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衬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970发布日期:2019-11-08 23:5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衬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衬模。



背景技术: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具有很多传统建筑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通常意义的″反打″是在平台座或平钢模的底模上预铺各种花纹的衬模,使墙板的外皮在下面,内皮在上面,与″正打″正好向反,这种工艺可以在浇注外墙混凝土墙体的同时一次将外饰面的各种线型及质感带出来,其建筑效果与墙板质量都是″正打″所不能比拟的。预制外墙瓷砖反打,其实质就是将建筑外墙用瓷砖在工厂事先打到混凝土的表面,形成一体的建筑预制构件,优点是表面平整、附着牢固、省时省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衬模,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过程中进行砖缝胶条、瓷砖定位安装时操作过于繁琐,重复利用率低等导致的效率低、成本高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衬模,其由多块衬模单元在水平方向上拼接形成一平面,相邻两块衬模单元彼此抵接且抵接处贴胶固定,每块所述衬模单元由PVC软胶一体成型且包括多个连接形成一平面并用于固定瓷砖的网格框,每个所述网格框呈矩形且每边边长比所述瓷砖对应的边长小1-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每块所述衬模单元包括10-20个所述网格框。

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改进的好处为,每块所述衬模单元由相当数量的网格框后,其覆盖面积相对较大,则在拼接形成衬模时,需要粘接的次数减少,拼成衬模的速度大大增加。

进一步,所述网格框的每一边框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以使所述网格框用于固定所述瓷砖的模腔呈上大下小的梯台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改进的好处为,方便脱模,脱模时阻力小,避免脱模时损伤衬模单元。

进一步,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边比下底边长1-4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改进的好处为,方便脱模。

进一步,所述等腰梯形上底边的长度为2-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改进的好处为,上底边的长度决定了砖缝的长度,根据设计需要可适当调整等腰梯形上底边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衬模单元提前做好,再生产外墙进行反打工艺时可直接将衬模单元进行组装形成与设计要求一致的尺寸。相比较现有技术工人去一条一条去粘砖缝胶条再安装面砖人工成本大量降低;

2、本技术在构件脱模后每个衬模单元还可以重复利用,进行下一面墙的安装与现有砖缝胶条一次利用相比更加绿色也节约成本,而且衬模单元本身还可裁剪,拼接时更加方便,适用性好;

3、整体外观方面本技术是用模具来固定面砖,所以每块砖间距都十分标准,而现有技术是人工贴胶条方式人为误差较大,导致整体外观方面新技术也更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衬模的一个衬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个衬模单元拼接形成一块较大的衬模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衬模单元;2.网格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衬模,其由多块衬模单元1在水平方向上拼接形成一平面,相邻两块衬模单元1彼此抵接且抵接处贴胶固定,每块所述衬模单元1由PVC软胶一体成型且包括多个连接形成一平面并用于固定瓷砖的网格框2,每个所述网格框2呈矩形且每边边长比所述瓷砖对应的边长小1-2mm。

考虑到瓷砖可能存在尺寸误差所以将网格框的每边边长设计的小于瓷砖尺寸,且衬模材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在瓷砖装入后可以确保每一块都与模具紧密连接在一起。瓷砖嵌设于网边框的上部,故网格框呈矩形具体可理解为其上部开口呈基本呈矩形状。

进一步,每个所述衬模单元1包括10-20个所述网格框2。

进一步,所述网格框2的每一边框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以使所述网格框2用于固定所述瓷砖的模腔呈上大下小的梯台状。

进一步,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边比下底边长1-4mm。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未显示出等腰梯形状边框,因为其上底边与下底边长度相差较小,在图中不便显示。

进一步,所述等腰梯形上底边的长度为2-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