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幕墙面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073发布日期:2019-04-20 03:5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放式幕墙面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放式幕墙面板连接结构,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是指建筑部不承重的外墙护围,通常是由如玻璃、金属板、石板、陶瓷板等各种材质的面板以及面板后的支撑结构组成。支撑结构通常采用铝制衡量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对于铝制等金属材料的开放式建筑幕墙的安装,目前的施工主要采用立柱加横梁形成“井”字形结构再进行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虽然这种施工方式较为成熟,但存在结构比较复杂,安装比较繁琐,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目前幕墙面板之间的连接往往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虽然其防水性能较好,但因与面板材料存在较大差异会对建筑整体的视觉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针对现有建筑幕墙的安装和防水问题,现有专利CN 206245546U提供了一种开放式幕墙系统的防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开放式幕墙系统。该专利通过是设置通过发水胶条密封连接的第一防水结构和第二防水结构,通过二者形成排水腔,很好地解决了幕墙的防水问题,使得幕墙面板之间水平间隙处无需再做二次防水,同时也简化了施工工序。但该技术方案的幕墙仍然是基于横梁立柱组成的“井”型交叉结构。同时,存在所需部件较多,加工不便,安装过程不够简便、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开放式幕墙主要依赖于支撑结构的横梁立柱“井”字型结构存在的安装施工较为繁琐、安装效率偏低、安装成本较高、对施工要求较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放式幕墙面板连接结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放式幕墙面板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面板、垫接件以及紧固部件;所述面板的边缘向同一侧面弯折,在与相邻面板连接处设有用于连接的承接部12和插接部13;所述承接部12通过多次弯折形成平行于插接部13并可与相邻面板的插接部13插接式连接的承接槽 121;所述垫接件2设有可与承接槽121自由端配合的插接口21;所述紧固部件穿过承接槽121 实现承接部12与插接部13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面板的插接部13的宽度大于承接槽121的深度,相邻面板的插接部位形成排水槽4。

优选地,所述承接槽121内插接部13、紧固部件与垫接件2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面板的承接部12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防水结构的防水缺口14。

优选地,承接槽121的底部自由端插接在垫接件2的插接口21内。

更优选地,紧固部件为螺栓或螺钉,螺杆通过螺纹穿过垫接件2的插接口21及插接口21内的承接槽121,螺帽顶端与插接在承接槽121内的相邻面板的插接部13底部过盈配合固定。

更优选地,所述插接口21的截面形状为外宽内窄的楔形结构。

更优选地,所述插接口21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

优选地,垫接件2还设有纵向延伸面22和横向延伸面23。

优选地,所述承接部12为板体11边缘先向垂直于板体平面方向弯折,再依次经过反向弯折、垂直弯折和正向弯折后形成的“己”字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13为板体11边缘先向垂直于板体平面方向弯折,再正向弯折形成的“Z”型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相邻面板之间的承接部、插接部以及紧固部件三者之间的插接式装配连接,大大提高了建筑幕墙的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要求。

幕墙面板的承接部端通过连续弯折形成通槽结构,通过与紧固部件、相邻面板的插接部的连接,形成横向条形支撑结构,能够有效替代横梁结构。该幕墙连接结构可与仅存在立柱 (或主龙骨)的幕墙支撑结构安装,大大降低了幕墙结构成本和施工难度。

幕墙面板可实现无明钉的装配式连接,无需焊接,不会产生明火操作。同时,由于幕墙面板的整体结构统一,安装后幕墙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好。同时,安装过程中也不用使用角码进行连接。

相邻的幕墙面板可通过与插接部与承接部和/或紧固部件的过盈配合连接实现插接处的密封防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幕墙面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垫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含有两个面板的连接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省略紧固件)。

图5为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虚线方框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面板I;2,垫接件;3,面板II;4,排水槽;11,板体;12,承接部;13,插接部; 14,防水缺口;15,侧边;21,插接口;22,纵向延伸面;23,横向延伸面;121,承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幕墙面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和图2可知,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幕墙面板的板体11为矩形,在板体11 的四周边缘向同一侧弯折。其中两个短平行侧边为侧边15,两个长平行侧边分别为承接部12 和插接部13。其中,插接部13为先向垂直板体11方向弯折后再正向弯折,形成类似Z型结构(其中连接平行面的斜面为垂直面)。承接部12为先向垂直板体11方向弯折后,再依次反向弯折、垂直弯折、正向弯折形成的“己”字形结构。承接部12的“己”字形结构底部形成通槽结构,即承接槽121。插接部13底部的插接部位与承接槽121插入式连接。其中,插接部13的插接部位宽度大于承接槽121的深度,二者在连接后会形成供水流通的通道。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垫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3可知,该垫接件2为设有一个槽型的插接口21。同时,在该插接口21的侧面和后面设有横向延伸面23和纵向延伸面22。该插接口21可与承接槽121的底端插接,以提供幕墙整体的结构稳定。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含有两个面板的连接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省略紧固件)。图5为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虚线方框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从图4-6可知,该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幕墙面板(面板I 1和面板II 2)、五个垫接件2以及至少五个紧固螺栓(未显示)。两个相邻的幕墙面板通过承接部12与插接部13插接式连接。承接槽 121的自由端平面与四个呈线性排列的垫接件2的插接口21连接。在承接槽121内插接部13 的插接面、垫接件2插接口21的插接面以及位于两个插接面之间的紧固部件的螺帽三者与承接槽121的两个侧面过盈配合牢固形成一体结构。其中,紧固部件可以为螺栓、螺钉或其他现有已知通过螺纹旋紧方式紧固的部件。其中,紧固部件的螺杆部位穿过插接口21和承接槽 121的底面,以实现对面板和垫接件2的固定。为便于调整安装位置,在安装前承接槽以及垫接件插接口21等部位的螺孔不预先开设,在安装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其中,插接口21的截面形状为外宽内窄的直角梯形结构(如图6)。

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承接槽121与垫接件2和紧固部件之间形成条形槽道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以及合理的连接位置,有效地替代现有幕墙中立柱横梁式支撑结构中的横梁。同时,由于幕墙面板之间采用槽道插接式连接方式,可使安装极为简便,安装效率非常高。同时,由于采用装配式连接无需明火操作,施工安全性也大为提高。

除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外,本领域技术员可根据待安装的建筑墙面或屋面的具体形状、构造等因素,对面板进行常规的调整以便于适应具体安装要求。例如,面板板体的形状采用平行三角形、四边形、梯形或正多边形,以及设有平行对边且相邻能实现互补的其他形状,甚至其他不规则但相邻面板连接可形成整体的形状。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