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1944发布日期:2019-02-01 20:1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浇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



背景技术:

钢筋保护层厚度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是结构实体检验中重要检测指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附录E明确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构件数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为+8,-5。

目前,施工现场控制现浇板钢筋保护层的常规做法是:板底筋下部使用砂浆垫块、大理石垫块或塑料垫块支撑;板面筋下部安放“几”字形撑铁或“工”字形钢筋马凳,用以支撑钢筋及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这几种工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板底钢筋砂浆垫块接触面积小、强度低,荷载作用下易位移、易破损。《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19-2010中第4.1.3条规定:“水泥基类钢筋间隔件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20Mpa;混凝土间隔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比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不应低于C30。”砂浆垫块多为现场制作,配比随意,砂浆强度一般难以达到要求,受力极易破损,致使保护层厚度失控,造成钢筋露筋、混凝土裂缝等现象。

大理石垫块表面平整光滑,难以与钢筋绑扎牢固,易滑移;同时大理石表面与模板密贴,水泥浆无法包裹住大理石,造成拆模后大理石外露,影响构件的外观;并且大理石垫块多为石材加工厂的边角料,厚薄不均尺寸各异,现场使用时随意性较大,难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均匀一致。

塑料垫块无论强度还是稳定性都非常不足,承压能力低,分布处混凝土强度薄弱;塑料与混凝土粘结力差,没有相容性,存在接触面渗水透空气,易导致构件渗漏,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塑料垫块加工时污染环境,分解困难,不符合低碳、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理念。

板上层钢筋筋采用的钢筋撑铁或通长马凳,往往会因自身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踩踏或数量不足、支架不稳等因素而使钢筋下垂,造成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致使板的有效高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造成质量隐患。

以上各类控制钢筋保护层的间隔件均为一次性使用,消耗的施工成本十分可观,尤其是传统的钢筋马凳制作需要消耗大量钢筋,增加工程造价,采购成品钢筋马凳价格较高,施工投入成本约为2元/m2。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包括焊接钢管,所述的焊接钢管的顶部连接有钢筋圆环,所述焊接钢管上设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内连接有M8勾头螺栓,所述M8勾头螺栓上连接有M8螺帽,所述焊接钢管的底部连接有钢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钢管和M8螺帽之间设有楔形垫块和钢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固件为L型。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槽的槽宽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M8勾头螺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焊接钢管两侧竖向槽的上槽口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及下槽口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45°。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筋圆环上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可周转通用的钢筋保护层紧定组件代替传统的保护层垫块及钢筋马凳,不仅能精确地控制现浇板上下层受力筋的变形,保证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标准,更重要的是可以周转循环,满足不同板厚的使用,通用性强,可节约大量钢筋,每平米能降低造价近2元,降低造价的同时也做到了节能环保,完全符合绿色建筑理念,对结构本身无任何影响,不会对结构安全产生不良后果。

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可就地取材,现场加工或工厂化制作均可,现场安装简便,支撑可靠,拆卸快捷,坚固耐用,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调节紧定螺栓标高,可将钢筋保护层厚度精确到毫米,确保施工精度,能够促进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整体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圆环;2、焊接钢管;3、竖向槽;4、M8勾头螺栓;5、M8螺帽;6、楔形垫块;7、钢垫片;8、钢固件;9、板上层筋下铁;10、板下层筋下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包括焊接钢管2,所述的焊接钢管2的顶部连接有钢筋圆环1,所述焊接钢管2上设有竖向槽3,所述竖向槽3内连接有M8勾头螺栓4,所述M8勾头螺栓4上连接有M8螺帽5,所述焊接钢管2的底部连接有钢固件8。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钢管2和M8螺帽5之间设有楔形垫块6和钢垫片7。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钢固件为L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槽3的槽宽为10mm。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M8勾头螺栓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焊接钢管2两侧竖向槽3的上槽口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及下槽口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45°。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筋圆环1上贴有反光膜。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以焊接钢管2、钢固件8、M8勾头螺栓4、螺帽5、楔形垫块6及钢筋圆环1组合制作,组件以焊接钢管2作为现浇板受力钢筋支撑构件,以焊接钢管2开竖向槽3作为调整钢筋位置的精调部件,以焊接于钢管下部的钢固件8作为板下层筋下铁10的固定件,以穿过焊接钢管2的M8勾头螺栓4作为板上层筋下铁9的固定件,以焊接于钢管顶部的Ф8钢筋圆环1作为旋转拆卸紧定组件的部件。

现场实际使用时,根据现浇板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利用焊接于钢管下部的Ф8钢筋支撑板底受力筋,作为控制板底筋保护层的固定件;然后通过焊接钢管2开竖向槽3调整M8勾头螺栓4标高,勾住板上层筋下铁9并使其位于设计位置,套入楔形垫块6旋紧螺帽5锁定板顶受力钢筋位置,从而保证板面筋保护层准确;在现浇板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收面时,旋松M8勾头螺栓4,经钢管竖向槽3上提,脱离板上层筋下铁9,利用短钢筋插入钢管顶部的钢筋圆环1,旋转90°使下部钢固件8脱离板下层筋下铁9,垂直取出组件,清洗灰浆后周转使用,可多次循环周转,减少大量钢筋消耗,节约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通用于100~180mm厚现浇板钢筋保护层控制,超过180mm厚的现浇板也可通过加长钢管满足使用。现场只需根据不同板厚、钢筋直径及钢筋保护层厚度通过钢管竖向开槽调整勾头螺栓标高,使其勾住板顶受力筋,再旋紧螺帽紧定,即可完成板顶受力钢筋位置的快速精控锁定,构造简单,操作快捷。

利用周转精控紧定组件进行施工的工艺步骤如下:制作保护层紧定组件→板钢筋绑扎时现场安装→质量验收→现浇板混凝土浇筑→二次收面时拆卸取出→清洗→下次周转使用。

其中,一种周转精控紧定组件的制作步骤如下:

1、截取265mm长焊接钢管1根,距钢管底部15mm(参照结构设计)处焊接1个钢固件,钢固件采用Ф8钢筋弯制,呈L型,尺寸为20*30mm,与钢管双面焊接,焊缝5mm;

2、在钢管侧壁对称两侧竖向切割开槽,槽宽10mm,可容M8勾头螺栓上下自由移动,从而通用于100~180mm不同板厚,竖向槽口位置及长度计算如下:

为使勾头螺栓承受钢筋网片的竖向荷载达到良好的受力状态,取勾头螺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即管壁两侧竖向槽口对应的上下口连线与水平面成45°;

假设最小板厚h=100mm、钢筋直径d=10mm、保护层厚度c=15mm,根据板厚、钢筋直径及保护层厚度建立计算方法如下:

板顶层网片下铁下缘距板顶标高距离=10+10+15=35mm,钢管较低端槽下口距顶层网片下铁下缘距离=(5√2+5)*√2=17mm,距钢管底端距离=100-(35-17)=82mm;钢管较高端槽下口距顶层网片下铁下缘距离=25+3.25+17=45mm,距钢管底端为100-35+45=110mm;

假设最大板厚h=180mm,其他要素不变,则相当于勾头螺栓位置相对于板厚为100mm时向上平移80mm,考虑勾头螺栓直径以及制作误差,钢管竖向开槽长度取90mm,因此钢管较低端槽上口距钢管底端距离=82+90=172mm;钢管较高端槽上口距钢管底端距离=110+90=200mm;

综上所述,在板厚100~180mm区间,钢管外壁的勾头螺栓位置可推导如下公式:

勾头螺栓低端下缘距板底距离=h-c-2d+(√2d/2+d/2)*√2=h-c-d+√2d/2 mm

勾头螺栓高端下缘距板底距离=h-c-2d+(√2d/2+d/2)*√2+(25+3.25*2)=h-c-d+√2d/2+31.5 mm

式中:h—板厚、d—上层受力钢筋直径、c—钢筋保护层厚度;

3、准备L=150mm M8勾头螺栓1支;L=40mm M8加长螺帽1个、钢垫片1个;楔形垫块1个,预先钻出直径10mm的螺栓孔;

4、钢管顶端焊接一个钢筋圆环,钢筋圆环以Ф8钢筋弯制,内径40mm,与钢管采用单面焊接,焊缝5mm,钢筋圆环上贴有反光膜,以便夜间施工时引起施工人员注意;

5、将M8勾头螺栓穿过焊接钢管竖向槽,端头依次套入楔形垫块、钢垫片及螺帽,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周转精控紧定组件制作组装完成,可根据不同板厚投入现场使用。

再具体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操作步骤如下:

(1)技术交底:在安装紧定组件前,先向钢筋工班进行技术交底,明确交代使用方法,紧定组件应靠近钢筋网的节点安装,可采用阵列式或梅花式放置,一般优先选用矩形阵列。

(2)确定布置间距:紧定组件纵向与横向的布置间距一般为1m,当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Φ8,则需要加密布置,纵横间距为600~800mm,当双层双向的板筋为Φ12以上,纵横间距可适当放大到1200~1500mm。现场使用时根据板受力钢筋直径及间距经计算确定布置方法,遵循可靠适度的原则。

(3)确定布置数量:现场可按楼层面积计算,使用数量=现浇板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当板顶受力筋只有支座负筋时,现浇板面积只计算支座负筋覆盖范围,并扣除梁的面积。

(4)现场安装:紧定组件应在现浇板底层钢筋网片绑扎完成后绑扎顶层网片时放置,将底层网片下排钢筋放置在钢管底端的钢固件上,根据板厚和保护层厚度,通过钢管竖向开槽调整勾头螺栓标高,勾住顶层网片的下排钢筋并使其位于设计位置,旋紧螺帽锁定受力钢筋,然后布置和绑扎顶层网片的上排钢筋。安装过程中使紧定组件处于垂直状态。

(5)现浇板浇筑:现浇板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不应高于35℃。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上时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降温措施,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采取冬季施工措施。6级以上强风天气停止高空作业,雨天禁止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现浇板混凝土前,现场质检员对板底标高、模板及脚手架加固情况、钢筋绑扎安装质量、紧定组件放置情况进行质量检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报检验收。浇筑现浇板混凝土时,由于紧定组件顶部伸出现浇板面一定高度,施工人员在浇筑和收面的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不要踩踏组件或被其绊倒,并避免泵送混凝土时直接冲击,振捣时也要避免振捣棒碰触组件。

(6)精调控件拆卸:在现浇板浇筑完毕,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收面时拆卸紧定组件。现浇板收面分为两次,第一次找准标高将板面整平,第二次收面为了保证板面精平以及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后产生收缩裂缝。二次收面从楼层最里侧向楼梯间或安全通道方向倒退进行,具体时间为混凝土初凝前几分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与水泥品种、凝结条件、掺用外加剂的品种与数量有关,应由试验确定,现场可用手指按混凝土表面不黏手刚能留下指纹时即可进行二次收面,收面时随即将紧定组件拆卸取出。拆卸紧定组件时,旋松勾头螺栓,使勾头螺栓经钢管竖向开槽上移,脱离板顶钢筋,利用短钢筋插入钢管顶部的钢筋圆环,旋转90度使下部钢筋固定件脱离板底钢筋,垂直取出组件,将提取部位混凝土表面抹平。

(7)清洗备用:紧定组件拆卸后需立即清洗表面灰浆,零部件出现损坏的及时更换,置于干燥处存放,以备下层现浇板周转使用,可多次循环周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可周转通用的钢筋保护层紧定组件代替传统的保护层垫块及钢筋马凳,不仅能精确地控制现浇板上下层受力筋的变形,保证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标准,更重要的是可以周转循环,满足不同板厚的使用,通用性强,可节约大量钢筋,每平米能降低造价近2元,降低造价的同时也做到了节能环保,完全符合绿色建筑理念,对结构本身无任何影响,不会对结构安全产生不良后果。

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可就地取材,现场加工或工厂化制作均可,现场安装简便,支撑可靠,拆卸快捷,坚固耐用,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调节紧定螺栓标高,可将钢筋保护层厚度精确到毫米,确保施工精度,能够促进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整体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