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投料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7596发布日期:2019-08-23 22:22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投料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投料口。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和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

搅拌混凝土时,一般情况下先加入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现有技术中,在混凝土搅拌装置中通常只开设有一个投料口,若投料口的开口较大,投入粉料时粉尘容易扬起,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同时污染施工环境;若投料口的开口较小,虽可减少扬尘,却不便于颗粒较大的骨料投入,适用性不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投料口,适用于投入骨料和粉料的不同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投料口,包括料桶和开设于料桶侧壁的投料口,所述料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可完全覆盖投料口的投料盖,所述料桶和投料盖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可将投料盖分别固定于投料口部分暴露和投料口完全暴露的两个高度,所述投料口部分暴露时用于投入粉料,完全暴露时用于投入骨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投入骨料时,可滑动投料盖至使投料口完全暴露的高度,并通过定位机构固定,便于石子和砂投入;在需要投入粉料时,可将投料盖拉动至使投料口部分暴露的高度,并通过定位机构固定,此时投料口的开口较小,工作人员可投入水泥且减少扬尘;上下滑动的投料盖相较于左右滑动,形成的投料口开口形状更适用于投料;厂家无需另外开设尺寸较小的投料口,仅需在投料口添加投料盖,便于生产加工,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投料完毕后,投料盖可将投料口完全密封,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避免杂质落入料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桶上端的侧壁呈倾斜设置,所述料桶倾斜部分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投料口开设于料桶倾斜的侧壁,所述投料盖于该侧壁上下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投料口开设于倾斜的侧壁,相较开设于竖直的侧壁,令工作人员投料更为方便,且投料口位于料桶的上端,提高了桶内空间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料盖于下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滚轮,所述料桶开设有可供滚轮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可供滚轮滑动至投料盖将投料口完全暴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克服滚动摩擦力使物体运动需要的力比克服滑动摩擦力所需的力小得多,滚轮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投料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滚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连接于投料盖的铰接耳,两个所述铰接耳之间固定连接有贯穿滚轮且与滚轮形成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两个铰接耳的外侧,所述滑槽的两相对侧壁开设有可供转轴滑动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将转轴限位,从而使滚轮始终在滑槽中滚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槽底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投料盖于下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滑槽的槽底相抵接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凹槽内并可在槽内滑动的限位板、设置于限位板与凹槽槽底之间的限位弹簧,所述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防止限位板滑出凹槽的限位环,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有可伸出限位环开口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卡入第一定位槽时,所述投料盖固定于投料口部分暴露的高度,所述限位块卡入第二定位槽时,投料盖固定于投料口完全暴露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推动投料盖,当将定位块推动至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处时,限位块伸出限位环,卡入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将投料盖分别固定于投料口部分暴露和完全暴露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料盖由透明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便于工作人员查看料桶内粉料和骨料的添加高度和混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料盖的上端面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投料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料口于边沿处设置有朝向料桶内部的投料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投料道在粉料和骨料投入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当粉料扬起时会首先附着于投料道的内壁,难以逸出投料口,进一步减少扬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工作人员在投入骨料时,可滑动投料盖至使投料口完全暴露的高度,并通过定位机构固定,便于石子和砂投入,在需要投入粉料时,可将投料盖拉动至使投料口部分暴露的高度,并通过定位机构固定,此时投料口的开口较小,工作人员可投入水泥且减少扬尘;

2.上下滑动的投料盖相较于左右滑动,形成的投料口开口形状更适用于投料;

3.投料道对粉料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当粉料扬起时会首先附着于投料道的内壁,难以逸出投料口,进一步减少扬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投料口部分暴露的状态;

图2是实施例不包括投料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投料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料桶;11、投料口;12、滑槽;121、限位槽;122、第一定位槽;123、第二定位槽;2、投料盖;3、定位机构;31、限位板;32、限位弹簧;33、限位环;34、限位块;4、滚轮;5、铰接耳;6、转轴;7、定位块;71、凹槽;8、把手;9、投料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投料口,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料桶1和开设于料桶1侧壁的投料口11。料桶1上端的侧壁呈倾斜设置,料桶1倾斜部分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投料口11开设于料桶1倾斜的侧壁,相较开设于竖直的侧壁,令工作人员投料更为方便,且投料口11位于料桶1的上端,提高了桶内空间的利用率。

如图1和图4所示,料桶1滑动连接有可完全覆盖投料口11的投料盖2,投料盖2于其所在的侧壁上下滑动,料桶1和投料盖2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3,定位机构3可将投料盖2分别固定于投料口11部分暴露和投料口11完全暴露的两个高度,投料口11部分暴露时用于投入粉料,完全暴露时用于投入骨料。

工作人员在投入骨料时,可滑动投料盖2至使投料口11完全暴露的高度,并通过定位机构3固定,便于石子和砂投入;在需要投入粉料时,可将投料盖2拉动至使投料口11部分暴露的高度,并通过定位机构3固定,此时投料口11的开口较小,工作人员可投入水泥且减少扬尘。

上下滑动的投料盖2相较于左右滑动,形成的投料口11开口形状更适用于投料。厂家无需另外开设尺寸较小的投料口11,仅需在投料口11添加投料盖2,便于生产加工,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投料完毕后,投料盖2可将投料口11完全密封,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避免杂质落入料桶1。

投料盖2可以由PMMA、PS、PC等透明材料制成,便于工作人员查看料桶1内粉料和骨料的添加高度和混合状态。投料盖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把手8,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投料盖2。

如图2和图3所示,投料盖2于下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滚轮4,每个滚轮4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连接于投料盖2的铰接耳5,两个铰接耳5之间固定连接有贯穿滚轮4且与滚轮4形成转动连接的转轴6,转轴6延伸至两个铰接耳5的外侧。料桶1开设有可供滚轮4滑动的滑槽12,滑槽12的长度可供滚轮4滑动至投料盖2将投料口11完全暴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克服滚动摩擦力使物体运动需要的力比克服滑动摩擦力所需的力小得多,滚轮4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投料盖2。

如图4和图5所示,滑槽12的两相对侧壁均开设有可供转轴6滑动的限位槽121,限位槽121将转轴6限位,从而使滚轮4始终在滑槽12中滚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滑槽12的槽底均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22和第二定位槽123,投料盖2于下端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可与滑槽12的槽底相抵接的定位块7。

如图1和图4所示,定位块7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71,定位机构3包括设置于凹槽71内并可在槽内滑动的限位板31、固定连接于限位板31与凹槽71槽底之间的限位弹簧32。凹槽71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防止限位板31滑出凹槽71的限位环33,限位板31固定连接有可伸出限位环33开口的限位块34。

工作人员推动投料盖2,当将定位块7推动至第一定位槽122处时,限位块34伸出限位环33,卡入第一定位槽122,将投料盖2固定于投料口11部分暴露的高度;当将定位块7推动至第二定位槽123处时,限位块34伸出限位环33,卡入第二定位槽123,将投料盖2固定于投料口11完全暴露的高度。

如图2和图5所示,投料口11于边沿处固定连接有朝向料桶1内部的投料道9。投料道9在粉料和骨料投入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当粉料扬起时会首先附着于投料道9的内壁,难以逸出投料口11,进一步减少扬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