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饭石加工用筒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6768发布日期:2019-01-13 16:2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饭石加工用筒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具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筒钻,特别是一种麦饭石加工用筒钻。



背景技术:

使用麦饭石桶盛水,可将水中的游离氯和杂质、有机物、杂菌等吸附、分解,而供给水中以矿物质,从而改善水质;同时也有抑制细菌和吸附有机物质的作用,能防止水腐败,得到优质水。正因麦饭石桶具有上述养生功效,因此,麦饭石桶的加工、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传统的麦饭石桶加工工艺一般是先取岩芯,然后在岩芯上再次打钻,加工出所需的麦饭石桶雏形。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多次钻进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容易使岩芯碎裂,良品率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因此,亟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麦饭石加工用筒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饭石加工用筒钻,该筒钻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通过一次钻进制作出麦饭石桶的雏形,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麦饭石加工用筒钻,包括上壳体、外筒体、内筒体、中间筒体,所述的上壳体设置为圆盘形结构,所述的上壳体上部中心部位设置连接套,所述的上壳体下部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筒体、中间筒体、内筒体,所述的外筒体、中间筒体、内筒体的下部分别设置凹凸结构的钻齿,所述的上壳体中心部位设置进水孔,所述的上壳体内部设置呈放射状的过水通道,所述的上壳体底部设置排水孔,所述的进水孔与排水孔通过过水通道连接。

所述的上壳体上还设置有一个通气孔。

所述的外筒体、中间筒体、内筒体、上壳体同轴设置。

所述的中间筒体与内筒体等高设置,所述的外筒体比中间筒体高3~5㎝。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本实用新型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筒体、中间筒体、内筒体,在麦饭石原石上打钻时,能够在外筒体与中间筒体钻出麦饭石桶桶壁的雏形;且中间筒体与内筒体等高设置,外筒体比中间筒体高3~5㎝,保证钻出的麦饭石桶具有桶底结构,然后通过后续的作业去除中间筒体与内筒体之间钻出的部分、内筒体钻出的部分,即得到麦饭石桶。二是,本实用新型在上壳体上设置的进水孔、排水孔对筒钻喷水,从而起到降温和润滑的作用。三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通气孔,能够排出筒钻工作中产生的水蒸气,防止筒钻出现内外压强差而影响筒钻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壳体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 2、外筒体 3、内筒体 4、中间筒体 5、连接套 6、钻齿 7、进水孔 8、过水通道 9、排水孔 10、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5所示,一种麦饭石加工用筒钻,包括上壳体1、外筒体2、内筒体3、中间筒体4,所述的上壳体1设置为圆盘形结构,所述的上壳体1上部中心部位设置连接套5,所述的上壳体1下部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筒体2、中间筒体4、内筒体3,所述的外筒体2、中间筒体4、内筒体3的下部分别设置凹凸结构的钻齿6,所述的上壳体1中心部位设置进水孔7,所述的上壳体1内部设置呈放射状的过水通道8,所述的上壳体1底部设置排水孔9,所述的进水孔7与排水孔9通过过水通道8连接。

所述的上壳体1上还设置有一个通气孔10。

所述的外筒体1、中间筒体4、内筒体3、上壳体1同轴设置。

所述的中间筒体4与内筒体3等高设置,所述的外筒体2比中间筒体4高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一种麦饭石加工用筒钻,包括上壳体、外筒体、内筒体、中间筒体,上壳体上部设置连接套用于将筒钻安装于钻杆,上壳体的中部设置有进水孔、底部设置排水孔,进水孔与排水孔之间通过上壳体内部的过水通道连接,钻进时向筒钻的外筒体、内筒体、中间筒体上喷水,起到降温、润滑的作用。在麦饭石原石上加工麦饭石桶时,能够在外筒体与中间筒体钻出麦饭石桶桶壁的雏形;中间筒体与内筒体等高设置,外筒体比中间筒体高4㎝,同时保证了钻出的麦饭石桶具有桶底结构,然后通过后续的作业去除中间筒体与内筒体之间钻出的部分、内筒体钻出的部分,然后通过后续的打磨、抛光即得到麦饭石桶。

总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省生产成本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