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边支撑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9189发布日期:2019-02-22 21:0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边支撑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结构建筑建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边支撑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水平结构模板工程目前普遍采用搭设排架支撑,辅设木方及胶合板或模板方式。其工艺原理通过设置排架支撑体系为底模板提供支撑,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995081,专利名称: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多排纵向钢筋桁架和多排横向分布钢筋组成的钢筋网架,钢筋网架和可拆卸模板结合实现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的少支撑,减少水平结构施工时脚手架的使用;其施工方法是将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整体吊装,通过安装角模板和定位销进行支撑定位固定。

上述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在网架和模板组装生产时占用场地大,生产效率低,而且搬运不方面,加工精度要求高;同时,在施工时存在如下问题:钢筋网架组合模板重量大人工无法搬运,需要长久的占用塔吊;钢筋网架组合模板的面积较大吊装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铺设难度高效率低。组合模板侧边与钢筋框架梁连接还需要安装角模板和定位销进行支撑定位,沿单位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螺栓,并且另外需要单独设置支撑和稳定斜撑来稳定整体模板,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边支撑节点结构,其能够实现钢筋桁架板侧边部与框架结构侧模板相抵,使得楼层板整体性强,并能大大减少脚手架支撑的使用,减少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边支撑节点结构,包括钢筋桁架板和框架结构,所述钢筋桁架板包括楼承板,所述楼承板一侧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桁架、另一侧设有突出楼承板的支撑件;

所述框架结构外侧设有框架模板,所述框架模板包括侧模板,所述侧模板一侧设置有楼承板的一侧边部;

所述钢筋桁架搭接有分布筋,所述分布筋弯折伸入所述框架结构内。

本实用新型可拆卸钢筋桁架板采用小面积现场拼装的方法,使得钢筋桁架板的吊运和拼装都比较方便简单,侧模板与侧边部拼接和拆除简单易操作,而且成型的楼层面与梁面或者墙面过度良好,楼层面整体性好、抗震抗冲击性好、防水性好,楼层面比较平可直接进行粉饰装卸。

进一步地,包括与侧边部相抵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侧模板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对侧模板和钢筋桁架板侧边支撑,使得侧边部与框架结构相对位置比较固定,而且无需另外单独设置支撑系统,使得大大减少了另外支撑系统的施工成本和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模板还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由支撑架支撑,所述支撑架上设置第一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框架结构为框架梁之类的需要支撑的结构时,设置支撑架支撑在框架结构的底模板上,并且可以将第一支撑件设置支撑架上,充分利用支撑架,使得第一支撑件无需单独设置支撑系统,节点结构比较简单而且连接牢固,浇筑的混凝土楼板与框架梁过度良好,连接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侧模板外侧与所述侧边部端部相抵,所述侧模板上端面与侧边部上侧面高度相当。侧边部与侧模板拼接缝隙较小,无漏浆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侧边部与所述侧模板外侧设有间隙,间隙上覆盖有封堵板,所述侧模板上端面与侧边部上侧面高度相当,所述封堵板通过螺钉与所述楼承板或者侧模板连接。侧边部与侧模板拼接处设置间隙使得钢筋桁架板铺设快捷方便,钢筋桁架板无需控制较高精度,通过封堵板能够快速将间隙覆盖,放置漏浆。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包括支座负筋,所述支座负筋一端部与所述上弦钢筋搭接,另一端部弯折伸入框架结构内。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桁架与框架结构之间设置支座负筋,增加端节点的连接强度,同时,支座负筋连接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负筋与上弦钢筋搭接的一端距离框架结构的距离为不小于300mm。本实用新型支座负筋搭接的长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进一步地,每单元所述钢筋桁架板宽度200mm~1000mm,每单元钢筋桁架板包括有1至5排钢筋桁架,所述楼层面有若干单元钢筋桁架板拼装而成结构支撑。本实用新型钢筋桁架板宽度设置,使得在拼装施工时,两名工作人员可以架起钢筋桁架板进行拼装,能够提供拼装速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附图说明

图1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筋桁架板拼接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梁结构侧边部节点示意图;

图4实施例楼承板与侧模板端部拼接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楼承板端部与侧模板拼接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楼承板端部与侧模板设有间隙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第一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桁架、11-下弦钢筋、12-上弦钢筋、13-腹杆钢筋、14-上锚固筋、15-下锚固筋、16-支座负筋、20-钢筋桁架板、21-侧边部、22-封堵板、3-支撑件、4-连接件、5-框架结构、6-支撑架、7-框架模板、71-底模板、72-侧模板、 8-第一支撑件、9-分布筋、10-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拆卸钢筋桁架板,其包括钢筋桁架1,连接件4、楼承板2和支撑件3。所述钢筋桁架1包括一上弦钢筋11和两下弦钢筋12,两下弦钢筋12通过腹杆钢筋13分别与上弦钢筋11焊接连接。所述两下弦钢筋12相对卡接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包括侧面开口的贯通连接件4的卡槽41,连接件4下端设有螺纹孔。连接件4成对的卡接在两下弦钢筋12上,每对连接件 4在钢筋桁架1上纵向排列。图1所示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20的长度可根据要求设计,一般为1~3m,其宽度为两榀钢筋桁架2,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桁架2 也可以为一榀、三榀或者多榀,只为简要说明钢筋桁架和楼承板的连接关系。

如图2所示,所述楼承板2远离钢筋桁架1侧连接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 3横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楼承板2长度方向上,所述支撑件3交替伸出楼承板2左右两侧。一支撑件3右端伸出楼承板2右边、左端缩进楼承板2左边,相邻支撑件3则相反,右端缩进楼承板2右边、左端伸出楼承板2左边。所述楼承板2 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件3设有固定孔,螺栓前端依次通过所述固定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件4的螺纹孔连接,使得支撑件3和楼承板2与钢筋桁架1连接。优选地,每一所述钢筋桁架板宽度设置为200mm~1000mm,安装有1至5排钢筋桁架。所述楼层面有若干单元钢筋桁架板20拼装而成,根据拼接时,边上最后拼接的钢筋桁架板20的宽度根据实际剩余的拼装宽度设计,可以为由一榀或者多榀钢筋桁架2组成的钢筋桁架板20。

如图3所示,所述钢筋桁架1纵向设置与纵向设置的框架结构5相互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1与框架结构5呈一定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5为框架梁,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5还可以为剪力墙框架。当框架结构5为框架梁或者剪力墙,框架梁和/或者剪力墙其中之间搭设钢筋桁架板20。钢筋桁架板20靠近框架结构5的侧边部21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5连接所述框架结构5的外侧通过脚手架或者其他支撑件搭建的模板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上搭设有上端开口的框架模板7,所述框架模板7包括侧模板72,在一些框架结构5为框架梁时所述框架模板7还包括底部模板71。所述侧模板72与靠近框架结构5的楼承板2侧边部21相抵拼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楼层板2一侧与所述侧模板72上端相抵触。图5所示,所述楼承板2的侧边部21抵触在所述侧模板72外侧,两板之间的间隙较小,侧模板72的上端与楼承板2上表面高度相当。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侧边部21位于侧模板72外侧与侧模板72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上覆盖有封堵板22,封堵板2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侧边部21。所述楼承板2的侧边部可以位于所述侧模板72的上端与其内侧平行,当然,所述楼承板2的侧边部也可以位于侧模板72外侧,所述楼承板2的上端面与所述侧模板 72上端平行。所述支撑架6上设有支撑钢筋桁架板20侧边部的第一支撑件8。所述第一支撑件8由方木拼装而成的矩形支架,所述楼承板2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8连接,使得楼承板2和支撑件8连接牢固,而且是的楼承板2与侧面模板72之间的位置关系更难变动,进而浇筑混凝土是减少漏浆的现象。

所述钢筋桁架1上,上弦钢筋11和下弦钢筋12之间穿插绑扎或者焊接有多排所述横向分布筋9。所述分布筋9贯穿整个钢筋桁架板20拼成的楼层面,所述分布筋9长度不够时可以通过两钢筋搭接焊接形成。所述分布筋9端部弯折伸入框架结构5的框架内,浇筑混凝土后与框架结构5锚固连接,使得浇筑后的楼面板与框架结构连接牢固,提高楼层面的承重能力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所述钢筋桁架2侧边部搭接有支座负筋16,即在钢筋桁架2长度方向垂直搭接在所述上弦钢筋11上,一般支座负筋16搭接长度大于两榀钢筋桁架跨度。所述支座负筋16与上弦钢筋(12)搭接的一端距离框架结构(5)的距离为La/4, La为板计算跨度。

当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20铺设于已浇注完成的混凝框架梁或剪力墙时,其节点构造与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用于钢结构中的节点构造相同;当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与框架梁或剪力墙同时浇注时,设计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的跨度L应按下式确定:L=L12-b1/2-b2/2+20mm,其中 b1/2、b2/2为钢筋桁架板两端连接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宽度,L12为两框架结构中间的距离。

当板中钢筋锚固在梁或墙内时,上弦支座负筋16应满足锚固长度La的要求,下弦支座负筋16宜伸至梁或墙的中心线且不应小于5d。La应按下式计算,且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La=α(fy/ft)d

式中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d--钢筋的公称直径;

α--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取0.16,带肋钢筋取0.14。

沿钢筋桁架1方向,两块模板(楼承板和梁侧板)连接处,应设置上下弦支座负筋16或者上下弦连接钢筋。上下弦连接钢筋及上下弦支座负筋16与钢筋桁架的搭接均应满足搭接长度Ll的要求。Ll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小于 300mm:L1=1.6La。

当钢筋桁架板跨度较大时,为降低楼板钢筋用量,建议施工阶段设临时支撑。根据大量计算,当通过使用阶段计算后,对于施工阶段,只需在跨度的中部设一道临时支撑,便可满足施工阶段受力要求。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