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芯板变形监测功能的屈曲约束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692发布日期:2019-02-10 23:1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具有芯板变形监测功能的屈曲约束支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芯板变形监测功能的屈曲约束支撑,属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减震装置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传统的支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整体的刚度,但其在大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屈曲,而屈曲约束支撑能够很好的解决大震作用下支撑屈曲的问题;屈曲约束支撑在小震及风荷载的作用下处于弹性状态,能向主体结构提供侧向刚度;在中震、大震及强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能提前进入耗能状态;通过消耗大部分地震能量来保护主体结构,使主体结构不出现明显的弹塑性,从而解决了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差,侧向刚度小的问题;然而,屈曲约束支撑在实验加载过程中,由于芯板表面覆盖有包裹物,使得芯板的变形情况不可见;芯板的变形情况必须在实验结束后,通过拆卸屈曲约束支撑才能观察到。这给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板在实验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分析造成阻碍;本新型支撑在普通屈曲约束支撑的基础上,在芯板表面上贴敷光纤条;在实验加载过程中,随着芯板板带变形,光纤条与芯板的变形协调一致;通过光纤检测设备,光纤条的变形情况可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直观表达,进而由光纤条的变形可观测到芯板在实验加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芯板变形监测功能的屈曲约束支撑;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制作时将光纤条与芯板一同装配,制作方便,在实验加载过程中通过光纤检测设备观测光纤条的变形,进而确定芯板的变形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芯板变形监测功能的屈曲约束支撑,包括有孔洞的芯板、焊接板、光纤条、孔洞、无孔洞的芯板、工字钢、外围无粘结材料,约束钢板,钢套筒,坡口焊;

所述将一块芯板两边开槽,在槽内分别插入一块与之垂直的钢板,钢板底面与芯板底面平齐,高度为芯板宽度一半,并焊接而成,在芯板中心开设孔洞,形成一块有孔洞的芯板;将有孔洞的芯板分别敷设在工字钢腹板上下两侧,分别在有孔洞的芯板外侧设置约束钢板,并通过坡口焊与工字钢连接,焊接板穿过孔洞且分别穿过上下两层有孔洞的芯板,光纤条贴敷于上下两层有孔洞的芯板表面,为保证光纤条变形的连续性,将光纤条贴敷置孔洞旁;

所述将一块芯板两边开槽,在槽内分别插入一块与之垂直的钢板,钢板宽度与芯板宽度相等,垂直交叉,形成十字型,并焊接而成一无孔洞的芯板;在无孔洞的芯板外浇筑外围无粘结材料并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放置光纤条,在外围无粘结材料外侧设置钢套筒;

将光纤条与光纤检测设备连接,则光纤条与芯板的变形可在光纤检测设备上直接观察。

进一步地,所述对于无孔洞的芯板的屈曲约束支撑,需要对外围无粘结材料进行留缝,用来填置光纤条,将光纤条放置于无孔洞的芯板沿宽度方向的中点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在制作上,只需在普通的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板上贴置光纤条即可;若遇到在芯板有开洞的屈曲约束支撑,则需将光纤贴敷置孔洞旁,以免在孔洞处光纤条需做断开处理,使得得出的实验变形结果在孔洞处不连续;在构造上,由于芯板与外围约束单元的间隙较小,从而能很好地约束光纤条的移动,不会存在芯板变形后光纤条脱落的问题,使得得到的变形结果与实际相符;在不影响支撑主体的受力性能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实验加载过程中无法实时监测芯板变形情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芯板屈曲约束支撑示意图。

图2为开孔芯板上光纤条的贴置图。

图3为图1中A-A截面图。

图4为传统屈曲约束支撑示意图。

图5为无开孔芯板上光纤条的贴置图。

图6为图4中B-B截面图。

图7为在实验加载过程中芯板与光纤条的变形示意图。

图8为传统屈曲约束支撑透视图。

图中:1为有孔洞的芯板;2为焊接板;3为光纤条;4为孔洞;5为无孔洞的芯板;6为工字钢;7为外围无粘结材料;8为约束钢板;9为钢套筒;10为坡口焊。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是双芯板屈曲约束支撑与光纤条在双芯板屈曲约束支撑上的布置图;将有孔洞的芯板1分别敷设在工字钢6腹板上下两侧,分别在有孔洞的芯板1外侧设置约束钢板8,并通过坡口焊10与工字钢6连接,焊接板2穿过孔洞4且分别穿过上下两层有孔洞的芯板1,光纤条3贴敷于上下两层有孔洞的芯板1表面,为保证光纤条3变形的连续性,将光纤条贴敷置孔洞4旁;

由于双芯板屈曲约束支撑芯板表面无需包裹无粘性材料7,光纤条3直接贴敷于芯板表面,如图3所示。

如图4~图6是传统屈曲约束支撑与光纤条在屈曲约束支撑上的布置图。在无孔洞的芯板5外浇筑外围无粘结材料7并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放置光纤条3,在外围无粘结材料7外侧设置钢套筒9,光纤条3放置于无孔洞的芯板5沿宽度方向的中点处。

装配完成后,对屈曲约束支撑进行加载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光纤条与芯板在反复拉压作用下协调变形,如图7所示;光纤条上任意一点在空间中的移动都可通过光纤检测设备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体现出来;从而可从直角坐标系中直观地观察到芯板的变形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