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式直立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338发布日期:2019-01-08 21:24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便式直立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便式直立帐篷,属于户外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帐篷主要用于野外防风遮雨和隔离野外不良环境,以满足人们在一个较舒适的空间中休息娱乐的需要。现有帐篷主要分为适合不同温度条件的三季帐篷和四季帐篷,适应不同人群的单人、双人和集体帐篷,形状主要有半球形、蒙古包型、金字塔形或其他形状。所有帐篷都严禁内部生火,只有极少数大型结构复杂的大型帐篷可以生炉子,此外,单人或双人的三季帐篷,隔热性差,不能用于寒冷和强日照的环境;四季帐篷和三季帐篷内部均无法实现普通成年人直立姿势,只能用于睡眠和坐卧的姿势,不利于休闲娱乐或其它活动的进行;多人集体帐篷虽然空间够大,解决了多人在同一个帐篷空间内活动的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帐篷自身重量和体积,只适合车载运输,背包携带过于沉重和庞大。以上各种帐篷在承受风力时只有帐篷杆支撑受力,抗风能力有限。现有帐篷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内部空间狭小。帐篷内部垂直高度低,成年人无法直立,面积只能容纳1-2人,无法开展多人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包括打牌或聚餐等活动。

二、笨重。集体帐篷往往重量大,体积大,不方便单人背包携带运输。

三、温棚效应。普通帐篷在阳光充足时,太阳长时间直射导致账内温度远大于外部,内部高温难耐。

四、只能遮风挡雨不能生火取暖。帐内不能生火,出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时无处做饭和取暖,也没有一个“避风港”供家人朋友一起休闲娱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式直立帐篷,以解决现有帐篷结构复杂且笨重不便携带,组装步骤繁琐,内部空间有限,透气性差,难以实现内部生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便式直立帐篷,它包括支撑杆、上围片、下围片和N根连接绳,所述支撑杆竖直设置,N根连接绳均布在支撑杆的周围形成锥形支撑骨架,每根连接绳的上端设置在支撑杆的顶端,每根连接绳的下端设置在地面上,上围片沿锥形支撑骨架的圆周方向设置在锥形支撑骨架的顶部外壁上,下围片沿锥形支撑骨架的圆周方向设置在锥形支撑骨架的底部外壁上,上围片的底部和下围片的顶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上围片的形状和下围片的形状均为扇形。

作为优选方案,每根连接绳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顶端,每根连接绳的下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地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连接件为地钉。

作为优选方案,下围片的内壁上设置有N个绳套,绳套与连接件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绳套套装在其对应的连接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下围片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拉绳,每两个相邻的绳套之间设置有一个拉绳,下围片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拉绳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扣,每个拉绳与其对应的连接扣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上围片上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一拉链,上围片的底部和下围片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二拉链可拆卸连接,下围片上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三拉链。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杆为支撑管,上围片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控制绳,支撑管的侧壁上加工集线口,每根控制绳的一端设置在上围片的底部,每根控制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管的顶端和集线口,上围片在多根控制绳控制下作出展开或折叠动作。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杆为高度可调节的升降杆。

作为优选方案,N的取值范围为3~2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支撑杆、上围片、下围片和N根连接绳均为轻质构件,相互配合形成内部空间大且抗风透气的帐篷结构。N根连接绳和支撑杆之间形成的锥形支撑骨架能够形成足够成人直立的垂直高度,能够实现在帐篷内部进行多人集体活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轻质,通过样品试验得出,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不超过2千克,便于携带。

3、本实用新型通风通光效果持久可靠,确保帐内通气质量好,有利于增强帐内人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帐内生火的效果,能够适用于恶劣环境中,即能够实现在夜间或者暴风雪天气时帐内做饭和取暖过程,使帐篷的使用周期和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增加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性,还能够用于救援工作中。

5、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廉,轻质且便携,组装步骤简单,特别适用于长期户外生存和户外意外遇险求生的人群。

附图说明

图1是锥形支撑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杆1、下围片3和N根连接绳4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三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上围片2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上围片2处于第一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上围片2的折叠方向为由下向上折叠;

图9是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上围片2处于第二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上围片2的折叠方向为由上向下折叠。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支撑杆1、上围片2、下围片3和N根连接绳4,所述支撑杆1竖直设置,N根连接绳4均布在支撑杆1的周围形成锥形支撑骨架,每根连接绳4的上端设置在支撑杆1的顶端,每根连接绳4的下端设置在地面上,上围片2沿锥形支撑骨架的圆周方向设置在锥形支撑骨架的顶部外壁上,下围片3沿锥形支撑骨架的圆周方向设置在锥形支撑骨架的底部外壁上,上围片2的底部和下围片3的顶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上围片2由多块三角形布料拼接形成,下围片3由多块梯形布片拼接形成,相邻的梯形布片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拆卸不同位置的梯形布片实现不同位置的开门效果,根据需要在任意两个梯形布片之间设置一个拉锁,拉锁的个数根据具体需要设定,能够有效变换通风方向。上围片2和下围片3均采用阻燃防水反光布料制成,是通过在化纤类布料上涂银胶和阻燃剂实现。为一种轻薄布料,外面反光性能使汽车在白天免于太阳暴晒和高温;内部反光性具有反射热辐射的作用,夜间低温时减缓散热速度,起到保温的作用;阻燃剂能阻止烟花引燃车衣。布料轻薄结实,方便覆盖和收取。这种布料用于帐篷中同样能够起到阻燃、防水、防晒、利用热反射保温和轻量化,适合户外徒步背包携带。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上围片2的形状和下围片3的形状均为扇形。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每根连接绳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1的顶端,每根连接绳4的下端通过连接件5可拆卸连接在地面上。其他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连接件5为地钉。其他能够实现定位的连接件也可替换。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下围片3的内壁上设置有N个绳套6,绳套6与连接件5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绳套6套装在其对应的连接件5上。其他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下围片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拉绳7,每两个相邻的绳套6之间设置有一个拉绳7,下围片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拉绳7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扣8,每个拉绳7与其对应的连接扣8可拆卸连接。其他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方式中上围片2上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一拉链9,上围片2的底部和下围片3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二拉链10可拆卸连接,下围片3上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三拉链13。

本实施方式中上围片2上设置第一拉链9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两个,便于上围片2从锥形支撑骨架上拆卸下来,根据样品试验得出,最佳的设置个数为两条,由于顶端面积小,两条第一拉链9能够快速将上围片2从锥形支撑骨架上的顶端向底端圆周较大的方向拉开。第一拉链9和第二拉链10均为现有产品,方便拆卸,其他能够替换拉链的可拆卸结构均可使用。

当第一拉链9和第三拉链13个数均为两条时,下围片3的两条第三拉链13与上围片2的两条第一拉链9的位置对应设置,确保上围片2和下围片3能够灵活开合,第三拉链13与第一拉链9一一对应设置,第三拉链13的上端与其对应的第一拉链9的下端相贴紧,下围片3由多块梯形布片拼接形成。每条第三拉链13的两侧连接的梯形布片可以开合,合计是四个梯形布片能打开。确保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通风且防雨,否则开放太多片,衔接处防雨效果不理想。其他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支撑杆1为支撑管,上围片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控制绳11,支撑管的侧壁上加工集线口,每根控制绳11的一端设置在上围片2的底部,每根控制绳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管的顶端和集线口,上围片2在多根控制绳11控制下作出展开或折叠动作。

当上围片2在多根控制绳11控制下作出折叠过程时,折叠方向由下向上,第二拉链10处于拉开状态,使上围片2和下围片3之间处于分开状态,支撑杆1为空心结构,即支撑杆1为支撑管,控制绳11的根数为四根,四根控制绳11均匀布置在支撑杆1和上围片2之间,支撑杆1的顶部设置有与控制绳11一一对应设置的定滑轮,用于控制绳11的转向,每根控制绳11靠近支撑管的一端通过定滑轮设置在支撑管的内部,并从集线口穿出,便于使用者操作,每根控制绳11处于上围片2上的部分固定连接在上围片2的内壁上,当使用者通过集线口向下拉动多根控制绳11时,每根控制绳11处于上围片2的长度缩短,使上围片2处于收缩折叠状态,上围片2和下围片3之间形成环形缝隙,实现本实用新型顶部环形通风的效果,展开状态为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即当松开多根控制绳11时,每根控制绳11处于上围片2的长度加长,使上围片2处于展开状态。控制绳11和定滑轮配合实现控制上围片2的张开和收缩过程,省时省力且操作方便,其他现有能够实现上围片2的张开和收缩的辅助结构均可替换。

当上围片2在多根控制绳11控制下作出折叠过程时,折叠方向由上向下,此时第二拉链10处于锁紧状态,使上围片2和下围片3之间处于锁紧状态,支撑杆1为空心结构,即支撑杆1为支撑管,控制绳11的根数为四根,四根控制绳11均匀布置在支撑杆1和上围片2之间,支撑杆1的顶部设置有与控制绳11一一对应设置的定滑轮,用于控制绳11的转向,每根控制绳11靠近支撑管的一端通过定滑轮设置在支撑管的内部,并从集线口穿出,每根控制绳11对应设置有一根辅助绳,辅助绳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点,多个连接点均布在上围片2的内壁上,每个连接点与上围片2的内壁固定连接,拉动辅助绳的同时松开控制绳11,上围片2在辅助绳拉动下从上向下折叠,靠近第二拉链10堆积,上围片2的顶部中心处形成顶部空洞,用于集中排气通风,是帐内气流上升快速排出,实现快速通风效果。当上围片2处于展开状态时,操作过程为上述过程的逆过程,拉动控制绳11并放开辅助绳进行操作即可。其他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的进一步限定,支撑杆1为高度可调节的升降杆。升降杆为多个套管式结构,其为现有产品,能够调节长度,进行适当升降。高度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节。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的进一步限定,N的取值范围为3~20。本实施方式中N的最佳值为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样品进行测试得出,其总重量小于或等于2千克,帐篷收纳体积可以压缩到3升以内。当N的最佳值为12时,帐篷展开整体呈现标准圆锥形型,底面圆形直径4米,底边均匀分布12个固定点,可以用地钉固定于地面,圆锥中央最高处距地面2.8米,中央由一根直的撑杆支撑。12个固定点和中央撑杆共同受力,即使在强风下也能保持平整标准的圆锥型,防风能力极强。帐篷外部任何部位都没有凹陷,帐篷外壁与地面接近60度,倾斜度较大,不会产生积水和积雪现象。门高度1.7米,宽度可以按照需要开放任意宽度。通风良好的开放底边和2.8米高的顶部排烟孔使空气形成对流,在帐篷内部生火时,既不会因为火焰和帐篷顶距离过近点燃帐篷顶部又能快速的排烟。以上重量和大小尺寸既具有同时容纳10人左右的大空间,又不至于庞大以至于必须借助于运输工具才能移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整体轻量化。在帐篷内部生火时,由于帐篷布料能够反射热辐射,火焰和红碳的加热取暖作用在帐篷内部被大大加强。通过样品试验可知,本实用新型保温性能好,即便使用类似蜡烛的小火源,其发出的热量也能使整个帐篷升温。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阻燃效果的布料使帐内生火变得安全可靠,在提高温度舒适度的同时也避免了野外露天用火的危害。生火时排烟的原理类似于印第安帐篷。

本实用新型中拉绳7与连接扣8相配合实现下围片3的底边实现高山帐篷的“雪裙”效果,底边卷起时有利于通风,底边放下是有利于保暖。可调节开放度的圆锥上半部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结构之一。圆锥型帐篷上半部分,即上围片2与12条固定拉绳是分离设置的,上围片2上设置有第一拉链9,即可以通过第一拉链9链开合调节圆锥顶部开口的大小,又可以借助12条连接绳4保持帐篷形状不变,实现帐篷在完整圆锥型和不同高度圆台型型之间任意无级调节,满足人们在开展不同活动或者在天气变化时,对通风性能和密闭性能的不同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整体上,可调节的顶部使帐篷在排烟取暖和防晒通风两者间自由无级转换,特殊布料的应用同时达到了保温,防晒,阻燃和轻量化的目的。解决了长期以来这些优良性能难以在同一个帐篷中兼容的难题,并且在经过多次改进后,实现了结构简化的目标。先固定地钉,后立起支撑杆1的搭建方式完美解决了非自立帐篷不容易立起来的问题。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原理通俗易懂,即使无任何经验的新手也能轻松完成搭建。经过多次试验和各种极端环境下的使用,帐篷各项指标稳定,技术成熟。也能够用于安全救援工作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