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484发布日期:2019-04-20 04:0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



背景技术:

模板工程技术是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模板,支持和固定模板的杆件、桁架、联结件、金属附件、工作便桥等构成支承体系。模板系统的力学传递途径一般为: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传递给模板,模板传递给次楞,次楞传递给主楞,主楞传递给支撑系统。其中主楞和支撑系统之间的传力机构是模板系统的关键之一,在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撑系统中早期主要依靠钢管和扣件之间的摩擦力提供荷载支撑反力,后来随着混凝土梁板越来越大,钢管扣件的摩擦力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荷载要求,在碗口式模板支撑架中常用的可调托撑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钢管扣件模架上。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可调托撑难以保证钢管的居中度,而一旦做成固定的卡件状,又存在适用性很差,只能满足单一尺寸的钢管托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托撑难以保证钢管居中度的问题,实现保证钢管居中度、同时确保适用范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包括螺杆、固定在螺杆顶端的支撑托板,所述螺杆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托板的表面,支撑托板的相对两侧均固定夹板,所述夹板向支撑托板外侧伸出,夹板从与支撑托板相邻的一端、至远离支撑托板的一端,自下而上向上倾斜,所述夹板上设置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凹槽从夹板的顶端敞口,所述螺杆上连接调节螺母,螺杆底端连接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螺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针对现有技术中托撑难以保证钢管居中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支撑托板固定在螺杆的顶部,用于为模板系统的钢管进行承载与支撑,螺杆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托板的表面,以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内应力分布稳定。支撑托板的相对两侧均固定夹板,所述夹板向支撑托板外侧伸出,夹板从与支撑托板相邻的一端、至远离支撑托板的一端,自下而上向上倾斜。即是两块夹板分别位于支撑托板的相对两侧,且两块夹板均向外伸出、向上倾斜,因此当螺杆竖直时,两块夹板分别位于支撑托板相对两侧的斜上方。夹板上设置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凹槽从夹板的顶端敞口,从而便于钢管进入两个夹板上的圆弧凹槽中。螺杆上连接调节螺母,螺杆底端连接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螺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套筒能够对调节螺母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调节螺母掉落或丢失。同时通过套筒也能够方便的通过本实用新型将主楞、次楞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两块夹板上的圆弧凹槽的存在,两个圆弧凹槽的圆心连线,与螺杆的轴线相交。使得钢管在放入两个圆弧凹槽中时,能够沿着弧形的槽壁移动,直至钢管的两侧被卡在槽壁上,圆弧凹槽必然为圆弧状,现有技术中用于浇筑模板的钢管也都为圆管,因此能够确保钢管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之间垂直相交。钢管相对螺杆而言保证居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钢管居中度的问题;不同外径的钢管都能够在自重与荷载的作用下,在两个圆弧凹槽内找到合适自身的卡点,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对于不同外径的钢管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中,夹板向支撑托板外侧方向向上倾斜,因此对于圆弧凹槽而言,在支撑托板上表面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为逐渐收拢的椭圆弧状,具体的,螺杆处于竖直状态进行工作时,对于处于水平状态的钢管而言,其沿着圆弧凹槽下滑的过程中,实际上在水平面内看来,其具体的位移是在沿着椭圆弧进行移动,圆弧凹槽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变化在敞口端处较为平缓,从而能够为不同外径的钢管提供更为精细的不同的承载受力点位,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此外,对于外径越大的钢管而言,其在圆弧凹槽内的承载点位越靠外侧,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两块夹板对其的支撑点位就相距更远。钢管外径越大,表明此处浇筑所需的混凝土荷载更大,因此所需的结构稳定性越大,此时由于两块夹板对钢管的两个支撑点位相距更远,因此宏观上看,对于钢管而言,就有更多的点位对其进行支撑与限位,从而能够保证钢管的稳定性更佳,支撑效果更好,显著提高对大荷载要求工况下的自适应能力。

优选的,所述夹板与支撑托板一体成型,夹板与支撑托板之间所构成的钝角夹角的度数为120~150°。夹板与支撑托板一体成型,提高作为直接受力部件的夹板的结构稳定性,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承托效果。夹板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托板所在的平面相交,两个平面相交会形成互补的两个夹角,本方案中限定其中一个夹角为钝角,且度数为120~150°,能够使得圆弧凹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更显著的椭圆状,其敞口端相对两侧的距离变化趋势更加缓慢,而底端相对两侧的距离变化趋势更快,从而更加适用于对于钢管的撑托:因为用于浇筑模板中的钢管不会选用外径很小的钢管,这样强度不足以支撑混凝土的浇筑,因此圆弧凹槽在水平面上的椭圆投影中相对两侧距离很小的底端其实不具有实际利用价值,而本方案中通过角度限定,使得该部分在水平面上形成狭小且曲率较大的部分,从而减小其在水平投影内所占的椭圆边长比例,避免圆弧凹槽相对距离较近的底部的过多浪费,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圆弧凹槽的圆心位于夹板的顶边上。夹板的顶边,即是当螺杆竖直时,夹板高度最高的一侧边,从而确保外径小于或等于本实用新型中圆弧凹槽的直径的钢管,都能够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居中承托。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母内部包括上下分布的螺母段、扩大段,所述螺母段的内侧壁设置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扩大段与螺母段相连通,扩大段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扩大段底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套筒的外径。螺母段用于与螺杆实现螺纹连接,扩大段顶部的内径优选的等于螺母段的内径,大段底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套筒的外径,从而使得在调节完成后,旋转调节螺母使之位于套筒上方,扩大段从套筒顶部套入,使得套筒的顶端进入扩大段中,通过扩大段对套筒顶端进行保护,避免套筒顶端受到磕碰损坏,同时通过扩大段对螺杆的底端同样进行保护,显著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降低破损失效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母上固定连接两个手柄,两个手柄分别位于调节螺母的相对两侧。便于工人通过手柄快速转动调节螺母。

优选的,所述手柄呈板状,手柄的上下两侧表面均设置握槽,所述握槽从手柄远离调节螺母的一端敞口。本方案中的手柄是在通过上下表面均设置的握槽实现,工人手指部位扭住下表面的握槽、手掌虎口部位扭住上表面的握槽进行操作,整个手掌都能够进行发力,相较于传统的片状或环状手柄而言,显著提高了工人的发力效果,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提高了对调节螺母的调节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再没有扳手等手工具的情况下能够极大的降低人力调整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由于两块夹板上的圆弧凹槽的存在,使得钢管在放入两个圆弧凹槽中时能够沿着弧形的槽壁移动,直至钢管的两侧被卡在槽壁上,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钢管居中度的问题;不同外径的钢管都能够在自重与荷载的作用下,在两个圆弧凹槽内找到合适自身的卡点,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对于不同外径的钢管的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对于外径越大的钢管而言,其在圆弧凹槽内的承载点位越靠外侧,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两块夹板对其的支撑点位就相距更远。钢管外径越大,表明此处浇筑所需的混凝土荷载更大,因此所需的结构稳定性越大,此时由于两块夹板对钢管的两个支撑点位相距更远,因此宏观上看,对于钢管而言,就有更多的点位对其进行支撑与限位,从而能够保证钢管的稳定性更佳,支撑效果更好,显著提高对大荷载要求工况下的自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未连接套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调节螺母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螺杆,2-支撑托板,3-夹板,4-圆弧凹槽,5-调节螺母,51-螺母段,52-扩大段,6-套筒,7-手柄,8-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包括螺杆1、固定在螺杆1顶端的支撑托板2,所述螺杆1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托板2的表面,支撑托板2的相对两侧均固定夹板3,所述夹板3向支撑托板2外侧伸出,夹板3从与支撑托板2相邻的一端、至远离支撑托板2的一端,自下而上向上倾斜,所述夹板3上设置圆弧凹槽4,所述圆弧凹槽4从夹板3的顶端敞口,所述螺杆1上连接调节螺母5,螺杆1底端连接套筒6,所述套筒6与所述螺杆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夹板3与支撑托板2一体成型,夹板3与支撑托板2之间所构成的钝角夹角的度数为130°。所述圆弧凹槽4的圆心位于夹板3的顶边上。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钢管自动居中的托撑结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调节螺母5内部包括上下分布的螺母段51、扩大段52,所述螺母段51的内侧壁设置与所述螺杆1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扩大段52与螺母段51相连通,扩大段52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扩大段52底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套筒6的外径。所述调节螺母5上固定连接两个手柄7,两个手柄7分别位于调节螺母5的相对两侧。所述手柄7呈板状,手柄7的上下两侧表面均设置握槽8,所述握槽8从手柄7远离调节螺母5的一端敞口。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