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蔽式排水檐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1670发布日期:2019-02-15 20:40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蔽式排水檐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隐蔽式排水檐沟。



背景技术:

檐沟属于金属落水系统,是屋檐边的集水沟,檐沟收集雨水通过落水管引到地面,檐沟内溢流雨水檐沟边溢流到室外。

目前,在一些景区的仿古建筑上,为了使建筑既有古朴的气息,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排水功能,一般采用隐蔽式排水檐沟,檐沟主体对雨水进行收集,通过落水管将水引导至地面,与建筑物风格相近的隐蔽挡板对檐沟主体进行遮挡。

但雨水内一般会含有杂质,雨水也会将建筑物屋顶上的泥沙进行冲刷,并带入到檐沟主体内,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檐沟主体内往往会沉积较多泥沙;同时下雨天产生的风会将一些树叶等杂质吹到檐沟主体内,从而造成檐沟的排水能力下降。工人若要将檐沟的排水能力恢复,则需要手动对檐沟进行清理,但檐沟的长度较长,泥沙和树叶分布较广,使得工人清理较为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隐蔽式排水檐沟,具有方便清理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蔽式排水檐沟,包括固定连接在屋檐上的檐沟主体,所述檐沟主体远离屋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隐蔽挡板,所述檐沟主体上设置有多组用于清洁泥沙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檐沟主体上的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携带泥沙到达檐沟主体处时,海绵对泥沙和雨水进行吸附,当工人需要对檐沟主体进行清理时,工人将安装板从檐沟主体上取下,然后对海绵进行更换,从而使工人能够较为方便的对檐沟主体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隐蔽挡板上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内卡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与所述隐蔽挡板之间设置有带动所述承接板翻转的翻转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量较大时,雨水会溢出檐沟主体,进入到檐沟主体与隐蔽挡板之间的空间内,当工人需要进行清理时,工人将承接板从卡接孔内取出,此时雨水离开檐沟主体与隐蔽挡板之间的空间,翻转件将承接板翻转,使泥沙脱离承接板,方便了工人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翻转件包括穿设在所述贯穿孔内且与所述承接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杆、铰接在所述固定杆远离隐蔽挡板一端的铰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铰接杆上且用于阻挡承接板移动的阻挡板,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与所述固定杆的外壁抵触,所述铰接杆的直径与所述固定杆的直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将承接板从卡接孔内取出时,承接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固定杆移动,当承接板接触到阻挡板时,承接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铰接杆转动,从而将承接板上泥沙脱离,方便了工人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海绵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进行海绵的更换时,魔术贴使得工人能够较为方便的将海绵取下或固定在安装板上,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的两端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有过滤网,固定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的安装杆、固定连接在安装杆远离安装板一端的阻挡片,所述过滤网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对树叶进行阻挡,使得树叶难以移动,树叶不易堵塞落水管,过滤网将树叶限制在安装板上,从而方便了工人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通过限位件固定连接在檐沟主体上,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檐沟主体上的第一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互相吸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互相吸引,使得安装板较为稳定的固定在檐沟主体上,当工人要进行清理时,工人通过人力将安装板从檐沟主体上取下,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隐蔽挡板上固定连接有阻挡网,所述阻挡网与所述檐沟主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阻挡网进行定位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网阻挡树叶进入到檐沟主体与隐蔽挡板之间的空间内,从而方便工人对檐沟主体与隐蔽挡板之间的空间的清理;定位件使得阻挡网的位置较为固定,减少了树进入到檐沟主体与隐蔽挡板之间的空间内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阻挡网上的定位钩、固定连接在所述檐沟主体上的定位环,所述定位钩位于所述定位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对阻挡网上的树叶进行清理时,工人将定位钩从定位环上取下,翻转并抖动阻挡网,使得树叶脱离阻挡网,方便了工人的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清洁组件和过滤网,海绵和过滤网对泥沙和树叶进行集中收集,工人只需将安装板代理檐沟主体即可对泥沙和树叶进行清理,从而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2、通过设置翻转件和定位件,翻转件使得承接板上的泥沙能够较快的离开承接板,定位件使得工人既能够将阻挡网进行固定也能较为轻松的对阻挡网进行清理,从而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檐沟主体与隐蔽挡板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体现子面与母面的连接结构;

图4为体现安装板与过滤网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体现安装板与安装杆的连接结构;

图6为体现固定杆与铰接杆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为体现阻挡网与隐蔽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C处放大图,体现定位钩与定位环的连接结构。

附图标记:1、檐沟主体;11、清洁组件;111、安装板;112、海绵;2、隐蔽挡板;21、卡接孔;22、承接板;23、贯穿孔;3、限位件;31、第一磁体;32、第二磁体;4、魔术贴;41、子面;42、母面;5、固定件;51、安装杆;52、阻挡片;53、过滤网;6、翻转件;61、固定杆;62、铰接杆;63、阻挡板;7、阻挡网;71、定位件;711、定位钩;712、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隐蔽式排水檐沟,包括固定连接在屋檐上的檐沟主体1,檐沟主体1远离屋檐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截面呈C形的隐蔽挡板2。檐沟主体1上设置有多组清洁组件11,清洁组件11沿檐沟主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如图2和图3所示,清洁组件11包括安装板111和海绵112。安装板111通过限位件3固定连接在檐沟主体1上,限位件3包括相互吸引的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第一磁体31固定连接在檐沟主体1上,第一磁体31为磁铁。第二磁体32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1朝向檐沟主体1的一侧,第二磁体32也为磁铁。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之间的吸引力将安装板111较为牢固的固定连接在檐沟主体1上,同时工人通过人力又可将安装板111取下。海绵112通过魔术贴4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1远离檐沟主体1的一侧,魔术贴4包括子面41和母面42,子面41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1上,母面42固定连接在海绵112朝向安装板111的一侧。魔术贴4使工人能够较为方便的进行海绵112的更换。

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板111的两端通过固定件5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3,固定件5包括安装杆51和阻挡片52,安装杆51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1上且竖直设置,安装杆51位于安装板111的两侧,呈圆片状的阻挡片52固定连接在安装杆51远离安装板111的一端且与安装杆51同轴设置。过滤网53位于两个安装杆51之间且两端与安装杆51固定连接。过滤网53对树叶进行阻挡,使树叶的位置限定在安装板111的两端之间。

如图6所示,隐蔽挡板2的下表面上开设有截面呈T形的卡接孔21,卡接孔21内卡接有截面呈T形的承接板22。承接板22朝向檐沟主体1的一侧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孔23,贯穿孔23沿承接板2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承接板22与隐蔽挡板2之间设置有翻转件6,翻转件6包括固定杆61、铰接杆62和阻挡板63,固定杆61固定连接在隐蔽挡板2上且穿设在贯穿孔23内,固定杆61的外壁与贯穿孔23的内壁抵触。铰接杆62铰接在固定杆61远离隐蔽挡板2的一端,铰接杆62与固定杆61同轴设置,固定杆61的直径与铰接杆62的之间相等。呈圆片状的阻挡板63固定连接在铰接杆62远离固定杆61的一端,阻挡板63与铰接杆62同轴设置。当承接板22从卡接孔21中取出时,承接板2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落,当承接板22接触到阻挡板63时,承接板22带动铰接杆62转动,使承接板22表面的泥沙脱离。

如图7和图8所示,隐蔽挡板2上固定连接有阻挡网7,阻挡网7远离隐蔽挡板2的一侧通过定位件71固定连接在檐沟主体1上。定位件71包括定位钩711和定位环712,多个定位钩711固定连接在阻挡网7远离隐蔽挡板2的一侧,多个与定位钩711对应的定位环712固定连接在檐沟主体1的内壁上,定位钩711位于定位环712上。

综上所述,下雨时,雨水冲刷着泥沙和树叶到达檐沟主体1处,海绵112对雨水和雨水内的泥沙进行吸附,过滤网53对树叶进行阻挡;当雨量增大时,雨水涌入到隐蔽挡板2与檐沟主体1之间的空间内,阻挡网7阻挡树叶进入,雨水内的泥沙在承接板22上沉积。当工人需要对檐沟主体1进行清理时,工人将安装板111取下,对海绵112进行更换,抖落过滤网53上的树叶;将定位钩711从定位环712上取下,抖落阻挡网7上的树叶,带动承接板22离开卡接孔21,雨水和泥沙从卡接孔21离开隐蔽挡板2与檐沟主体1之间的空间。当承接板22触碰到阻挡板63上时,承接板22带动铰接杆62转动,从而使承接板22上的泥沙脱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