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高地区双回线路的耐张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5397发布日期:2019-07-17 06:30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高地区双回线路的耐张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限高地区双回线路门型耐张塔。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线路走廊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线路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因数。在线路走廊拥挤地段、城市周边等地区,电力线路星罗棋布,往往会出现两条线路路径交叉的情况,甚至线路路径需要从有限高要求的地段经过。以两条线路路径交叉为例,以往工程中,一般采用跨越或钻越两种方式来解决线路路径交叉的问题。跨越方式一般用在已建线路电压等级较低、塔高较低,跨越线路电压等级较高这种情况。钻越方式一般用在已建线路电压等级较高,钻越线路电压等级较低这种情况。对于城市周边以及线路走廊拥挤地区,新建线路往往需要钻越已建的更高电压等级的线路,因为已建线路弧垂高度的限制,线路路径往往受钻越位置的制约,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

国内以往工程中,对于双回线路的钻越耐张塔一般采用两个单回路设计,单回线路门型耐张塔一般采用三相导线水平排列的酒杯型塔设计。这种方法需要将同塔双回路分成两个单回路建设,而两条单回线路占用的走廊宽度比原来的双回路会增加很多,在本身路径已经非常拥挤的情况下,还需要找到两个单回线路的钻越位置势必较为困难;同时,三相导线水平排列设计的酒杯型耐张塔重量较大,工程费用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工程建设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限高地区双回线路门型耐张塔,不仅能够解决同塔双回线路钻越其它电压等级线路时出现的塔高问题,还能够在其它有限高要求的工程中使用(比如:机场等),具有降低塔高、节省走廊、降低造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限高地区双回线路的耐张塔,包括横担和两个铁塔主柱;铁塔主柱的下端与基础连接,横担水平设置在两个铁塔主柱的顶部,横担的两端位于铁塔主柱的两侧,I回线路与II回线路对称设置在横担上;

横担的下方设置有多个跳线挂点,I回线路和II回线路中的V型跳线串对称悬挂在横担的下方,横担的下方间隔设置有多个导线挂点,I回线路和II回线路中的三相导线分别与导线挂点连接,横担的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地线挂点,I回线路和II回线路中的地线分别与地线挂点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担包括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中部横担和两个悬臂横担;中部横担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铁塔主柱的顶部连接,两个悬臂横担分别与一个铁塔主柱的外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悬臂横担的底部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置一个跳线挂点,中部横担的底部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置一个跳线挂点,悬臂横担的三个跳线挂点上悬挂两个V型跳线串,中部横担的三个跳线挂点上悬挂两个V型跳线串。

优选的,六个V型跳线串沿耐张塔的中心对称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的,悬臂横担的底部还间隔设置有两个导线挂点,中部横担的底部沿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导线挂点,每回线路中的三相线,其中一相与中部横担的导线挂点连接,其余两相分别与悬臂横担的两个导线挂点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担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四个地线架,双回线路中的四个地线分别设置在与地线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线架的顶部设置有挂架,该挂架端部为地线挂点,地线与地线挂点连接。

优选的,所述铁塔主柱包括变坡主柱和设置其上端的直柱,变坡主柱的下端与基础连接,横担与直柱的顶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限高地区双回线路门型耐张塔,将双回线路对称且水平布置于耐张塔两侧,回线路中的三相导线采用水平排列布置,跳线与导线悬挂于同一横担且位于同一高度,无需再另行设置跳线架,有效降低杆塔高度,最大限度的满足限高要求,与传统的鼓型或伞型同塔双回铁塔相比,在降低塔高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避免了增加线路走廊宽度,进一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难度,具有节省走廊、节省工期的优点。

其次,由于六相导线均采用水平排列,边导线间距较大,采用传统的两根地线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在双回路杆塔上设置四根地线,可满足防雷要求,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限高地区双回线路门型耐张塔布置图;

图2为导线挂点、地线挂点及跳线挂点的分布图。

图中:1-变坡主柱;2-直柱;3-中部横担;4-悬臂横担;5-三角形横担;6-地线架;8-第一跳线挂架;9-第二跳线挂架;12-A1导线挂点;13-B1导线挂点;14-C1导线挂点;15-地线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图如1所示,一种限高地区双回线路门型耐张塔,该耐张塔为对称结构,包括两个用于支撑铁塔荷载的构件的铁塔主柱,铁塔主柱包括变坡主柱1和直柱2,直柱2设置在变坡主柱1的上端,铁塔主柱的顶部水平设置有一横担。

横担包括中部横担3和两个悬臂横担4,中部横担3位于两个铁塔主柱之间,中部横担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直柱2的顶部连接,两个悬臂横担分别位于两个铁塔主柱的外侧,两个悬臂横担分别与直柱2的顶部的外侧连接,中部横担3和两个悬臂横担4位于统一水平直线上。

中部横担3下方设置第二跳线挂架9,中部横担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跳线挂点,第二跳线挂架9与相邻的一个跳线挂点分别悬挂一个“V”型跳线串。

悬臂横担4下方设置第一跳线挂架8,用于悬挂跳线串,悬臂横担4端部设置有三角形横担5,用于连接最外侧V型跳线串的一肢,三角形横担5的端部设置一个跳线挂点,悬臂横担4与直柱的结合点设置有一个跳线挂点,该跳线挂点和第一跳线挂架8上悬挂一个V型跳线串,第一跳线挂架8和三角形横担5上跳线挂点上悬挂一个V型跳线串。

横担的下方对称设置两个回路导线挂点,用于连接两个回路的三相导线,每个回路包括三个导线挂点,第一回路包括A1导线挂点12、B1导线挂点13和C1导线挂点14;第一回路包括A2导线挂点、B2导线挂点和C2导线挂点。

A1导线挂点12和A2导线挂点对称设置在中部横担3的下方,B1导线挂点13和C1导线挂点14设置一个悬臂横担4的下方,B2导线挂点和C2导线挂点设置另一个悬臂横担4的下方。

横担的上方沿耐张塔的垂直中心对称设置有四个地线架6,两个铁塔直柱2的上方分别设置一地线架6,两个悬臂横担4的上方分别设置一地线架6;地线架6的上端设置有凸台,该凸台为地线挂点15,地线架6倾斜设置,地线挂点为鸟嘴状。

参见图2,I回线路和II回线路对称布置于耐张塔中心线两侧。

I回线路中的A1、B1、C1三相导线均水平布置于横担下方同一高度处,分别与A1导线挂点12、B1导线挂点13和C1导线挂点14连接;II回线路中的A2、B2、C2三相导线均水平布置于横担下方同一高度处,分别与A2导线挂点、B2导线挂点和C2导线挂点连接。

四根地线分别连接于四个地线架6的地线挂点上。

由于I回线路和II回线路对称设置,下面以I回线路中的三相跳线为例说明如下:A1的V型跳线串左肢与A2的V型跳线串右肢连接于第二跳线挂架9处,A1的V型跳线串右肢连接于中部横担3与铁塔主柱交汇处的跳线挂点处;

B1的V型跳线左肢连接于悬臂横担4与铁塔主柱交汇处,B1的V型跳线右肢和C1的V型跳线串左肢连接于第一跳线挂架,C1的V型跳线串右肢连接于三角形横担端部的跳线挂点上。

该耐张塔采用双柱设计,其为左右对称布置,整体外形呈门型;I回线路与II回线路以铁塔中心为左右对称布置;I回线路和II回线路中的三相导线均采用水平布置,跳线串采用V型串设计,V型跳线串呈水平排列布置,两回线路的跳线以铁塔中心呈左右对称布置;由于导线呈水平排列,本塔型设置四根防雷地线,地线挂点分别对称位置。

耐张塔包括与基础连接的变坡主柱1和与横担连接的直柱2,横担设置两相导线和跳线挂点,横担中部设置跳线挂架用作V型跳线串一侧挂点;悬臂横担4承受两相导线和两个跳线,悬臂横担的下方设置跳线挂架用作跳线V串一侧挂点;在臂横担4端部设置三角形横担5,用于承受V型跳线串一侧挂点;铁塔主柱上方设置一地线架6,端部呈鸟嘴状用作地线挂点。

该限高地区双回线路门型耐张塔的呼称高度为17000mm,铁塔总高度为21500mm,两个铁塔主柱的中心距离为16900mm,横担到地面的距离为170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有的有益效果:

首先,该限高地区双回线路门型耐张塔,两回线采用水平排列对称布置于铁塔两侧,与传统的鼓型或伞型同塔双回铁塔相比,在降低塔高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与以往方案相比,可以有效减小走廊宽度,降低了工程建设难度。

同时,每回线中的三相导线采用水平排列布置,跳线与导线悬挂于同一横担、同一高度,无需再另行设置跳线架,进一步有效降低杆塔高度,最大限度的满足高度要求。

其次,由于六相导线均采用水平排列,边导线间距较大,采用传统的两根地线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双回路杆塔上设置四根地线,可满足防雷要求,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本实用新型塔型可以有效降低双回路杆塔高度,最大程度的满足限高要求,同时避免了增加线路走廊宽度,有效降低工程建设难度,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合理、形式简单、降低塔高、节省走廊、节约资源等优点,能够减低工程建设难度、节省走廊、节省工期等优点,能够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