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地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042发布日期:2019-07-13 08:25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V型地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用地钉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高强度地钉大多如国家局于2018年2月9日公告的一份名为“用于帐篷固定的高强度地钉”、申请号为“201720712378.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示,该案中的地钉由V形的本体和加强板等部件组件,其在使用过程中将依靠本体以及加强板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以平衡帐篷安装完毕后作用在地钉上的上拉力。然而,人们在实际使用后发现,此类地钉结构单一,对材料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从结构上对其与土地的结合强度并无显著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安装完毕后可显著提升地钉与土地的结合强度,并兼具了易于布置、易于拆卸等优点的V型地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截面呈V字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脊边所在的一侧设有抗提拉组件、且本体的脊边的中部开设有长条形滑孔;

所述抗提拉组件包括拉杆、滑动块、加强杆和导向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长条形滑孔中,所述拉杆的底端的一侧与滑动块固定相连、且其底端另一侧与加强杆铰接,所述加强杆远离拉杆的一端呈尖锥状,所述导向块呈下小上大的楔形、且导向块中开设有与拉杆适配的竖直通孔,所述拉杆的中部滑动连接在竖直通孔中,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在本体的脊边上、且位于加强杆的上方。

所述本体的脊边的下部还固定连接有三角挡块,所述三角挡块位于滑动块的正下方。

所述拉杆的顶端开设有拉孔。

所述导向块由磁铁制成,所述加强杆由铁制成。

所述滑动块远离拉杆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本体之内。

本实用新型从结构上显著提升地钉整体与土地之间的结合强度,稳定性好;而在地钉拆卸时,可先向下敲击拉杆,使得加强杆回缩至导向块的下方,并与土地分离,从而再向上拔出地钉即可,操作较为方便。本案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方便、易于拆装且稳定性好、与土地的结合强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案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案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是本体,10是长条形滑孔;

31是拉杆,310是拉孔,32是滑动块,320是限位块,33是加强杆,34是导向块,340是竖直通孔,35是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包括截面呈V字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脊边所在的一侧设有抗提拉组件、且本体1的脊边的中部开设有长条形滑孔10;

所述抗提拉组件包括拉杆31、滑动块32、加强杆33和导向块34,所述滑动块32的中部穿设在长条形滑孔中、且滑动连接在长条形滑孔10中,所述拉杆31的底端的一侧与滑动块32固定相连、且其底端另一侧与加强杆33铰接,所述加强杆33远离拉杆31的一端呈尖锥状,所述导向块34呈下小上大的楔形、且导向块34中开设有与拉杆31适配的竖直通孔340,所述拉杆31的中部滑动连接在竖直通孔340中,所述导向块34固定连接在本体1的脊边上、且位于加强杆33的上方。当地钉的本体下行时,加强杆将先在泥土阻力的作用下向上摆动,并贴合在导向块的表面上;待地钉的本体下行到位后,操作人员可上提拉杆,使得加强杆沿导向块自下而上刺入本体旁的土地中;这样,当穿绳孔受到上拉力后,一部分力将由本体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承担,而另一部分离则可由加强杆与土地之间的结合力进行承担。即使得本案从结构上显著提升地钉整体与土地之间的结合强度,稳定性好;而在地钉拆卸时,可先向下敲击拉杆,使得加强杆回缩至导向块的下方,并与土地分离,从而再向上拔出地钉即可,操作较为方便。本案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方便、易于拆装且稳定性好、与土地的结合强度高等优点。

所述本体1的脊边的下部还固定连接有三角挡块35,所述三角挡块35位于滑动块32的正下方。从而在地钉的本体下行时,一方面有效保护滑动块以及拉杆,避免因泥土冲击而造成的损坏;另一方面,可避免拉杆以及滑动块在地钉的三片本体的下行过程中被动上行,造成后续抗提拉组件中加强杆无法布置的问题。

所述拉杆31的顶端开设有拉孔310。从而在地钉的三片本体下行到位后,可通过拉孔方便的拉动拉杆,以实现对加强杆的方便操作。

所述导向块由磁铁制成,所述加强杆由铁制成。从而在地钉拔出时,向下敲击拉杆,可使得加强杆沿导向块回缩,并与导向块保持贴合,避免了地钉拔出过程中因加强杆的意外翻转而造成卡入土地中难以分离的问题。

所述滑动块32远离拉杆31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29,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本体之内。从而使得抗提拉组件在与本体做相对运动时可更为稳定、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