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192发布日期:2019-01-02 22:1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砌块,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



背景技术: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5倍以上,但热舒适程度远不如人。通过外墙造成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因此墙体保温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节能墙体是外墙外保温技术。但我国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耐久性问题十分严重,无法保证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25年的使用年限,部分工程仅可使用3~5年。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外墙外保温工程耐久性问题,担心在未来几年或十几年后外墙外保温工程出现全国性的大面积或整体破坏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开发一种不带保温层的节能砌块,能够有效解决保温层的耐久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该砌块采用微小的空气孔,隔断气体流动,充分利用空气极其优越的隔热性能,有效切断热桥,无需设置任何保温层,保温性能持久。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整体为矩形,其外表面设置有外表保护层,上下两边为平直外表面,左右两侧边为不整齐外表面,左侧边顶部设置有连接角部凹槽,底部设置有连接角部断桥凸榫,中部设置有若干个中间保温断桥凸榫,相邻的中间保温断桥凸榫之间形成中间凹槽,将左侧边顺时针旋转180°后得到右侧边的结构;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内设置有若干排保温气孔,每排保温气孔均由若干个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和一个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组成,顶排跟底排的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位于连接角部断桥凸榫内,中间排的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位于中间保温断桥凸榫内,相邻的两个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之间以及相邻的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与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之间形成垂直混凝土桥段,上下相邻排的保温气孔之间形成水平延长混凝土桥段、垂直返回混凝土桥段和返回水平延长桥段。

进一步地,所述的每排保温气孔由五个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和一个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垂直混凝土桥段的能量传递路径为墙厚度的10-20倍。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与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由于在砌块内设置有若干个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和一个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相邻的两个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之间以及相邻的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与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之间形成垂直混凝土桥段,上下相邻排的保温气孔之间形成水平延长混凝土桥段、垂直返回混凝土桥段和返回水平延长桥段,该结构采用微小的空气孔,隔断气体流动,能量传递路径为墙厚度的10-20倍,充分利用空气极其优越的隔热性能,有效切断热桥,这样,无需再设置任何保温层。本实用新型无需任何保温材料即可生产保温砌块,且能达到国家的指标要求,保温性能持久,有效解决保温层在竣工后几年或十几年后外墙外保温工程出现大面积或整体破坏的灾难性后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为外表保护层;2为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3为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4为连接角部凹槽;5为连接角部断桥凸榫;6为中间凹槽;7为中间保温断桥凸榫;8为垂直混凝土桥段;9为水平延长混凝土桥段;10为垂直返回混凝土桥段;11为返回水平延长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其整体为矩形,在其外表面设置有外表保护层1,砌块的上下两边为平直外表面,左右两侧边为不整齐外表面,左侧边顶部设置有连接角部凹槽4,底部设置有连接角部断桥凸榫5,中部设置有若干个中间保温断桥凸榫7,相邻的中间保温断桥凸榫之间形成中间凹槽6,将左侧边顺时针旋转180°后得到右侧边的结构;无保温板断桥混凝土保温隔气孔节能砌块内设置有若干排保温气孔,每排保温气孔均由若干个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2和一个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3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每排保温气孔由五个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2和一个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3组成。顶排跟底排的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3位于连接角部断桥凸榫5内,中间排的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3位于中间保温断桥凸榫7内,相邻的两个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2之间以及相邻的小型工字形保温隔气孔2与小型T形保温隔气孔3之间形成垂直混凝土桥段8,上下相邻排的保温气孔之间形成水平延长混凝土桥段9、垂直返回混凝土桥段10和返回水平延长桥段11。

所述的垂直混凝土桥段8的能量传递路径为墙厚度的10-20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