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功能的橡胶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009发布日期:2019-02-15 20:4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功能的橡胶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功能的橡胶垫。



背景技术:

橡胶板是以橡胶为主体材料,经硫化而制得的具有一定厚度和较大面积的片状产品,简称胶板,胶板系由混炼胶经压延贴合成型或挤出成型,用平板硫化机硫化或用鼓式硫化机连续硫化而制成,由于胶板具有各种硬度、物理机械性能,可在压力不大、温度适中的空气中工作,因此,胶板广泛用于工况企业内厂房地板的铺设,而在一些厂房内在进行生产时,通常会在地面产生一些积水,由于积水的存在,会降低橡胶板表面的摩擦力,工作人员在行走时,极易造成打滑的情况,从而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功能的橡胶垫,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功能的橡胶垫,包括上胶垫与下胶垫,所述上胶垫下端面与所述下胶垫上端面粘接形成橡胶垫本体,上胶垫的顶部均布设置有若干防滑凸,上胶垫在对应所述防滑凸的四周设置有若干漏水孔,下胶垫与上胶垫贴合的一侧沿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漏水孔的位置相对应,下胶垫的底部设置有减振垫;

所述防滑凸呈锥台状,防滑凸的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第一引流槽,所述下胶垫的顶部在对应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二引流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流槽连通,第二引流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漏水孔的上沿连通;

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从左到右向下倾斜的底面,所述下胶垫在对应排水槽右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以将排水槽与下胶垫外侧连通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漏水孔从上至下呈缩口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胶垫与下胶垫粘接而成,在上胶垫上设置有漏水孔,在下胶垫上设置有排水槽,使积水沿漏水孔排到排水槽处,并顺着排水槽外排,有效避免了厂房内地面积水的产生,并且防滑凸上两个引流槽的设置,可有效引导积水排出,提高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功能的橡胶垫,包括上胶垫1与下胶垫2,上胶垫1下端面与下胶垫2上端面粘接形成橡胶垫本体,上胶垫1的顶部均布设置有若干防滑凸11,上胶垫1在对应防滑凸11的四周设置有若干漏水孔12,下胶垫2与上胶垫1贴合的一侧沿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水槽21,排水槽21与漏水孔12的位置相对应,布置在同一直线上的漏水口12的下沿均与排水槽21的位置对应,二者配合,将积水排出,下胶垫2的底部设置有减振垫3,减振垫3为橡胶材质,用于与厂房的地面贴合;

防滑凸11呈锥台状,防滑凸11的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第一引流槽13,下胶垫2的顶部在对应第一引流槽1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引流槽14,第二引流槽14的一端与第一引流槽13连通,第二引流槽14的另一端与漏水孔12的上沿连通;

排水槽21内设置有从左到右向下倾斜的底面,下胶垫2在对应排水槽21右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以将排水槽21与下胶垫2外侧连通的开口22。

橡胶垫本体放置在厂房的地面上,地面在对应开口22的位置设置有排水流道,橡胶垫本体内的积水排出时,顺着地面上的排水流道排出厂房。

漏水孔12从上至下呈缩口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厂房地面上产生积水时,积水会顺着漏水孔12漏至排水槽21处,落在防滑凸11的积水会顺着第一引流槽13流入第二引流槽14,最终将积水引流至漏水孔12,积水流入排水槽21后,由于其底面呈倾斜状,积水会在开口22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