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线的地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2553发布日期:2019-05-17 21:1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电线的地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电线的地板系统。



背景技术:

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要促进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摆脱传统建造的模式,寻求一种建筑产业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路径。

目前,地板铺贴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厚涂湿黏贴法,该厚涂湿黏贴法需要使用水泥砂浆找平。该地板铺贴结构复杂,存在大量湿作业,导致施工繁琐,易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污染环境,并且湿作业需要求瓷砖提前浸泡,浪费水资源,不利于环保。

另外,国内电线施工多采用预埋方式将电线布设于地面内,再在地面上铺贴地板;然而,电线使用年限一般在10-20年左右,在房屋使用年限内需要开凿地板进行更换,导致多次建筑的破坏主体结构,降低房屋使用寿命。可见,传统电线预埋方式在维修时需要破坏主体结构,且维修难度较大,成本高,维修效率较低;同时,维修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及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电线的地板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板铺贴结构复杂、施工繁琐、施工成本高、不利于环保以及电线预埋于地板内导致在线路维修时会破坏主体结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集成电线的地板系统,该地板系统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预制构件和电线,所述预制构件包括地板及可调节高度的支撑体,所述地板铺设于所述支撑体的上表面,所述支撑体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上,并且所述支撑体上具有空腔结构,所述电线布设于所述空腔结构中。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件和支撑平台,所述地板黏贴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平台具有所述空腔结构,所述支撑件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上,所述支撑件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平台的下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内置有螺母,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构件之间通过密封条或密封胶相互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板为瓷砖或木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上述地板系统的施工方法,该地板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工厂制备预留有螺纹孔的若干支撑平台,购买或制备与所述支撑平台上的螺纹孔相匹配螺纹连接的若干支撑件,购买或制备与所述支撑平台上表面尺寸相匹配的若干地板;

b、将所述支撑件与支撑平台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所述地板黏贴于支撑平台的上表面,以构成预制构件;

c、将若干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

d、清洁作业面,依次拼装所述若干预制构件,根据施工的高度及平整度要求,通过旋转调节支撑件,以调节各个支撑平台的高度,使所述若干预制构件上的地板平整并相互对齐;

e、在预制构件的拼装处进行密封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与c可替换为如下步骤:

b’、将所述支撑平台、支撑件以及地板运输至施工现场;

c’、将支撑件的下端支撑于作业面上,将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螺纹孔内;将所述地板对应黏贴于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构成所述预制构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a中,制备支撑平台的方法为预先制备出与所述支撑平台的形状相配合的模具,然后采用混凝土注入所述模具注塑出所述支撑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在预制所述支撑平台时,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面预留有用于容纳电线的空腔结构。

进一步地,当需要铺设电线时,所述步骤d替换为如下步骤d’:

清洁作业面,在作业面上布设电线,将预制构件上的支撑件支撑于作业面上,并使电线收纳于所述空腔结构中,然后依次拼装所述若干预制构件,根据施工的高度及平整度要求,通过旋转调节支撑件,以调节各个支撑平台的高度,使所述若干预制构件上的地板平整并相互对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地板系统通过将支撑体支撑于底面上,将地板黏贴于支撑体的上表面,将电线布设于支撑体的空腔结构内,其结构简单,大大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节约了施工成本,并且便于安装与拆卸进行重复利用,有利于环保;并且该地板系统能够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的分离,克服了传统预埋线路维修时需开凿地面的弊端,从而能够在不破坏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将垫板拆卸便可方便地对电线进行维修与更换,极大减少了后期维修及改造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噪音污染,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供了房屋安全可靠性、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电线的地板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地板系统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预制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地板系统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线的地板系统,该地板系统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预制构件1和电线(图中未示出)。预制构件1之间通过密封条2或密封胶等方式进行相互拼接,预制构件1包括地板11及可调节高度的支撑体,地板11铺设于支撑体的上表面,该地板11为木板或瓷砖等。具体地,地板11通过胶水黏贴固定于支撑体的上表面,地板11的下表面面积与支撑体的上表面面积相匹配,以将地板1覆盖固定于支撑体的表面。支撑体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上,并且支撑体上具有空腔结构120,以将电线布设于空腔结构120中,实现电线与主体结构的分离。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体包括支撑件13和支撑平台12,地板11黏贴于支撑平台12的上表面,支撑平台12具有用于布设电线的空腔结构120,支撑件13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上,支撑件13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于支撑平台12的下端。具体地,支撑件13的上端与支撑平台12的下端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支撑件13,以能够根据施工要求调节支撑平台12的高度,进而能够调节地板11的高度与平整度。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件13为螺栓,支撑平台12内置有螺母(图中未示出),螺栓的螺杆端与置于支撑平台12内的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支撑平台12的下端开设螺纹孔,支撑件13与支撑平台12上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或者在支撑平台12的底端设置凹槽,将支撑件13设计成可相互滑动插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并在第二根杆件上安装用于固定第一杆件的紧固件,将第二杆件支撑于地面上,将第一杆件的一端插置固定于支撑平台12的凹槽内,将第一杆件的另一端插置于第二杆件的上端,通过对第一杆件进行伸缩来调节支撑平台12的高度。

请一同参阅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板系统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工厂制备预留有螺纹孔的若干支撑平台12,具体为预制的支撑平台12呈方型结构,在支撑平台12下端的边角处预留螺纹孔。购买或制备与支撑平台12上的螺纹孔相匹配螺纹连接的若干支撑件13,购买或制备与支撑平台12上表面尺寸相匹配的若干地板11。

b、在工厂内预先将支撑件13与支撑平台12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地板11黏贴于支撑平台12的上表面,以构成预制构件1,方便后续在施工现在进行快速施工,节省现场施工时间。

c、将若干预制构件1运输至施工现场;

d、清洁作业面,保证作业面满足高精度地面要求,依次拼装若干预制构件1,根据施工的高度及平整度要求,通过旋转调节支撑件13,以调节各个支撑平台12的高度与平整度,使若干预制构件1上的地板11平整并相互对齐;

e、采用密封条2或打胶等方式在预制构件的拼装处进行密封处理,完成地板系统的施工。

在上述步骤a中,制备支撑平台12的方法为预先制备出与支撑平台12的形状相配合的模具,然后采用混凝土注入模具注塑出支撑平台12。

上述实施例中,当需要铺设电线时,在所述步骤a中,预制支撑平台12时,在该支撑平台12的底面预留有用于容纳电线的空腔结构120,该空腔结构120的形状可呈弧形、矩形等,其根据布设电线的形状大小而定。所述步骤d替换为如下步骤d’:清洁作业面,在作业面上布设电线,将预制构件1上的支撑件13支撑于作业面上,并使电线收纳于空腔结构120中,然后依次拼装所述若干预制构件1,根据施工的高度及平整度要求,通过旋转调节支撑件13,以调节各个支撑平台12的高度,使若干预制构件1上的地板11平整并相互对齐,以便能够将电线与主体结构分离。

上述实施例中,视施工情况可将上述步骤b与c替换为如下步骤:

b’、将支撑平台12、支撑件13以及地板11运输至施工现场;

c’、清洁作业面,并保证作业面满足高精度地面要求,将支撑件13的下端支撑于作业面上,将支撑件13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支撑平台12的螺纹孔内;将地板11通过胶水对应黏贴于支撑平台12的上表面,构成预制构件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地板系统结构简单,大大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节约了施工成本,并且便于安装与拆卸进行重复利用,有利于环保;并且该地板系统通过将电线布设于支撑体的空腔结构120内,使得电线能够与主体结构进行分离,克服了传统预埋线路在维修时需开凿地面的弊端,从而能够在不破坏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将预制构件1拆卸便可方便地对电线进行维修与更换,极大减少了后期维修及改造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噪音污染,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了房屋安全可靠性、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的地板系统施工方法为干式施工工艺,取消了传统存在湿作业的地板施工方法,以减少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并且该施工工艺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与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节约了施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