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式悬挑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1056发布日期:2019-01-22 22:46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多管式悬挑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多管式悬挑梁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需要在楼体的外侧围绕楼体搭设脚手架进行更高处的楼层的施工。低处的脚手架直接以地面为支撑进行搭建,但高处脚手架往往是采用某一层的楼层作为支撑平台。其需要在作为支撑平台的楼层中设置预埋件,将工字钢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预埋件上,并在该楼层的上一层与工字钢的另一端(同时也是悬空端),通过一高强度绞绳或斜拉杆连接,将工字钢的另一端通过提拉的方式进行固定,通常5~6层做一次工字钢挑梁,具体方式参照图1。

由于通常采用一根工字钢作为支撑主体,其支撑强度完全依靠工字钢自身的材料特性,一旦工字钢的另一端受力过大,极其容易发生断裂或损坏,不仅影响施工,还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整体受力小、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不易摇晃,便于搭建、减少预埋件的使用与预埋工程的周期与工作量,便于拆卸。结构轻巧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工字钢作为悬挑结构的承重梁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管式悬挑梁结构,采用多根管件组合形成强度高、稳定的悬挑梁,提高悬挑梁的承重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多管式悬挑梁结构,包括至少三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杆或支撑管,至少三根所述支撑管中,至少一根支撑管为主支撑管,主支撑管的一端通过预埋件固定于墙体中。其余支撑管为次支撑管,次支撑管的同侧一端贴近墙体的墙面、该同侧端的端部设有外螺纹并螺旋连接有螺母。所述主支撑管与次支撑管之间、次支撑管与次支撑管之间分别通过若干短接管连接固定。

上述次支撑管所述的“同侧一端”指次支撑管与所述主支撑管的一端的同侧一端。上述中,本实用新型使多根管件均匀、平行分布——将多根管件划分为主支撑管与次支撑管,令主支撑管固定于墙体中、令次支撑管通过螺母顶牢于墙体,并使主支撑管与次支撑管之间使用短接管将主支撑管与次支撑管进行固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稳定、高强度悬挑梁承重柱,相同长度下,其承重能力为工字钢的1.5~3倍。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共为三根,其中一根支撑管为主支撑管,其余两根支撑管为次支撑管。一方面,能够减少墙体预埋结构的设置,另一方面,只需将一根支撑管与墙体进行预埋连接,能够减少安装的工作量。

优选的,三根所述支撑管成截面为等边三角或等腰三角的形状分布,从而确保整体结构受力均匀、结构稳定。

优选的,三根支撑管中,主支撑管位于最上方,以便于安装、并作为主要的支撑点进行支撑。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为高强度钢管。如此,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短接管的两端焊接于主支撑管上或次支撑管上。

优选的,所述主支撑管、次支撑管之间均匀分布,间隔均匀,所有短接管长度一致,使结构稳定、确保结构强度,并便于生产加工。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共为四根,成截面为四边形分布,其中位于上方的两根支撑为主支撑管、位于下方的两根支撑管为次支撑管。

优选的,所述次支撑管数量不低于主支撑管数量。

优选的,所述螺母的直径至少1.5倍于次支撑管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根管件均匀、平行分布及若干短接管的结合使用,形成了一种稳定、轻巧、强度高的预埋式承重结构。其能够利用多管件与墙体接触的特点将其承受的重量分散至每一根管件上,并均匀地将其所承受的力及时传递至墙体,以减轻自身受力。因此,相较于其结构更为稳定、更能够承受更重的重量。

二、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强度钢管作为悬挑结构的材料,其材料来源广泛——所有搭建脚手架的钢管均为高强度钢管,出现问题时也容易寻找替代物。并且结构简单、也便于生产和加工。

三、本实用新型中只有主支撑管使需要通过预埋方式固定于墙体中,次支撑管是通过调节螺母位置实现与墙体的接触/“顶住”,这极大地方便了悬挑梁的拆卸、安装和调试,有助于提高脚手架搭建与拆卸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具体实施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墙体,2—支撑管一,201—螺杆连接头,3—支撑管二,4—支撑管三,401—螺纹,40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多管式悬挑梁结构,三根平行设置的支撑管一2、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和短接管,支撑管一2、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中,支撑管一2为主支撑管,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为次支撑管。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的长度相等。支撑管一2的支撑部分与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的长度相等,但支撑部分的左端设有延长段,延长段为预埋部分,预埋部分的结构与墙体1中的预埋件的结构相适应,用于与预埋件进行固定连接,以将支撑管一2固定在墙体1中。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管一2的预埋端设置为螺杆连接头201,墙体1内预埋有螺纹401套,安装时,支撑管一2的螺杆连接头201直接旋转入螺纹401套即可实现将支撑管一2与墙体1固定连接。

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的最左端与支撑管一2的支撑部分的最左端对齐,或相较于支撑管一2的支撑部分的最左端稍稍偏右,以便实际中的安装于使用。所有短接管长度一致。本实施例中,支撑管一2、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平行,且成截面为等边三角或等腰三角的形状分布。其中,支撑管一2位于最上方,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均位于支撑管一2的下方。支撑管一2与支撑管二3之间、支撑管二3与支撑管三4之间、支撑管三4与支撑管一2之间,均通过短接管进行连接固定。在上述每一两两相邻的支撑管之间,短接管均以60°/120°的夹角焊接于主支撑管上或次支撑管上,如此连续多个短接管头尾相接,在两支撑管之间形成多个用于加强结构的小三角。

支撑管一2的左端(即预埋部分)通过预埋件固定于墙体1中,右端悬空——在实际搭建脚手架时,与其他管件通过可拆卸固定件进行连接。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的左端贴近墙体1的墙面、该同侧端的端部设有外螺纹401,外螺纹401上螺旋连接有螺母402。本实施例中,螺母402的直径为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管径的3倍。

为确保结构稳定、受力均匀,本实施例中,支撑管一2、支撑管二3与支撑管三4三者的管径粗细、材料选择最好一致。也可根据具体生产情况或实际施工情况而做出符合实际使用的调整。

具体使用时,只需将支撑管一2,即主支撑管的预埋部分通过预埋件固定于墙体1中,再用扳手等工具将支撑管二3、支撑管三4,即次支撑管的左端的螺母402向墙体1一侧拧转,直至螺母402与墙体1紧紧相抵即可完成本实施例悬挑梁的安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支撑管共为四根,分别为支撑管四、支撑管五、支撑管六与支撑管七,支撑管四、支撑管五、支撑管六与支撑管七四根管件成截面为四边形分布,其中位于上方的两根支撑管——支撑管四、支撑管五为主支撑管、位于下方的两根支撑管——支撑管六、支撑管七为次支撑管。支撑管四与支撑管五之间、支撑管五与支撑管六之间,支撑管六与支撑管七之间、支撑管四与支撑管七之间同样通过若干短接管固定连接为一体。短接管的具体设置情况同实施例1中所述。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管优选为高强度钢管。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管式悬挑梁结构,其将多根管件均匀、平行分布——将多根管件划分为主支撑管与次支撑管,令主支撑管固定于墙体1中、令次支撑管通过螺母402顶牢于墙体1,并使主支撑管与次支撑管之间使用短接管将主支撑管与次支撑管进行固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稳定、高强度悬挑梁承重柱,相同长度下,其承重能力为工字钢的1.5~3倍。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