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雨水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9177发布日期:2019-02-12 21:2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虹吸式雨水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虹吸式雨水斗。



背景技术:

传统的屋面雨水排水管道采用雨水斗的结构,其原理是利用屋面斜坡流入其屋沿的水沟内,经雨水斗流入垂直的排水管道;最后,流入地面的窨井内。然而,现有的水斗在雨季节雨水量大时,会有漩涡产生,水和空气一起流入水斗,影响排水效率,雨水排出慢,导致雨水迈出水沟,雨水流入排水管后,会产生水流声,夜深人静时,干扰居民休息。

未解决上述问题领域内的研究人员设计出虹吸式雨水斗,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32439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虹吸式雨水斗,由隔气罩、法兰片、雨水斗底盘以及雨水斗配件组成,所述隔气罩上部的周边设置有径向垂直安装的叶片,叶片外缘用的环固定;所述隔气罩与雨水斗底盘中间设有法兰片,雨水斗底盘的外周与法兰片和隔气罩之间固接,其内底与雨水斗配件固接,作为水斗的下水道。

上述结构既增加了流水量,又避免了流水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导流片主要对刚流入的雨水进行整流作用,不易防止雨水斗内部的漩涡形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虹吸式雨水斗,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防止漩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虹吸式雨水斗,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隔气板和汇流盘,所述隔气板的底部具有沿周向排列的整流板,所述整流板沿隔气板的底面自外朝内延伸,该整流板的底部与所述汇流盘的上表面抵靠,该汇流盘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腔,其特征在于,其中部分所述整流板的内端具有加长板,所述加长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凹腔内。

隔气板的底部沿周向设置若干自外向内延伸的整流板,使整流板的底部与位于其下方的汇流盘相抵靠,这样雨水从整流板之间的空间进入汇流盘并汇集至凹腔内,在此过程中整流板对雨水沿周向的旋转流动产生阻挡,从而减小漩涡现象,提高排水效率,当雨水高度超过隔气板后,空气难以进入,开始虹吸模式,达到最高排水效率。通过在部分整流板的内端设置加长板,这样相当于加长部分整流板的长度,加强对雨水斗内部水流周向转动的阻挡,提高防止漩涡效果;再通过设置加长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凹腔内,对汇集至凹腔内的水流进行限制,进一步提高对漩涡的防止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式雨水斗中,所述整流板与隔气板相垂直并沿隔气板的径向延伸。通过设置整流板与隔气板相垂直,并沿隔气板的径向延伸,这样能保证漩涡水流的流向与整流板的表面垂直,这样最大程度减小形成的漩涡流速,从而提高对漩涡的防止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式雨水斗中,所述加长板的侧壁具有凸棱,所述凸棱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在加长板的外侧壁设置竖直延伸的凸棱,使经过凸棱的水流产生速度波动,进而影响中心漩涡的形成。

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式雨水斗中,所述凹腔的底部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加长板延伸至所述通孔边缘的上方。通过设置加长板延伸至凹腔底部通孔边缘的上方,这样加长板对漩涡的抑制作用到水流从通孔排出前都一直存在,从而提高对漩涡的防止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式雨水斗中,所述加长板沿所述隔气板的周向均匀布置。通过设置加长板沿隔气板的周向均匀布置,这样保证雨水斗内部各处对漩涡的抑制作用一致,对漩涡的防止效果更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式雨水斗中,相邻两所述加长板之间设置有三个整流板。通过设置相邻的两加长板之间间隔设置三个的整流板,这样每五个整流板与两个加长板配合,能后达到合适的防漩涡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式雨水斗中,所述汇流盘的正下方设有环形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与所述隔气板及汇流盘均固连,该安装盘的正下方固定有管接头。通过设置安装盘与隔气板及汇流盘均固连,这样保证隔气板和汇流盘稳定的配合状态,使安装和工作状态稳定,在安装盘的正下方固定管接头,便于与外界排水管路接通实现安装排水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虹吸式雨水斗通过在部分整流板的内端设置加长板,这样相当于加长部分整流板的长度,加强对雨水斗内部水流周向转动的阻挡,提高防止漩涡效果;再通过设置加长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凹腔内,对汇集至凹腔内的水流进行限制,进一步提高对漩涡的防止效果。

2、本虹吸式雨水斗通过设置加长板延伸至凹腔底部通孔边缘的上方,这样加长板对漩涡的抑制作用到水流从通孔排出前都一直存在,从而提高对漩涡的防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虹吸式雨水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虹吸式雨水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隔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气板;11、整流板;12、加长板;13、凸棱;

2、汇流盘;21、凹腔;22、通孔;

3、安装盘;4、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虹吸式雨水斗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隔气板1和汇流盘2,隔气板1的底部具有若干沿周向排列的整流板11,整流板11沿隔气板1的底面自外朝内延伸,该整流板11的底部与汇流盘2的上表面抵靠,该汇流盘2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腔21,其中六个整流板11的内端具有加长板12,相邻两加长板12之间均设置有三个整流板11,加长板12沿隔气板1的周向均匀布置。加长板1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凹腔21内。隔气板1的底部沿周向设置若干自外向内延伸的整流板11,使整流板11的底部与位于其下方的汇流盘2相抵靠,这样雨水从整流板11之间的空间进入汇流盘2并汇集至凹腔21内,在此过程中整流板11对雨水沿周向的旋转流动产生阻挡,从而减小漩涡现象,提高排水效率,当雨水高度超过隔气板1后,空气难以进入,开始虹吸模式,达到最高排水效率。通过在部分整流板11的内端设置加长板12,这样相当于加长部分整流板11的长度,加强对雨水斗内部水流周向转动的阻挡,提高防止漩涡效果;再通过设置加长板1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凹腔21内,对汇集至凹腔21内的水流进行限制,进一步提高对漩涡的防止效果。作为优选,整流板11与隔气板1相垂直并沿隔气板1的径向延伸。通过设置整流板11与隔气板1相垂直,并沿隔气板1的径向延伸,这样能保证漩涡水流的流向与整流板11的表面垂直,这样最大程度减小形成的漩涡流速,从而提高对漩涡的防止效果。加长板12的侧壁具有凸棱13,凸棱13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在加长板12的外侧壁设置竖直延伸的凸棱13,使经过凸棱13的水流产生速度波动,进而影响中心漩涡的形成。凹腔21的底部中央开设有通孔22,加长板12延伸至通孔22边缘的上方。通过设置加长板12延伸至凹腔21底部通孔22边缘的上方,这样加长板12对漩涡的抑制作用到水流从通孔22排出前都一直存在,从而提高对漩涡的防止效果。

如图1、图2所示,汇流盘2的正下方设有环形的安装盘3,安装盘3与隔气板1及汇流盘2均固连,该安装盘3的正下方固定有管接头4。通过设置安装盘3与隔气板1及汇流盘2均固连,这样保证隔气板1和汇流盘2稳定的配合状态,使安装和工作状态稳定,在安装盘3的正下方固定管接头4,便于与外界排水管路接通实现安装排水功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