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239发布日期:2019-05-24 21:1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房屋建筑规模十分巨大,近几年每年建成房屋达16亿—20亿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建筑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我国历史上,这几十年是房屋建设高潮期。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城市建设的进程,城市可用土地面积逐年降低。为了适应这一现象,城市新增商用、住宅建筑中高层建筑占了很大的比重。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楼体外侧剪力墙尚未浇注时,楼层内施工是较为危险的,工人容易发生高空坠落,影响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楼体外侧剪力墙尚未浇注时,楼层内施工是较为危险的,工人容易发生高空坠落,影响施工安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包括若干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两个柱体固定槽,柱体固定槽的横截面为凹形,两个柱体固定槽相对的端面平行设置,两个柱体固定槽的槽体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两个柱体固定槽之间设置有横向防护杆,柱体固定槽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护杆端部槽,横向防护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其中一个柱体固定槽的防护杆端部槽内;相邻的两组两组防护组件之间设置有纵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的两端与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的横向防护杆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柱体固定槽分别卡于相邻的两根楼体立柱上,通过横向防护杆对柱体固定槽进行支撑并将柱体固定槽卡于楼体立柱上。本申请中可以将多组防护组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这样可以提高防护的高度,增加防护面积。本申请中,横向防护杆对楼层侧部的敞开空间提供横向的防护,纵向支撑杆对楼层侧部的敞开空间提供纵向的防护,横向防护杆和纵向支撑杆形成纵横的防护网,增加了对楼层侧部敞开空间的防护效果。纵向支撑杆还可以在纵向上支撑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之间的距离,提高整体的纵向支撑强度。柱体固定槽的横截面为凹形,柱体固定槽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分别卡于建筑立柱平行的两个侧面上,防护组件在受到朝向楼体外部和朝向楼体内部的力时,柱体固定槽均能对横向防护杆的两端提供有效的定位支撑。

优化的,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所述柱体固定槽内部设置有辅助支撑槽,辅助支撑槽的形状与柱体固定槽配合设置,辅助支撑槽与柱体固定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内部固定板,内部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辅助支撑槽、柱体固定槽固定焊接。

本申请中的柱体固定槽可以采用金属折弯板来制作,但是金属折弯板的抗变形能力较低,为了提高防护组件两端的支撑力,本申请中设置了辅助支撑槽。辅助支撑槽通过内部固定板固定于柱体固定槽内部,这样辅助支撑槽和柱体固定槽形成了两层双层支撑体,能够承受的变形力增加,提高了防护组件的抗冲击性。

优化的,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所述相邻的两个内部固定板成钝角夹角设置。

相邻的两个内部固定板成钝角夹角设置使得辅助支撑槽和柱体固定槽之间形成了若干个三角形的金属框架,在物理学中,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最高的,这样就提高了辅助支撑槽和柱体固定槽的整体抗变形力。

优化的,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所述辅助支撑槽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弹性金属质的弹性挤压条,弹性挤压条的横截面为弧形,弹性挤压条的弧形开口朝向辅助支撑槽内表面设置。

在辅助支撑槽卡于建筑立柱上之后,弹性挤压条受到压力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挤压条的弹性恢复力可以对建筑立柱施加压力,这样就增加了辅助支撑槽与建筑立柱之间的接触摩擦,可以防止辅助支撑槽在建筑立柱上滑动。

优化的,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所述横向防护杆包括横向套筒和两根横向边轴,横向边轴的一端插接于横向套筒内,横向边轴的另一端插接于防护杆端部槽被并与防护杆端部槽螺纹连接;所述横向边轴上套接有横向螺纹套,横向螺纹套与横向边轴螺纹连接并与横向套筒端部接触。

本申请中,将横向防护杆设置为由横向套筒和两根横向边轴组成的形式。在组装过程中,先将两根横向边轴套于横向套筒的两端内并调整横向防护杆的整体长度,然后将横向边轴的端部螺纹连接于防护杆端部槽内,这样横向防护杆的长度得以固定,通过旋转横向螺纹套将横向套筒的位置固定。本申请中的横向防护杆长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空间,并且操作简便。

优化的,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所述纵向支撑杆包括纵向套筒和两根纵向边轴,纵向边轴的一端插接于纵向套筒内,纵向边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支撑槽,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的横向防护杆分别卡于两根纵向边轴的支撑槽内;所述纵向边轴上套接有纵向螺纹套,纵向螺纹套与纵向边轴螺纹连接并与纵向套筒端部接触。

本申请中,纵向支撑杆长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空间高度的需要,适应性广。

优化的,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两个柱体固定槽之间设置有两根横向防护杆,两根横向防护杆平行设置。

两根横向防护杆与两个柱体固定槽形成了一个方形的结构,相对于单根的横向防护杆,方形的结构抗扭性能更强,增加了防护的牢固度。

优化的,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的柱体固定槽固定连接。

连接板与纵向支撑杆协同作用,分别支撑柱体固定槽和横向防护杆,增加了支撑效果和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柱体固定槽分别卡于相邻的两根楼体立柱上,通过横向防护杆对柱体固定槽进行支撑并将柱体固定槽卡于楼体立柱上。本申请中可以将多组防护组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这样可以提高防护的高度,增加防护面积。本申请中,横向防护杆对楼层侧部的敞开空间提供横向的防护,纵向支撑杆对楼层侧部的敞开空间提供纵向的防护,横向防护杆和纵向支撑杆形成纵横的防护网,增加了对楼层侧部敞开空间的防护效果。纵向支撑杆还可以在纵向上支撑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之间的距离,提高整体的纵向支撑强度。柱体固定槽的横截面为凹形,柱体固定槽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分别卡于建筑立柱平行的两个侧面上,防护组件在受到朝向楼体外部和朝向楼体内部的力时,柱体固定槽均能对横向防护杆的两端提供有效的定位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装配式防护装置,包括若干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两个柱体固定槽1,柱体固定槽1的横截面为凹形,两个柱体固定槽1相对的端面平行设置,两个柱体固定槽1的槽体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两个柱体固定槽1之间设置有横向防护杆2,柱体固定槽1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护杆端部槽3,横向防护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其中一个柱体固定槽1的防护杆端部槽3内;相邻的两组两组防护组件之间设置有纵向支撑杆5,纵向支撑杆5的两端与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的横向防护杆2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柱体固定槽1分别卡于相邻的两根楼体立柱上,通过横向防护杆2对柱体固定槽1进行支撑并将柱体固定槽1卡于楼体立柱上。本申请中可以将多组防护组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这样可以提高防护的高度,增加防护面积。本申请中,横向防护杆2对楼层侧部的敞开空间提供横向的防护,纵向支撑杆5对楼层侧部的敞开空间提供纵向的防护,横向防护杆2和纵向支撑杆5形成纵横的防护网,增加了对楼层侧部敞开空间的防护效果。纵向支撑杆5还可以在纵向上支撑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之间的距离,提高整体的纵向支撑强度。柱体固定槽1的横截面为凹形,柱体固定槽1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分别卡于建筑立柱平行的两个侧面上,防护组件在受到朝向楼体外部和朝向楼体内部的力时,柱体固定槽1均能对横向防护杆2的两端提供有效的定位支撑。

所述柱体固定槽1内部设置有辅助支撑槽6,辅助支撑槽6的形状与柱体固定槽1配合设置,辅助支撑槽6与柱体固定槽1之间设置有若干内部固定板7,内部固定板7的两端分别与辅助支撑槽6、柱体固定槽1固定焊接。

本申请中的柱体固定槽1可以采用金属折弯板来制作,但是金属折弯板的抗变形能力较低,为了提高防护组件两端的支撑力,本申请中设置了辅助支撑槽6。辅助支撑槽6通过内部固定板7固定于柱体固定槽1内部,这样辅助支撑槽6和柱体固定槽1形成了两层双层支撑体,能够承受的变形力增加,提高了防护组件的抗冲击性。

所述相邻的两个内部固定板7成钝角夹角设置。相邻的两个内部固定板7成钝角夹角设置使得辅助支撑槽6和柱体固定槽1之间形成了若干个三角形的金属框架,在物理学中,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最高的,这样就提高了辅助支撑槽6和柱体固定槽1的整体抗变形力。

所述辅助支撑槽6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弹性金属质的弹性挤压条8,弹性挤压条8的横截面为弧形,弹性挤压条8的弧形开口朝向辅助支撑槽6内表面设置。

在辅助支撑槽6卡于建筑立柱上之后,弹性挤压条8受到压力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挤压条8的弹性恢复力可以对建筑立柱施加压力,这样就增加了辅助支撑槽6与建筑立柱之间的接触摩擦,可以防止辅助支撑槽6在建筑立柱上滑动。

所述横向防护杆2包括横向套筒9和两根横向边轴10,横向边轴10的一端插接于横向套筒9内,横向边轴10的另一端插接于防护杆端部槽3被并与防护杆端部槽3螺纹连接;所述横向边轴10上套接有横向螺纹套11,横向螺纹套11与横向边轴10螺纹连接并与横向套筒9端部接触。

本申请中,将横向防护杆2设置为由横向套筒9和两根横向边轴10组成的形式。在组装过程中,先将两根横向边轴10套于横向套筒9的两端内并调整横向防护杆2的整体长度,然后将横向边轴10的端部螺纹连接于防护杆端部槽3内,这样横向防护杆2的长度得以固定,通过旋转横向螺纹套11将横向套筒9的位置固定。本申请中的横向防护杆2长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空间,并且操作简便。

所述纵向支撑杆5包括纵向套筒12和两根纵向边轴13,纵向边轴13的一端插接于纵向套筒12内,纵向边轴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支撑槽14,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的横向防护杆2分别卡于两根纵向边轴13的支撑槽14内;所述纵向边轴13上套接有纵向螺纹套15,纵向螺纹套15与纵向边轴13螺纹连接并与纵向套筒12端部接触。

本申请中,纵向支撑杆5长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空间高度的需要,适应性广。

两个柱体固定槽1之间设置有两根横向防护杆2,两根横向防护杆2平行设置。两根横向防护杆2与两个柱体固定槽1形成了一个方形的结构,相对于单根的横向防护杆2,方形的结构抗扭性能更强,增加了防护的牢固度。

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的柱体固定槽1固定连接。

连接板4与纵向支撑杆5协同作用,分别支撑柱体固定槽1和横向防护杆2,增加了支撑效果和连接效果。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