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7076发布日期:2019-07-10 09:13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厂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跨度大面积的工业厂房中,涉及到若干个子系统,主要有:刚架系统、厂房基础系统、屋面系统、吊车梁系统、墙皮系统。工业厂房的主体结构由这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辅相成,各有联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厂房体系。

为了更好地传递刚架系统的水平力,需要在刚架柱之间设置柱间支撑。柱间支撑能够增加厂房的侧向刚度,从而有效地控制厂房的水平位移。如果厂房的柱距较大,并且跨间又设置有柱间支撑时,如果通过直接设置墙皮柱减小柱距,则会使柱间支撑和墙皮柱在空间上碰撞,相互影响。

一般的做法是不设置墙皮柱而选择加强该跨的墙面檩条。但是如果直接加大该跨间的墙面檩条的截面高度,则会导致该跨间的墙面和其他跨间的墙面不在一个平面内,使墙皮系统整体上不美观,且墙面檩条的数量也较多,加大截面高度会是工程成本大幅度增加。如果保持墙面檩条的高度不变,而选择改变墙面檩条的截面形式,选用强度刚度更高的墙面檩条,例如,采用高频焊接H型钢代替冷弯薄壁C形钢,此种做法造价较高,而且采用不同的施工方式使施工难度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旨在避免柱间支撑与墙皮柱在空间上的碰撞,同时减小两刚架柱之间的连接跨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包括刚架柱、柱间支撑以及墙皮柱,其中,

所述刚架柱设置有两根且两刚架柱竖向平行布置,墙皮柱竖向布置且位于两刚架柱之间,柱间支撑包括四个支撑部,四个支撑部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墙皮柱两侧,同一组的两个支撑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墙皮柱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刚架柱的上端和下端。

优选地,所述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两所述刚架柱之间的天沟架,天沟架的两端分别与两刚架柱的顶端连接,墙皮柱垂直连接在所述天沟架下方。

优选地,两所述刚架柱之间还设置有多根墙面檩条,多根所述墙面檩条分别对称设置在墙皮柱的两侧,墙面檩条的一端连接墙皮柱,墙面檩条的另一端连接刚架柱。

优选地,所述墙皮柱为H型钢结构,墙皮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翼缘板以及与两翼缘板中部连接的腹板,腹板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翼缘板平行设置,四个支撑部通过连接板与墙皮柱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位于两翼缘板中间。

优选地,所述墙皮柱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两加劲板,两所述加劲板分别水平对称设置在腹板两侧,位于腹板同侧的加劲板将连接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所述连接刚架柱上端的支撑部连接位于所述加劲板上方的连接板,所述连接刚架柱下端的支撑部连接位于所述加劲板下方的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管以及位于支撑管端部的节点板,所述节点板与连接板连接,支撑管与墙皮柱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还设置有封口板,该封口板设置在支撑管的端部用以对支撑管封口处理。

优选地,所述节点板的两侧边与支撑管的轴线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

优选地,四个所述支撑部呈X型结构,且两斜向的支撑部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便于支撑力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通过在两根刚架柱的跨间设置墙皮柱,从而缩小了两根钢架柱之间的连接跨度,且通过在两跟刚架柱之间设置柱间支撑,柱间支撑设置在墙皮柱两侧,并连接在墙皮柱和刚架柱之间,有效的避免了柱间支撑与墙皮柱在空间上碰撞。同时,也满足了采用柱间支撑加强厂房侧向刚度避免厂房出现侧向位移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中柱间支撑与墙皮柱的细节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中单个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刚架柱,2-墙皮柱,21-腹板,22-翼缘板,3-支撑部,31-支撑管,32-节点板,33-封口板,4-天沟架,5-墙面檩条,6-连接板,7-加劲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5,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包括刚架柱1、柱间支撑以及墙皮柱2,其中,

刚架柱1设置有两根且两刚架柱1竖向平行布置,墙皮柱2竖向布置且位于两刚架柱1之间,柱间支撑包括四个支撑部3,四个支撑部3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墙皮柱2两侧,同一组的两个支撑部3的一端连接在墙皮柱2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刚架柱1的上端和下端。

也就是说墙皮柱2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支撑部3,两个支撑部3与墙皮柱2连接的一端均支撑在墙皮柱2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另一端分别连接位于同侧的刚架柱1的上端和下端。从而既能够解决柱间支撑与墙皮柱2的空间干涉,同时能够满足柱间支撑加强厂房侧向刚度避免厂房出现侧向位移的目的,并且也减小了厂房的跨间距离。

为了进一步加强厂房的侧向刚度,本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两刚架柱1之间的天沟架4,天沟架4的两端分别与两刚架柱1的顶端连接,墙皮柱2垂直连接在天沟架4下方。墙皮柱2位于天沟架4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亦即位于两刚架柱1中间,且墙皮柱2的上端与天沟架4连接,以达到结构对称力学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1,两刚架柱1之间还设置有多根墙面檩条5,多根墙面檩条5分别对称设置在墙皮柱2的两侧,墙面檩条5的一端连接墙皮柱2,墙面檩条5的另一端连接刚架柱1,从而墙面檩条5只需横跨半个跨距,承受的载荷也相应得到减小,从而能够使用截面更小的墙面檩条5。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墙皮柱2为H型钢结构,墙皮柱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翼缘板22以及与两翼缘板22中部连接的腹板21,腹板21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与翼缘板22平行设置,四个支撑部3通过连接板6与墙皮柱2连接。为了使结构对称受力稳定,连接板6位于两翼缘板22中间。

参照图2,为了加强连接板6与墙皮柱2的连接强度,墙皮柱2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两加劲板7,两加劲板7分别水平对称设置在腹板21两侧,位于腹板21同侧的加劲板7将连接板6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结合参照图2和图3,连接刚架柱1上端的支撑部3连接位于加劲板7上方的连接板6,连接刚架柱1下端的支撑部3连接位于加劲板7下方的连接板6。四个支撑部3呈X型结构,且两斜向的支撑部3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便于支撑力的传递。

施工时,先在墙皮柱2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确定好加劲板7与连接板6的装配位置。在位置确定好后,焊接加劲板7,将两块加劲板7水平焊接在墙皮柱2的腹板21两侧,加劲板7的三条侧边分别与腹板21以及两块翼缘板22焊接牢固。然后,再竖直焊接连接板6,在腹板21两侧的加劲板7上、下两侧均焊接连接板6。最后,连接板6的两条垂直侧边分别与腹板21及加劲板7焊接成一体。亦即,连接板6所在的平面同时垂直与加劲板7所在的平面以及腹板21所在的平面。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施工,支撑部3包括支撑管31以及位于支撑管31端部的节点板32,节点板32与连接板6连接,支撑管31与墙皮柱2连接。节点板32与连接板6通过安装螺栓采用角焊缝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支撑部3还设置有封口板33,该封口板33设置在支撑管31的端部用以对支撑管31封口处理。节点板32的两侧边与支撑管31的轴线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从而保证设置节点板32连接后的受力强度。

支撑管31为管状结构,施工时,对其位于墙皮柱2一侧的端头进行开豁口处理,豁口位于支撑管31的侧壁上,豁口的宽度与节点板32厚度保持一致,延伸方向与支撑管31延伸方向一致。然后将节点板32插入豁口,并保持整体装配后节点板32和支撑部3的受力方向一致,然后焊接成一体。在施工完毕节点板32后,采用半圆形封口板33将支撑管31的端头进行封口焊接处理,封口板33与支撑管31采用角焊缝进行围焊,以更好的保证封口的严密性,从而有效避免水汽和灰尘进入支撑管31,从而延长支撑管3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柱间支撑的厂房跨间结构,通过在两根刚架柱1的跨间设置墙皮柱2,从而缩小了两根钢架柱之间的连接跨度,且通过在两跟刚架柱1之间设置柱间支撑,柱间支撑设置在墙皮柱2两侧,并连接在墙皮柱2和刚架柱1之间,有效的避免了柱间支撑与墙皮柱2在空间上碰撞。同时,也满足了采用柱间支撑加强厂房侧向刚度避免厂房出现侧向位移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