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坡屋面模板支撑的可调角度顶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071发布日期:2019-02-10 23:10阅读:1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于坡屋面模板支撑的可调角度顶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用于坡屋面模板支撑的可调角度顶托。



背景技术:

常规坡屋面施工时,待钢管支撑搭设完后,钢管上放置上托,下排枋沿梁轴方向,上排枋垂直梁轴方向,然后再去调整顶托高度,有错位和空隙的部位再用木枋去填补。因为坡屋面倾斜的角度问题,顶托支撑与模板接触位置很容易出现缝隙,用木枋填补缝隙并不能完全封堵,并且稳定性较差,施工作业时也会造成不便。

因此找出一种能解决架体钢管顶托支撑的新技术,解决坡屋面钢管顶托支撑的弊端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于坡屋面模板支撑的可调角度顶托,提高坡屋面施工时架体顶托的承载角度和承载能力,减少传统架体顶托安装时的不便和弊端,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运用于坡屋面模板支撑的可调角度顶托,它包括一根支撑螺纹杆,在该支撑螺纹杆上设有旋转固定卡;在支撑螺纹杆顶部螺纹连接一个旋转套筒,旋转套筒上部连接一根连接螺纹杆,连接螺纹杆顶部固定设有一个槽型连接头,槽型连接头设有楔入槽用于连接一个连接凸榫,该连接凸榫顶端通过顶杆托起顶托承载槽。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固定卡包括套在支撑螺纹杆上的套筒部和该套筒部两翼的楔形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槽型连接头由两边的两片半圆柱形挡板和中间的楔入槽构成,两片半圆柱形挡板上设有轴孔;相应的连接凸榫也设有轴孔,连接凸榫楔入楔入槽通过连接轴将连接凸榫与槽型连接头连接起来。

屋面施工支模设置顶托时通过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顶托,可以提高坡屋面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质量,方便坡屋面施工时模板的支撑体系的搭设。而且该顶托可以调整为任意角度,适用于各种坡度的斜屋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旋转固定卡,2-支撑螺纹杆,3-楔形把手,4-旋转套筒,5-连接螺纹杆,6-槽型连接头,7-轴孔,8-楔入槽,9-连接凸榫,10-连接轴,11-顶杆,12-顶托承载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于坡屋面模板支撑的可调角度顶托,它包括一根支撑螺纹杆2,支撑螺纹杆2上设有外螺纹,在该支撑螺纹杆2上设有旋转固定卡1,旋转固定卡1包括套在支撑螺纹杆2上的套筒部和该套筒部两翼的楔形把手3,套筒部设有内螺纹与支撑螺纹杆2的外螺纹匹配。在支撑螺纹杆2顶部螺纹连接一个旋转套筒4,旋转套筒4上部连接一根连接螺纹杆5,旋转套筒4设有内螺纹,其两端分别连接支撑螺纹杆2和连接螺纹杆5的外螺纹,这样支撑螺纹杆2和连接螺纹杆5均能各自在旋转套筒4中拧动。

连接螺纹杆5顶部固定设有一个槽型连接头6,槽型连接头6设有楔入槽8用于连接一个连接凸榫9,该连接凸榫9顶端通过顶杆11托起顶托承载槽12。以上部件均优选采用钢制结构。

其中,槽型连接头6由两边的两片半圆柱形挡板(实际使用大约是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圆柱形挡板)和中间的楔入槽8构成,相当于在一个完整圆柱中切除中间的楔入槽8的部分,两片半圆柱形挡板上设有轴孔7;相应的连接凸榫9也设有轴孔7,连接凸榫9楔入楔入槽8通过连接轴10将连接凸榫9与槽型连接头6连接起来。

具体实施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坡屋面施工架体搭设完毕后,按照图1所示将各部件依次连接,安装好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顶托;

2、再将钢质的支撑螺纹杆2插入钢管内,使用钢质的旋转固定卡1调整支撑螺纹杆2高度,即通过楔形把手3卡住钢管的上口位置,实现在确定高度的固定;

3、调整角度时使用钢质的旋转套筒4,在旋转套筒4中转动连接螺纹杆5,从而使其顶部的顶托承载槽12能够在360°的角度范围内调整;

4、待固定好高度和角度后,在顶托承载槽12内铺设板模板主楞即可。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