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用真空降噪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9428发布日期:2019-01-22 22:3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外墙用真空降噪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用真空降噪保温板,属于建筑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控制建筑能耗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广建筑保温措施是减少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手段。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推广建筑保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保温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大幅降低了欧美国家的建筑能耗。目前,我国建筑保温行业方兴未艾,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当前节能建筑使用的保温材料性能亟待提高,如易老化变质、系统寿命短、保温降噪的效果不理想等,且易燃的特性对建筑物本身、对国家和社会存在巨大的隐患并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用真空降噪保温板,保温降噪效果好,且具有阻燃、耐用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外墙用真空降噪保温板,包括内部抽真空的由金属板焊接而成的方形保温腔,所述方形保温腔内均匀设有若干与方形保温腔一体成型的隔板,所述方形保温腔的内表面和隔板的两侧均铺设有隔音薄膜层,所述方形保温腔的外表面涂覆有消音薄膜层,所述隔音薄膜层的表面涂覆有保温薄膜层,所述方形保温腔的顶部设有抽真空嘴,方形保温腔的内部对称的设有两根贯穿方形保温腔的加强管。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薄膜层包括粘贴于方形保温腔内壁的两块人造无机纤维板层,两块所述人造无机纤维板层之间夹设有高分子阻尼隔音毡。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薄膜层为吸音涂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薄膜层包括纳米陶瓷空心微珠涂料层,所述纳米陶瓷空心微珠涂料层的表面涂覆有硅铝纤维涂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抽真空嘴包括置于方形保温腔上的嘴体,所述嘴体上设有防漏塞。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表面设有与安装螺栓螺接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与加强管配合将方形保温腔安装于建筑外墙上,由于在方形保温腔内设有隔板,在方形保温腔的内表面和隔板的两侧均铺设有隔音薄膜层,方形保温腔的外表面涂覆有消音薄膜层,可以起到消音隔音的效果,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隔音薄膜层的表面涂覆有保温薄膜层,且方形保温腔抽真空处理,降低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薄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薄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方形保温腔;2、管体;3、隔板;4、嘴体;5、防漏塞;6、隔音薄膜层;7、保温薄膜层;8、螺纹;9、高分子阻尼隔音毡;10、人造无机纤维板;11、纳米陶瓷空心微珠涂料层;12、硅铝纤维涂料层;13、消音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用真空降噪保温板,包括内部抽真空的由金属板焊接而成的方形保温腔,所述方形保温腔内均匀设有若干与方形保温腔一体成型的隔板,所述方形保温腔的内表面和隔板的两侧均铺设有隔音薄膜层,所述方形保温腔的外表面涂覆有消音薄膜层,所述隔音薄膜层的表面涂覆有保温薄膜层,所述方形保温腔的顶部设有抽真空嘴,方形保温腔的内部对称的设有两根贯穿方形保温腔的加强管。

通过螺栓与加强管配合将方形保温腔安装于建筑外墙上,由于在方形保温腔内设有隔板,在方形保温腔的内表面和隔板的两侧均铺设有隔音薄膜层,方形保温腔的外表面涂覆有消音薄膜层,可以起到消音隔音的效果,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隔音薄膜层的表面涂覆有保温薄膜层,且方形保温腔抽真空处理,降低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薄膜层包括粘贴于方形保温腔内壁的两块人造无机纤维板层,两块所述人造无机纤维板层之间夹设有高分子阻尼隔音毡。

通过人造无机纤维板和高分子阻尼隔音毡的组合使用起到隔音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薄膜层为吸音涂料层。

噪声通过吸音涂料吸附后再经过隔音薄膜层阻隔,最大程度的降低噪声。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薄膜层包括纳米陶瓷空心微珠涂料层,所述纳米陶瓷空心微珠涂料层的表面涂覆有硅铝纤维涂料层。

纳米陶瓷空心微珠涂料层和硅铝纤维涂料层的组合使用下,起到最大程度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抽真空嘴包括置于方形保温腔上的嘴体,所述嘴体上设有防漏塞。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表面设有与安装螺栓螺接的螺纹。

保证安装更牢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