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5716发布日期:2019-03-15 19:0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槽涂胶装置,具体是一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属于防水防腐保温工程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墙体裂缝是建筑结构的墙体部分产生的开裂现象,按照材料自身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四种,一是混凝土墙体裂缝,二是砖砌体墙体裂缝,三是新型隔墙板裂缝,如GRC板、石膏板裂缝等,四是不同材质墙体产生的裂缝,如混凝土与砖砌体间的开裂,此类裂缝常出现,如施工洞裂缝。

在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中,对于楼顶墙体裂缝进行防水施工,有些较小的且存在渗水的裂缝一般通过涂抹防水胶进行防水,且裂缝的裂口较小同时周围杂质较多,同时防水胶一般装在圆柱状胶袋内,存在挤出的不便性,从而会影响防水胶的粘固效果,进而有些施工人员会先沿着裂缝开设较浅的凹槽然后在涂胶,操作过程中切割墙面扬起的灰尘到处飞扬,同时会落在已经开好的凹槽内,需要再次清理,较耽误时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包括U型板、圆柱筒、开槽吸尘机构和胶水袋推动机构,所述U型板内通过紧固螺栓与U型座固定连接,且U型板一侧竖直安装有圆柱筒,所述开槽吸尘机构包括圆形切刀、扇形框、海绵柱、圆柱筒、第一密封盖和微型气泵,所述圆形切刀转动安装在U型架内底部,且圆形切刀两侧的轴杆分别穿过U型架对应的表面,所述U型架位于扇形框内,且扇形框通过圆形切刀两侧的轴杆与U型架转动连接,所述扇形框一侧表面安装有马达,且马达的轴杆一端安装在圆形切刀上其中一个轴杆的一端,所述海绵柱安装在圆柱筒内,且圆柱筒顶部端口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盖,所述微型气泵安装在第一密封盖顶部表面中间位置,且微型气泵的吸气端口与圆柱筒内部连通,所述圆柱筒内底部通过吸尘管与扇形框内部连通,所述胶水袋推动机构包括圆形活塞、活塞钢管、喷胶头和U型杆,所述圆形活塞滑动安装在活塞钢管内,且活塞钢管顶部端口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盖,所述喷胶头螺纹连接在活塞钢管底部端口上,且喷胶头底部位于U型杆内,所述U型杆两端内侧弹性安装在喷胶头表面对应位置上,且U型杆内中部垂直安装有金属管,所述喷胶头的出胶端口安装有导液管。

优选的,所述U型架顶部通过连接杆与U型座底部连接,且连接杆滑动穿过扇形框顶部。

优选的,所述微型气泵的出气端口通过软管与第二密封盖内部连通,所述软管环形面中部和一端端口均安装有控制阀,且安装在软管一端端口上的控制阀位于第二密封盖的相互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活塞钢管竖直安装在圆柱筒环形面上,且活塞钢管环形面中部垂直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安装有两个电控开关。

优选的,所述喷胶头为圆锥形结构,且喷胶头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插针。

优选的,所述U型板顶部安装有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设计合理,有利于在裂缝上开设凹槽,缓解了开槽灰尘到处飞扬扩散的情况。

2.该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设计合理,采用气动推压胶水袋的方式,达到吸尘结构一处多用的效果,便于防水胶水挤出,有利于边开槽边涂胶防水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扇形框和U型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U型杆和喷胶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型架,2、圆形切刀,3、扇形框,4、连接杆,5、U型座,6、U型板,7、海绵柱,8、第一密封盖,9、圆柱筒,10、微型气泵,11、第二密封盖,12、圆形活塞,13、把手,14、活塞钢管,15、喷胶头,16、U型杆,17、金属管,18、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墙体及地面裂缝防水处理用的开槽涂胶装置,包括U型板6、圆柱筒9、开槽吸尘机构和胶水袋推动机构,所述U型板6内通过紧固螺栓与U型座5固定连接,且U型板6一侧竖直安装有圆柱筒9,所述开槽吸尘机构包括圆形切刀2、扇形框3、海绵柱7、圆柱筒9、第一密封盖8和微型气泵10,所述圆形切刀2转动安装在U型架1内底部,且圆形切刀2两侧的轴杆分别穿过U型架1对应的表面,所述U型架1位于扇形框3内,且扇形框3通过圆形切刀2两侧的轴杆与U型架1转动连接,所述扇形框3一侧表面安装有马达18,且马达18的轴杆一端安装在圆形切刀2上其中一个轴杆的一端,所述海绵柱7安装在圆柱筒9内,且圆柱筒9顶部端口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盖8,所述微型气泵10安装在第一密封盖8顶部表面中间位置,且微型气泵10的吸气端口与圆柱筒9内部连通,所述圆柱筒9内底部通过吸尘管与扇形框3内部连通,所述胶水袋推动机构包括圆形活塞12、活塞钢管14、喷胶头15和U型杆16,所述圆形活塞12滑动安装在活塞钢管14内,且活塞钢管14顶部端口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盖11,所述喷胶头15螺纹连接在活塞钢管14底部端口上,且喷胶头15底部位于U型杆16内,所述U型杆16两端内侧弹性安装在喷胶头15表面对应位置上,且U型杆16内中部垂直安装有金属管17,所述喷胶头15的出胶端口安装有导液管。

所述U型架1顶部通过连接杆4与U型座5底部连接,且连接杆4滑动穿过扇形框3顶部,达到固定连接U型架1的效果;所述微型气泵10的出气端口通过软管与第二密封盖11内部连通,所述软管环形面中部和一端端口均安装有控制阀,且安装在软管一端端口上的控制阀位于第二密封盖11的相互连接处,有利于控制软管内空气流动方向;所述活塞钢管14竖直安装在圆柱筒9环形面上,且活塞钢管14环形面中部垂直安装有把手13,所述把手13安装有两个电控开关,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及控制相应电器元件通电运行;所述喷胶头15为圆锥形结构,且喷胶头15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插针,通过插针安装在喷胶头15内底部中间位置,有利于将圆柱状胶水袋一端捅破;所述U型板6顶部安装有蓄电池,达到供电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启动与内置蓄电池电性连接的马达18运行带动圆形切刀2快速旋转,并使旋转的圆形切刀2靠近墙体或地面裂缝处,此时操作人员手持把手13推动整体沿着裂缝轨迹向前移动,从而有利于在裂缝上开设凹槽,由于圆形切刀2位于扇形框3内且扇形框3底部端口贴靠在裂缝两侧的墙体表面或地面上,同时在启动运行的微型气泵10作用下,使得开槽飞溅的灰尘经吸尘管进入圆柱筒9内,并通过海绵柱7对灰尘进行吸附过滤,且过滤后的空气经软管从其中部打开控制阀将气体排出,从而缓解了开槽灰尘到处飞扬扩散的情况,当操作人员需要边开槽边涂抹胶水时,由于操作人员事先将圆柱状胶水袋放置在活塞钢管14内并将喷胶头15安装在活塞钢管14底部端口,此时操作人员将安装在喷胶头15端口的导液管放置在金属管17内,并使金属管17底部端口倾斜贴靠在已开槽好的且灰尘较少的凹槽内,由于安装有金属管17的U型杆16与喷胶头15弹性连接,从而保证了金属管17底部端口紧贴在凹槽内,此时操作人员关闭软管中部控制阀且打开软管一端的控制阀,使得过滤后的气体进入第二密封盖11内部与圆形活塞12之间的空间内,且在气体不断膨胀的作用下,圆形活塞12在活塞钢管14内向下移动,并推动圆柱状胶水袋顶部向下缓慢挤压,采用气动推压胶水袋的方式,达到吸尘结构一处多用的效果,便于防水胶水挤出,使得圆柱状胶水袋内的胶水经喷胶头15、导液管及金属管17涂抹在对应的凹槽内,通过将整体沿着开槽轨迹移动,达到将开好的凹槽全部涂抹上胶水的效果,有利于边开槽边涂胶防水胶,提高了工作效率。

微型气泵10采用深圳华创科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7A12D60R52微型气泵,其电源和配套电路均由厂家提供。

马达18采用东莞东弘机电有限公司提供的BLDC86马达,其电源和配套电路均由厂家提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