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6605发布日期:2019-01-04 23:0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吊料斗,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主要是运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属于建筑施工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现浇混凝土建筑物都采用汽车泵等辅助工具进行混凝土浇筑,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很多建筑物的由于临时用地使用面积受限,汽车泵等无法摆放,而塔吊又覆盖不到位,及容易形成浇筑死角,导致混凝土浇筑困难,如果在之间进行混凝土周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浪费原材料,造成诸多不便。目前,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钉制木流槽,使用木流槽,首先操作人员得不到安全保障,次之放料时会出现抛洒材料情况,浪费原材料,还要经常挪动木流槽,这些都会浪费人工,造成不安全因素。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对建筑施工领域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强和施工效率高的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传统料斗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现场施工中复杂和恶劣的施工条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满足和符合钢筋混凝土验收规范中对钢筋焊接强度和外观质量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的这样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的改进,包括混凝土盛放斗(2)、支撑体系(3)、出料筒(4)、阀门装置(5)、卡扣(7),在支撑体系(3)上安装有混凝土盛放斗(2),在混凝土盛放斗(2)的下方从上至下依序安装有出料筒(4)和卡扣(7),其中,混凝土盛放斗(2)的下端连接出料筒(4),出料筒(4)通过卡扣(7)连接阀门装置(5),阀门装置(5)出口连接出料管(6)。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混凝土盛放斗(2)上端为中空的圆柱形(21),下端为漏斗形(22);该混凝土盛放斗(2)固定设置在支撑体系(3)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体系(3)主要是由四条竖向支撑杆(31)和四条水平支撑杆(32)组成,其中,四条水平支撑杆(32)相互拼搭围成方形框体,在该方形框体的四角处分别垂直向上设有竖向支撑杆(31),使其形成一整体,构成框架主体,该框架主体是由金属材质或合金材质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筒(4)包括出料筒本体(41),出料筒本体(4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在该圆柱形结构的出料筒(4)的下端设有出料接口(42),出料接口(42)与出料筒本体(41)连为一体,构成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装置(5)包括阀门输料管(52)、盒式卡扣(53)、阀片(54)以及挡头(55),其中,盒式卡扣(53)分为大小相同彼此对称的上下两部分,该两部分通过固定螺栓(531)固接为一整体,阀门输料管(52)安装于盒式卡扣(53)中部,在阀门输料管(52)上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阀门接口(51);阀片(54)居中设置于盒式卡扣(53)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在盒式卡扣(53)和阀片(54)的两端对称设有挡头(55),在挡头(55)上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手拉柄(56),在手拉柄(56)的外表面上设有连体结构的橡胶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输料管(52)整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盒式卡扣(53)整体为内部开有圆形通孔的板状体构件;所述阀片(54)整体为一端中部开有圆形通孔的板状体构件;阀门输料管(52)从上至下依序穿过盒式卡扣(53)上的通孔和阀片(54)上的通孔后通过固定螺栓(531)将其阀门输料管(52)和盒式卡扣(53)以及阀片(54)固定连接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头(55)整体为凹陷状的“U”或“C”字形结构;所述手拉柄(56)整体为棒状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的手拉柄(56)与挡头(55)之间为固定连接或者是活动连接,其中,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活动连接为铰接连接或者是插拔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在出料管(6)一端出口处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出料管接口(61),出料管接口(61)连接混凝土泵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管(6)为直管或是弯管。

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将其进行组装作为备用。

组装时,首先将阀门装置(5)用卡扣(7)牢靠连接在出料筒(4)的出料接口(42)上,使用时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在是否在阀门装置(5)的阀门接口(51)上增加安装出料管(6),并在出料管(6)上加装混凝土泵管。

工作时,首先将上述已经组装完成的该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搬运至浇筑位置,随后,阀门装置(5)拉至关闭状态,之后将混凝土放入混凝土盛放斗(2)中,随即,待料斗起吊至待浇区域时,打开阀门装置(5),进行浇筑。

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其该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拆除并加以清洗干净,随后,操作人员将其搬运至存储仓库预留为下次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的料斗加以改进,当浇筑到上述的建筑物死角时,可在料斗上加装混凝土输送软泵管进行浇筑,料斗也可以直接在料斗上安装阀门当作普通料斗使用,本使用新型料斗使用方便,无需外墙架子,可随意移动摆放,同时也可穿过脚手架和阳台将灰直直接送到室内,免去以往老式料斗需要用人到阳台去撮灰、倒灰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安装程序简单,材料投入量较小,成本较低,一方面可以节约混凝土,减少周转过程中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塔吊覆盖不到的死角浇筑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西南轴侧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西南轴侧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西南轴侧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装置的剖面图。

其中,图中标号:2—混凝土盛放斗;21—圆柱形;22—漏斗形;

3—支撑体系;31—竖向支撑杆;32—水平支撑杆;

4—出料筒;41—出料筒本体;42—出料接口;

5—阀门装置;51—阀门接口;52—阀门出料管;53—盒式卡扣;531—固定螺栓;54—阀片;55—挡头;56—手拉柄;

6—出料管,61—出料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1至说明书附图8所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包括混凝土盛放斗2、支撑体系3、出料筒4、阀门装置5、卡扣7,在支撑体系3上安装有混凝土盛放斗2,在混凝土盛放斗2的下方从上至下依序安装有出料筒4和卡扣7,其中,混凝土盛放斗2的下端连接出料筒4,出料筒4通过卡扣7连接阀门装置5,阀门装置5出口连接出料管6。

进一步的,混凝土盛放斗2上端为中空的圆柱形21,下端为漏斗形22;该混凝土盛放斗2固定设置在支撑体系3的中部。

进一步的,支撑体系3主要是由四条竖向支撑杆31和四条水平支撑杆32组成,其中,四条水平支撑杆32相互拼搭围成方形框体,在该方形框体的四角处分别垂直向上设有竖向支撑杆31,使其形成一整体,构成框架主体,该框架主体是由金属材质或合金材质构成。

进一步的,出料筒4包括出料筒本体41,出料筒本体4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在该圆柱形结构的出料筒4的下端设有出料接口42,出料接口42与出料筒本体41连为一体,构成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阀门装置5包括阀门输料管52、盒式卡扣53、阀片54以及挡头55,其中,盒式卡扣53分为大小相同彼此对称的上下两部分,该两部分通过固定螺栓531固接为一整体,阀门输料管52安装于盒式卡扣53中部,在阀门输料管52上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阀门接口51;阀片54居中设置于盒式卡扣53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在盒式卡扣53和阀片54的两端对称设有挡头55,在挡头55上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手拉柄56,在手拉柄56的外表面上设有连体结构的橡胶防滑垫。

具体的,阀门输料管52整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盒式卡扣53整体为内部开有圆形通孔的板状体构件;所述阀片54整体为一端中部开有圆形通孔的板状体构件;阀门输料管52从上至下依序穿过盒式卡扣53上的通孔和阀片54上的通孔后通过固定螺栓531将其阀门输料管52和盒式卡扣53以及阀片54固定连接为一体。

具体的,挡头55整体为凹陷状的“U”或“C”字形结构;所述手拉柄56整体为棒状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的手拉柄56与挡头55之间为固定连接或者是活动连接,其中,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活动连接为铰接连接或者是插拔式连接。

进一步的,在出料管6一端出口处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出料管接口61,出料管接口61连接混凝土泵管。

具体的,出料管6为直管或是弯管。

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将其进行组装作为备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组装时,首先将阀门装置5用卡扣7牢靠连接在出料筒4的出料接口42上,使用时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在是否在阀门装置5的阀门接口51上增加安装出料管。

工作时,首先将上述已经组装完成的该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输送塔吊料斗搬运至浇筑位置,随后,阀门装置5拉至关闭状态,之后将混凝土放入混凝土盛放斗2中,随即,待料斗起吊至待浇区域时,打开阀门装置5,进行浇筑。

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其该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拆除并加以清洗干净,随后,操作人员将其搬运至存储仓库预留为下次循环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具有的优点是:

1、安装简单、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有利于提高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减少材料投入,降低成本;

3、经济环保;

4、能够节省木质铁质灰槽的材料制作与安装拆除的人工费用;

5、避免了老式料斗在放灰时撤灰的现象;

6、和地泵步料机相比节省大量的人工费用;

7、加工方便,成本较低;

8、使用时操作简便、快捷,大大提高工效;

9、其材质使用铁皮,使用寿命长。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已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