板2的右端连接,转向杆16与连接筒19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转向杆16或转向套筒17与上支撑板1的右端之间通过易连卡件21连接,下支撑板2的内部设有电源,行走轮14或转向轮上集成有轮毂电机,转向把手18上设有操控开关,操控开关、电源、轮毂电机通过电缆连接。本实施例中,下支撑板2的结构与现有的电动滑板车的结构基本相同,这样当工作人员站在上支撑板1上工作时,完成一个位置的作业后,不需要下到地面上来移动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手握转向把手18,控制转向把手18上的操作开关,即可以控制本实用新型向前移动、停止到某一位置,操控开关包括前进、后退、制动等,前进时控制操作开关,电源为轮毂电机供电,轮毂电机驱动行走轮14或转向轮向前移动,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转向把手18控制方向轮的方向,从而实现整体的转向,本实用新型借鉴了电动滑板车的工作原理,使得整机移动更加方便、快捷,转向套筒17可以根据上支撑板1的高度上下移动,进而适应不同的作业高度,易连卡件21可以实现转向套筒17与上支撑板1之间的快速组合和分离,连接筒19可以实现转向杆16与下支撑板2之间的快速组合和分离。转向套筒17内部的长度与转向杆16外部的长度相同,这样,转向杆16可以完全缩入转向套筒17内,转向套筒17和转向杆16的配合是在易连卡件21处开始的。

实施例三:下支撑板2的左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14,下支撑板2的右端中部设有一个转向轮,转向轮上安装有前叉15,前叉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向电机,下支撑板2的内部设有电源和无线接收器,行走轮14或转向轮上集成有轮毂电机,无线接收器、电源、轮毂电机通过电缆连接,无线电接收器、电源、转向电机通过电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下支撑板2上设置了电源和无线接收器,行走轮14或转向轮上集成有轮毂电机,转向轮上集成有转向电机,无线接收器可以接受遥控器的指令,这种方案中就不需要转向杆16、转向套筒17、转向把手18、连接筒19、易连卡件21,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器就能够控制本实用新型自动行走和转向,更加智能化,遥控器发送指令给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将指令传达给转向电机、轮毂电机,就可以控制本实用新型行走和转向,使用更加方便。

转向杆16为外六方导杆,转向套筒17为内六方导管。这样,转向把手18转动时可以带动转向套筒17转动,转向套筒17驱动转向杆16转动,转向杆16带动前叉15及转向轮转动,从而实现转向。

实施例四:如图11所示,下支撑板2上插接有行走万向轮2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下支撑板2上设置的是行走万向轮23,不需要转向杆、转向套筒、转向把手、连接筒、易连卡件等零部件,也不需要电源、轮毂电机、转向电机、无线接收器等部件,结构更加简单,成本低廉,通过人力辅助即可实现行走和转向,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采用滑动固定块20与两根的方式固定上支撑板1的高度,实现上支撑板1高度的无级调节,实用性更强,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在第一调节固定杆3和第二调节固定杆4上设置直角三角形的脚踏板10,外形美观,连接方便,安全性好;根据实际需求,升降平台的绞架可以设置成单层或多层,能够满足作业高度更高的升降需求;借鉴了电动滑板车的工作原理,使得整机移动更加方便、快捷,转向套筒17可以根据上支撑板1的高度上下移动,进而适应不同的作业高度;下支撑板下面的轮子可以自由调换,可以使用集成了轮毂电机的行走轮或转向轮,人身在上支撑板1上辅助转向;也可以使用集成了轮毂电机和转向电机的行走轮或转向轮,通过遥控器控制电动驱动转向一体机;还可以使用行走万向轮,人力辅助前行转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使用何种轮子。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