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6849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在车架上的翻转骨架的后侧,依次设置有后上U形杆、后中U形杆和后下U形杆,其中后上U形杆的两末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或车架固定座上,所述后中U形杆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的内侧,后下U形杆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的外侧;所述后下U形杆与后车架上缘匹配扣合,位于后中U形杆的平直段为内平直段,位于后上U形杆的平直段为外平直段,所述外平直段与内平直段在折叠后位置对应,所述后中U形杆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卡板,本实用新型提升了尾部空间,增加了整车的美观性,并使顶篷可从后掀起,改变了顶篷只能从前打开的被动局面,使用更加灵活、多样。
【专利说明】
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篷式电动车辆辅助机构改进技术,具体是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电动三轮车使用操作非常方便,节能环保,已经得到广泛普及。电动三轮车尤其适合老人用作代步工具。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不断提高,普通敞口三轮车不在适合用作常用交通工具,人们追求一种可以封闭的三轮电动车。实际上,固定封闭的电动车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不同季节,人们更希望有一种即可以敞口又可以封闭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近年来,顶篷电动车问世,但是顶篷大多是固定在车顶上,部分改进技术中通过设计翻转结构来带动顶篷翻转的方案,由于顶篷翻转、折叠的特性,而电动三轮车后部空间有限,顶篷从前往后折叠后,多是堆积在汽车尾部,一是影响整车的美观性,另外导致后部空间有限,影响乘坐舒适度,对于空间受限的电动三轮车来说,顶篷折叠后,最大化的增大尾部空间,避免篷布堆积,是电动三轮车制造商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动车的顶篷折叠时造成尾部堆积,影响美观,并造成尾部空间过小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该结构综合考虑篷布翻转、折叠特性,在车体尾部加装支撑结构,能将篷布向上撑起,增大尾部空间,提高了电动三轮车实用性及灵活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在车架上的翻转骨架的后侧,依次设置有后上U形杆、后中U形杆和后下U形杆,其中后上U形杆的两末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或车架固定座上,所述后中U形杆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的内侧,后下U形杆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的外侧;所述后下U形杆与后车架上缘匹配扣合,位于后中U形杆的平直段为内平直段,位于后上U形杆的平直段为外平直段,所述外平直段与内平直段在折叠后位置对应,所述后中U形杆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卡板,限位卡板的上侧面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与后上U形杆的下表面匹配扣合,限位卡板的下侧面与后下U形杆的上侧面对接。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骨架包括骨架固定座、前摆杆、中摆杆、后摆杆、前拉杆、中拉杆、后拉杆、前连杆和后连杆以及连接板,所述前摆杆、中摆杆和后摆杆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A、销轴B和销轴C铰接在骨架固定座上,其中销轴A位于销轴B和销轴C之间,所述前摆杆的顶端通过销轴D铰接在前拉杆后部,所述中摆杆顶端通过销轴F铰接在前拉杆后部末端;所述前拉杆的前端铰接在连接板的后部,所述后摆杆的顶端通过销轴H与后拉杆的后端铰接,所述后连杆为L形结构,所述后拉杆的前端通过销轴J铰接在后连杆的后拐点处,所述中摆杆的中部通过销轴G铰接于中拉杆后端;所述后连杆的前端通过销轴L铰接在连接板前部,所述中摆杆的中部通过销轴I与后拉杆中部铰接,所述中拉杆前端通过销轴K与后连杆的后端铰接,所述前摆杆上部还设置有斜杆,斜杆末端与后连杆通过销轴E
铰接在一起。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下U形杆直接固定在后车架上,或通过固定件连接在后车架上。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篷布尾端直接固定在车体框架的传统模式,在车尾与篷布之间增加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能将篷布向上撑起,进而可以安装后挡风玻璃,避免了折叠后过多的堆积在车尾,提升了尾部空间,增加了整车的美观性,并使顶篷可从后掀起,改变了顶篷只能从前打开的被动局面,使用更加灵活、多样。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固定座,2-前摆杆,3-中摆杆,4-后摆杆,5-前拉杆,6-中拉杆,7_后拉杆,8-后连杆,9-斜杆,I O-连接板,11-前连杆,12-后上U形杆,13-后中U形杆,14-后下U形杆,15-限位卡板,31-内平直段,32-外平直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在车架上的翻转骨架的后侧,依次设置有后上U形杆12、后中U形杆13和后下U形杆14,其中后上U形杆12的两末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或车架固定座上,所述后中U形杆13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12的内侧,后下U形杆14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12的外侧;所述后下U形杆14与后车架上缘匹配扣合,后下U形杆14直接固定在后车架上,或通过固定件连接在后车架上;位于后中U形杆13的平直段为内平直段31,位于后上U形杆12的平直段为外平直段32,所述外平直段32与内平直段31在折叠后位置对应,并在后中U形杆1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卡板15,限位卡板15的上侧面设置有台阶面,能与后上U形杆12的下表面匹配扣合,限位卡板15的下侧面能与后下U形杆14的上侧面对接。
[0013]所述翻转骨架包括骨架固定座1、前摆杆2、中摆杆3、后摆杆4、前拉杆5、中拉杆6、后拉杆7、前连杆11和后连杆8以及连接板10,所述前摆杆2、中摆杆3和后摆杆4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A、销轴B和销轴C铰接在骨架固定座I上,其中销轴A位于销轴B和销轴C之间,所述前摆杆2的顶端通过销轴D铰接在前拉杆5后部,所述中摆杆3顶端通过销轴F铰接在前拉杆5后部末端;所述前拉杆5的前端铰接在连接板10的后部,所述后摆杆4的顶端通过销轴H与后拉杆7的后端铰接,所述后连杆8为L形结构,所述后拉杆7的前端通过销轴J铰接在后连杆8的后拐点处,所述中摆杆3的中部通过销轴G铰接于中拉杆6后端;所述后连杆8的前端通过销轴L铰接在连接板10前部,所述中摆杆3的中部通过销轴I与后拉杆7中部铰接,所述中拉杆6前端通过销轴K与后连杆8的后端铰接,所述前摆杆2上部还设置有斜杆9,斜杆9末端与后连杆8通过销轴E铰接在一起。
[0014]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篷布尾端直接固定在车体框架的传统模式,在车尾与篷布之间增加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能将篷布向上撑起,进而可以安装后挡风玻璃,避免了折叠后过多的堆积在车尾,提升了尾部空间,增加了整车的美观性,并使顶篷可从后掀起,改变了顶篷只能从前打开的被动局面,使用更加灵活、多样。
[00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上的翻转骨架的后侧,依次设置有后上U形杆(12)、后中U形杆(13)和后下U形杆(14),其中后上U形杆(12)的两末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或车架固定座上,所述后中U形杆(13)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12)的内侦U,后下U形杆(14)通过销轴铰接在后上U形杆(12)的外侧;所述后下U形杆(14)与后车架上缘匹配扣合,位于后中U形杆(13)的平直段为内平直段(31),位于后上U形杆(12)的平直段为外平直段(32),所述外平直段(32)与内平直段(31)在折叠后位置对应,所述后中U形杆(1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卡板(15),限位卡板(15)的上侧面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与后上U形杆(12)的下表面匹配扣合,限位卡板(15)的下侧面与后下U形杆(14)的上侧面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骨架包括骨架固定座(1)、前摆杆(2)、中摆杆(3)、后摆杆(4)、前拉杆(5)、中拉杆(6)、后拉杆(7)、前连杆(11)和后连杆(8)以及连接板(10),所述前摆杆(2)、中摆杆(3)和后摆杆(4)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A、销轴B和销轴C铰接在骨架固定座(I)上,其中销轴A位于销轴B和销轴C之间,所述前摆杆(2)的顶端通过销轴D铰接在前拉杆(5)后部,所述中摆杆(3)顶端通过销轴F铰接在前拉杆(5)后部末端;所述前拉杆(5)的前端铰接在连接板(10)的后部,所述后摆杆(4)的顶端通过销轴H与后拉杆(7)的后端铰接,所述后连杆(8)为L形结构,所述后拉杆(7)的前端通过销轴J铰接在后连杆(8)的后拐点处,所述中摆杆(3)的中部通过销轴G铰接于中拉杆(6)后端;所述后连杆(8)的前端通过销轴L铰接在连接板(10)前部,所述中摆杆(3)的中部通过销轴I与后拉杆(7)中部铰接,所述中拉杆(6)前端通过销轴K与后连杆(8)的后端铰接,所述前摆杆(2)上部还设置有斜杆(9),斜杆(9)末端与后连杆(8)通过销轴E铰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顶篷尾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U形杆(14)直接固定在后车架上,或通过固定件连接在后车架上。
【文档编号】B62J17/08GK205469447SQ20162005250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6日
【发明人】蒋智敏, 刘建平
【申请人】广东天非尼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