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支撑杆联接部件和帐篷支撑杆组件及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021发布日期:2019-07-13 08:2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帐篷支撑杆联接部件和帐篷支撑杆组件及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帐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帐篷支撑杆联接部件和帐篷支撑杆组件及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作为是户外野营的必备之物,既能防风雨、防蚊虫和保暖等作用。

传统的帐篷包括篷布和由多根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架,支撑架位于篷布内或篷布外,起到撑起篷布的作用。通常多根支撑杆之间通过联接部件进行连接,且该联接部件位于支撑架的顶部位置。中国公开号为CN102561795A的帐篷支架的连接头结构及应用该连接头结构的帐篷,公开了用于连接支撑杆的连接头;中国公开号为CN2012100015964.4的帐篷支架的顶部支撑结构。目前的联接部件存在的问题,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支撑杆与联接部件之间的装配工序麻烦。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设法提供一种新型的帐篷支撑杆联接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简化支撑杆组装工序的帐篷支撑杆联接部件,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联接部件的帐篷支撑杆组件及帐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帐篷支撑杆联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体,所述的环形体包括一个外环形壁,所述的外环形壁上对称地分布有至少一对外通孔,每对外通孔处于一条直线上且相互之间贯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环形体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的外环形壁同心的内环形壁,所述的内环形壁上设有与所述的外通孔所对应的内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环形体还包括与外环形壁一体的底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底壁的下方连接有一个可拆装的用于吊装篷布的搭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底壁的下方一体设有端部为球形的上连接部,所述的搭扣的上方设有与球形端部相吻合的槽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环形体为方形或六边形或圆形结构,所述的环形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帐篷支撑杆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支撑杆和联接部件,所述的联接部件包括环形体,所述的环形体包括一个外环形壁,所述的外环形壁上对称地分布有至少一对外通孔,每对外通孔处于一条直线上且相互之间贯通,单根支撑杆的端部插入对应的外通孔内,且两根支撑杆之间用弹性件联接,所述的弹性件处于环形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环形体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的外环形壁同心的内环形壁,所述的内环形壁上设有与所述的外通孔所对应的内通孔,单根支撑杆的端部穿过所述的外通孔内并插入所述的内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每根支撑杆包括相互可插接的多段撑杆,撑杆内部穿设有能将所有的撑杆均联接起来的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帐篷,包括篷布和上述的支撑杆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两根对称的支撑杆的端部插入至联接部件的通孔内,并且两根支撑杆之间用弹性件进行联接,由于弹性件的拉扯作用力,使支撑杆不容易从联接部件的通孔内移出。在需要拆卸支撑杆时,用力向外拉扯支撑杆,可以弹性件的拉力,支撑杆可以从联接部件的通孔内拔出,拆卸也比较方便。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组装或拆卸都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帐篷支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帐篷支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帐篷支撑杆组件吊装篷布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环形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搭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环形体的俯视图;

图7为环形体的侧视图;

图8为搭扣的正视图;

图9为搭扣的侧视图;

图10为帐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0所示,帐篷1,包括篷布2和帐篷支撑杆组件3,帐篷支撑杆组件3上的支撑杆31支撑在篷布2的内侧或外侧,篷布2与支撑杆31之间通过连接带或扣带方式进行联接固定,以方便固定或拆卸。

如图1和图2所示,帐篷支撑杆组件3,包括六根支撑杆31和联接部件,联接部件包括环形体4,环形体4包括一个外环形壁41,外环形壁41上对称地分布有至三对外通孔42,每对外通孔42处于一条直线上且相互之间贯通,单根支撑杆31的端部插入对应的外通孔42内,且对称地插入两个相对外通孔42内的两根支撑杆31之间用弹性件43联接,弹性件43处于环形体4内。由于弹性件43的拉扯作用力,使支撑杆31不容易从联接部件的上的外通孔42内移出。在需要拆卸支撑杆31时,用力向外拉扯支撑杆31,可以弹性件43的拉力,支撑杆31可以从联接部件的通孔内拔出,拆卸也比较方便。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组装或拆卸都比较方便。

环形体4还包括一个与外环形壁41同心的内环形壁44,内环形壁44上设有与外通孔42所对应的内通孔45,单根支撑杆的31端部穿过外通孔42内并插入内通孔45。外环形壁41与内环形壁44之间为环形凹槽46,在考虑到环形体4支撑强度足够的前提下,环形凹槽46的设置是为了减轻联接部件的重量,节省所用的材料成本。

每根支撑杆31包括相互可插接的多段撑杆,撑杆内部穿设有能将所有的撑杆均联接起来的弹性件。两根支撑杆之间用弹性件联接,两根对称的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可增大或缩小,以便于固定或离开环形体的通孔;同时每根支撑杆可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相互牵引结合,而又可以相互折叠,以便收纳。

如图3所示,环形体4还包括与外环形壁41一体的底壁47;底壁47的下方连接有一个可拆装的用于吊装篷布2的搭扣21,底壁47用于增强联接部件的强度,同时用于连接下部的搭扣21。

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底壁47的下方一体设有上连接部22,该上连接部22的下端设有球形端部221,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搭扣21的上方设有与上连接部22上的球形端部221相吻合的槽口211。搭扣21由塑料材料制成,而环形体4为方形或六边形或圆形结构,环形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搭扣21的下端开有吊装孔212,该吊装孔212用于吊装帐篷的篷布。帐篷支撑杆组件3支撑在篷布2的内侧或外侧,将篷布2与支撑杆31之间通过连接带或扣带方式进行联接固定后,将上连接部22的球形端部221嵌入搭扣21的槽口211内,使帐篷支撑杆组件3与篷布2的连接更稳定,并且篷布被吊装在搭扣21下端的吊装孔212上,则搭成的帐篷整体更为立体稳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帐篷支撑杆联接部件和帐篷支撑杆组件及帐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