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装配式墙板的立式轻钢龙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0326发布日期:2018-12-18 20:3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用于固定装配式墙板的立式轻钢龙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钢龙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装配式墙板的立式轻钢龙骨。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上大量使用轻钢龙骨,轻钢龙骨的导热系数大,能将室内的冷(热)温度传递到室外,冷(热)传递的能量损失较大,这种现象称之为冷(热)桥损失。为了达到室内的保温效果,如何减小轻钢龙骨的热传递引起的能量损失,是装配式建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轻钢龙骨的横截面形成通常为半包围的框行(如图1所示),轻钢龙骨上具有一道凹槽,轻钢龙骨横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室内的冷(热)温度通过轻钢龙骨能够快速的传递到室外,冷(热)传递的能量损失大,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装配式墙板的立式轻钢龙骨,对轻钢龙骨增设凹槽,使轻钢龙骨的横截面面积增加(轻钢龙骨的壁厚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面积增大,则轻钢龙骨的横截面长度增加),在使用时,则能够降低轻钢龙骨的热传递能量,减少冷(热)桥损失,有利于节能减排。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用于固定装配式墙板的立式轻钢龙骨,为一体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至少两块连接部,当连接部为两块时,两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一过渡部连接,使轻钢龙骨形成“己”字形。

轻钢龙骨的冷(热)桥传递与轻钢龙骨的横截面面积(在轻钢龙骨长度一定的前提下)有关,即在横截面方向,横截面面积越大,冷(热)桥传递的程度就增加,室内温度通过轻钢龙骨所产生的冷(热)桥的能量损失越小。换句话来说,轻钢龙骨的壁厚是固定的,增加横截面面积意味则增加横截面的长度。根据这一原理,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轻钢龙骨凹槽的方式,来延长轻钢龙骨从室内到室外的冷(热)传递的有效面面积,以达到减小轻钢龙骨冷(热)桥的损失,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的保温效果,也有利于节能减排。

具体来说,本技术方案采用对轻钢龙骨增设凹槽的方式,使轻钢龙骨的冷(热)传递的有效面面积增加,为了方便描述,采用描述横截面面积的方式来说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即横截面面积增加则轻钢龙骨的冷(热)传递的有效面面积就增加,通常情况下轻钢龙骨的壁厚是一定的,横截面面积增大,则轻钢龙骨的横截面长度增加。因此,本技术方案采用描述横截面的长度的方式来说明减少冷(热)传递的详细方案。

现有技术中,轻钢龙骨上仅具有一道凹槽,从轻钢龙骨的横截面角度来分析,凹槽上相对的两块板分别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两者的长度是相对固定的,而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为平板结构,连接板的长度也是响度固定的。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改变了轻钢龙骨的结构,轻钢龙骨上至少有两道凹槽,连接部(有现有技术的一块连接板分割为两块连接部,两块连接部的中长度与现有技术的连接板长度一致)与过渡部形成了“乙”字形,则轻钢龙骨上增加了过渡部的长度,也就增加了冷(热)桥能量传递的长度,减少了冷(热)桥能量损失的程度,减少了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发生冷(热)传递的程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连接部为三块,相邻两连接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形成串接,使轻钢龙骨形成去除底边的“凹”字形。本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延伸,在轻钢龙骨上形成了三个凹槽,三块连接部之间依次增加了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而三块连接部的总长度与现有技术涉及的连接板的长度是一致的,而轻钢龙骨上却增加了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的截面长度,能进一步减少,冷(热)桥能量损失的程度。当然,在此基础上,在轻钢龙骨上形成四个凹槽或者更多凹槽都是可行的方案,都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的等同技术方案的替代方案还有:所述连接板为曲形板。其曲形板替代了多块连接板及相应过渡部的方案,曲形板也使轻钢龙骨形成多到凹槽,也增加了连接板的截面长度,增加了冷(热)桥能量传递的长度,减少了冷(热)桥能量损失的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曲形板包括S形板或波浪形板。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刚性强度,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空置端设置第一加强折边,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空置端设置第二加强折边,所述第一加强折边和所述第二加强折边分别远离对应的所述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对轻钢龙骨增设凹槽,使轻钢龙骨的横截面面积增加(轻钢龙骨的壁厚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面积增大,则轻钢龙骨的横截面长度增加),在使用时,则能够降低轻钢龙骨的热传递能量,减少冷(热)桥损失,有利于节能减排。2、通过改变连接板的形状,通过增加凹槽数量的方式增加横截面长度。3、轻钢龙骨的形状又有利于增加整体的刚性强度和抗弯折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现有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2-4所示,用于固定装配式墙板的立式轻钢龙骨,为一体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11、与第一固定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固定板12,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1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的关键在于:所述连接板13包括至少两块连接部,当连接部13-1、13-2为两块时,两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一过渡部13-4连接,使轻钢龙骨形成“己”字形。

轻钢龙骨的冷(热)桥传递与轻钢龙骨的横截面面积(在轻钢龙骨长度一定的前提下)有关,即在横截面方向,横截面面积越大,冷(热)桥传递的程度就增加,室内温度通过轻钢龙骨所产生的冷(热)桥的能量损失越小。换句话来说,轻钢龙骨的壁厚是固定的,增加横截面面积意味则增加横截面的长度。根据这一原理,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轻钢龙骨凹槽的方式,来延长轻钢龙骨从室内到室外的冷(热)传递的有效面面积,以达到减小轻钢龙骨冷(热)桥的损失,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的保温效果,也有利于节能减排。

具体来说,本技术方案采用对轻钢龙骨增设凹槽的方式,使轻钢龙骨的冷(热)传递的有效面面积增加,为了方便描述,采用描述横截面面积的方式来说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即横截面面积增加则轻钢龙骨的冷(热)传递的有效面面积就增加,通常情况下轻钢龙骨的壁厚是一定的,横截面面积增大,则轻钢龙骨的横截面长度增加。因此,本技术方案采用描述横截面的长度的方式来说明减少冷(热)传递的详细方案。

现有技术中,轻钢龙骨上仅具有一道凹槽,从轻钢龙骨的横截面角度来分析,凹槽上相对的两块板分别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两者的长度是相对固定的,而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为平板结构,连接板的长度也是响度固定的。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改变了轻钢龙骨的结构,轻钢龙骨上至少有两道凹槽,连接部(有现有技术的一块连接板分割为两块连接部,两块连接部的中长度与现有技术的连接板长度一致)与过渡部形成了“乙”字形,则轻钢龙骨上增加了过渡部的长度,也就增加了冷(热)桥能量传递的长度,减少了冷(热)桥能量损失的程度,减少了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发生冷(热)传递的程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连接部为三块,相邻两连接部13-1、13-2、13-3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过渡部13-4和第二过渡部13-5形成串接,使轻钢龙骨形成去除底边的“凹”字形。本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延伸,在轻钢龙骨上形成了三个凹槽,三块连接部之间依次增加了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而三块连接部的总长度与现有技术涉及的连接板的长度是一致的,而轻钢龙骨上却增加了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的截面长度,能进一步减少,冷(热)桥能量损失的程度。当然,在此基础上,在轻钢龙骨上形成四个凹槽或者更多凹槽都是可行的方案,都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的等同技术方案的替代方案还有:所述连接板13为曲形板。其曲形板替代了多块连接板及相应过渡部的方案,曲形板也使轻钢龙骨形成多到凹槽,也增加了连接板的截面长度,增加了冷(热)桥能量传递的长度,减少了冷(热)桥能量损失的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曲形板13包括S形板或波浪形板。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的刚性强度,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空置端设置第一加强折边11-1,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空置端设置第二加强折边12-1,所述第一加强折边和所述第二加强折边分别远离对应的所述连接板。使用时,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分别与装配式墙板2通过连接件3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