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浆料试块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8328发布日期:2019-08-16 21:45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灌浆料试块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实验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灌浆料试块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工程施工单位在建设楼层的过程中,需要对每层的混凝土预留灌浆料试块,然后随机抽取多个试块进行抗拉强度试验,以确保该楼层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混凝土试块的制作是通过将混凝土倒入相应的模具内,并通过混凝土振实台将混凝土振实,然后静置、养护之后再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70323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震实机上的混凝土块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使上层混凝土由于压力较小而导致混凝土块上层仍然存留气泡孔洞的缺陷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设有开口向上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混凝土成型腔,所述上模具下端面设有伸入所述混凝土成型腔内的用于压紧混凝土成型腔内混凝土上表面的浮动压紧组件,还包括用于将上、下模具压合并固定在混凝土震实机的震动平台上的夹具,具有减少上层混凝土存留气泡孔洞缺陷的优点。

在制作试块时为保证效率一般会同时加工多个试块,当混凝土凝结成试块之后,混凝土的侧面会凝结在模具的侧面上,这样将试块从模具中拿出就比较费时费力,故而如何实现将试块从模具中方便拿出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灌浆料试块模具,其通过在底板上加设推料片,在推料片上增加齿轮和齿条的配合结构,当试块浇筑并养护完成之后,试块的侧面粘结在模具内,转动转轮,而后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带动推料片进行上升,将试块顶出,从而比较简单的实现试块的拿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灌浆料试块模具,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的侧板、位于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隔板,所述底板内设有升降推料装置,升降推料装置共有多个并设于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所述升降推料装置包括嵌设于底板上部的推料片和固设在推料片底部的齿条,所述底板的下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对应齿条的位置处固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连接杆的外端固设有转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隔板之间与两个侧板配合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内槽,多个隔板能够同时加工多个试块,试块在浇筑之后通过混凝土振实台去除其中的气泡,然后试块凝固并养护,由于试块养护完成之后试块的侧边会粘结在模具的内侧壁上难以取下,这时转动转轮,连接杆转动并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竖直滑移连接在底板内的齿条进行上升,从而带动推料片上升,推料片上升并将试块顶出,这样去除试块与模具的粘结,试块能够比较方便的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内开设有内槽,所述底板的内槽内部固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板的内侧壁和齿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当齿条不工作时弹簧处于不受力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齿条在底板内,故而其长度很短,这样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与齿条分离,当两者分离时,通过弹簧的回拉使齿条与齿轮重新配合上,并且当推料片将试块顶出之后,松开转轮,弹簧回拉带动齿条回到原位,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对应推料片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侧壁面上均固设有橡胶片,所述推料片的侧壁面能够与容纳槽的侧壁面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片通过自身的弹力与推料片的侧壁紧贴,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不会浸入到推料片与橡胶片之间,并且橡胶片能够在混凝土在振实台进行振实的过程中对推料片起到减振的作用,防止推料片与橡胶片之间产生缝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底板上对应左侧板的位置处固设有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固设在底板上的支撑台、螺纹连接在支撑台上的出料杆,所述出料杆的一端设有转动片并转动连接在左侧板内,转动片的直径大于出料杆的直径,所述出料杆的另一端固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出料杆与支持座螺纹连接,转动把手,带动出料杆沿着支撑台向外伸长并带动支撑台向外侧拉出,从而去除左侧板与试块的粘结,试块更容易推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板的底部固设有滑块,所述底板对应滑块的位置处开设有与出料杆的轴线方向相同的滑槽,所述滑块滑移连接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侧板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防止左侧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在底板内呈蛇形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试块养护的过程中,通过电热丝对试块进行持续加热,从而减少试块的养护成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电热丝蛇形分布保证对试块加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应隔板两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槽,每个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嵌设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卡槽内,所述底板上部对应隔板的位置处开设有滑移槽,所述隔板的下部滑移连接在滑移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左侧板向外侧拉出之后,拉动外侧的隔板从而去除外侧的隔板与外侧试块之间的粘结,然后将外侧的隔板拿出,这样试块向上顶出时更加省力,在外侧的试块顶出之后,再去除内部的隔板,而后顶出内侧的试块,这样所有试块的拿出均比较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移连接有压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紧板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压平,保证制作完成后的试块上部平整,保证加工质量,在试块成型之后,将压紧板横向推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板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振实台对混凝土施加振动的过程中混凝土上部会冒出因混凝土浇筑不均匀而产生的气泡,而后这些气泡通过透气孔排出,否则这些气泡只能通过压紧板与侧板之间的缝隙排出,这样排出不够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板的横截面呈倒L形并且其水平端插入所述滑移槽内,所述压紧板的顶部固设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板的竖直端能够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侧壁相贴从而对压紧板的水平端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压紧板的水平端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位置准确,通过拉环拉动压紧板进行横向移动,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板上加设推料片,在推料片上增加齿轮和齿条的配合结构,当试块浇筑并养护完成之后,试块的侧面为粘结在模具内,转动转轮,而后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带动推料片进行上升,将试块顶出,从而比较简单的实现试块的拿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出料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底板剖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升降推料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底板剖视图。

图中:1、底板;11、滑动槽;12、容纳槽;121、橡胶片;122、弹簧;13、滑槽;14、电热丝;15、内槽;2、侧板;21、左侧板;211、滑块;22、右侧板;23、滑移槽;24、卡槽;3、隔板;4、压紧板;41、透气孔;42、拉环;5、出料组件;51、支撑台;52、出料杆;521、转动片;53、把手;6、升降推料装置;61、推料片;62、齿条;63、连接杆;64、齿轮;65、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混凝土灌浆料试块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侧板2、隔板3、压紧板4、出料组件5和升降推料装置6。底板1呈矩形并水平设置,侧板2包括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并对称分布于底板1的两侧,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均竖直设置,隔板3共有四个并均竖直设置,四个隔板3均匀设于左侧板21与右侧板22之间并且每个隔板3的两侧均分别与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相贴,这样相邻两个隔板3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内腔。

压紧板4水平设置并且其横截面呈倒L形,压紧板4水平端的长度与隔板3的长度相等,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的上部对应压紧板4的位置处开设有滑移槽23,压紧板4的水平端水平滑移连接在滑移槽23内。这样通过压紧板4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压平,保证制作完成后的试块上部平整,保证加工质量,在试块成型之后,将压紧板4横向推出即可。压紧板4的竖直端能够与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的外侧壁相贴从而对压紧板4的水平端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压紧板4的水平端在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上的位置准确。

压紧板4水平端的上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41,并且其上表面固设有拉环42,这样混凝土振实台对混凝土施加振动的过程中混凝土上部会冒出因混凝土浇筑不均匀而产生的气泡,而后这些气泡通过透气孔41排出,否则这些气泡只能通过压紧板4与侧板2之间的缝隙排出,这样排出不够充分,通过拉环42拉动压紧板4进行横向移动,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出料组件5位于底板1上靠近左侧板21的一侧,出料组件5包括支撑台51、出料杆52和把手53。支撑台51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底板1的上部,出料杆52水平设置并且其中部与支撑台51螺纹连接,出料杆52靠近左侧板21的一端固设有圆柱形的转动片521,转动片521转动连接在左侧板21内,把手53固设在出料杆52远离左侧板21的一端。这样由于出料杆52与支撑台51螺纹连接,转动把手53,带动出料杆52沿着支撑台51向外伸长并带动支撑台51向外侧拉出,从而去除左侧板21与试块的粘结,试块更容易推出。

左侧板21的底部固设有两个滑块211,底板1对应滑块211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的方向与出料杆52的轴线方向相同,滑块211滑移连接在滑槽13内。这样左侧板21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滑块211在滑槽13内滑动,从而防止左侧板21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的内侧壁对应隔板3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卡槽24,隔板3的两侧均嵌设在卡槽24内,底板1的上部对应隔板3的位置处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11,滑移槽2311的轴线方向与出料杆52的轴线方向相同,隔板3的下部嵌设在滑动槽11内。这样在左侧板21向外侧拉出之后,拉动外侧的隔板3从而去除外侧的隔板3与外侧试块之间的粘结,然后将外侧的隔板3拿出,这样再用升降推料装置6将试块向上顶出时更加省力,在外侧的试块顶出之后,再去除内部的隔板3,再顶出内侧的试块,这样所有试块的拿出均比较省力。

如图3和图4所示,升降推料装置6共有三个并均匀设置在底板1内,每个升降推料装置6均设于内腔的正下方,升降推料装置6包括推料片61、齿条62、连接杆63、齿轮64和转轮65。推料片61共有三个并沿着内槽15的底部均匀设置,推料片61呈矩形,底板1对应推料片61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12,推料片61设于在容纳槽12内并与容纳槽12的侧壁紧贴。如图4和图5所示容纳槽12的底部开设有内槽15,齿条62固设于推料片61的底部,齿条62竖直滑移连接在底板1的内槽15内,内槽15的侧壁与齿条的侧壁相贴,连接杆63水平设置并转动连接在底板1内,连接杆63的轴线方向与出料杆52的轴线方向相同,齿轮64共有三个并均竖直固设在连接杆63上,三个齿轮64分别与三个齿条62相互啮合,转动固设在连接杆63的外端。

多个内槽15能够同时加工多个试块,试块在浇筑之后通过混凝土振实台去除其中的气泡,然后试块凝固并养护,由于试块养护完成之后试块的侧边会粘结在模具的内侧壁上难以取下,这时转动转轮65,连接杆63转动并带动齿轮64进行转动,齿轮64转动带动竖直滑移连接在底板1内的齿条62进行上升,从而带动推料片61上升,推料片61上升并将试块顶出,这样去除试块与模具的粘结,试块能够比较方便的取出。

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浇筑后浸入到推料片61与容纳槽12之间,在容纳槽12内侧壁上均固设橡胶片121,推料片61的每个侧壁面均能够与容纳槽12的侧壁面相贴,这样橡胶片121通过自身的弹力与推料片61的侧壁紧贴,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不会浸入到推料片61与橡胶片121之间,并且橡胶片121能够在混凝土在振实台进行振实的过程中对推料片61起到减振的作用,防止推料片61与橡胶片121之间产生缝隙。

底板1对应齿条62下方的位置处设有弹簧122,弹簧122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的内侧壁和齿条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当齿条62不工作时弹簧122处于不受力的状态。由于在底板1内的齿条62长度较短,这样齿轮64在转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与齿条62分离,当两者分离时,通过弹簧122的回拉使齿条62与齿轮64重新配合上,并且当推料片61将试块顶出之后,松开转轮65,弹簧122回拉带动齿条62回到原位,比较方便。

底板1内设有电热丝14,电热丝14呈蛇形分布在底板1内,这样电热丝14绕开升降推料装置6进行分布,在试块养护的过程中,通过电热丝14对试块进行持续加热,从而减少试块的养护成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电热丝14蛇形分布保证对试块加热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