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及填充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4002发布日期:2019-10-28 21:54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及填充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安装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及填充墙体。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完成后,进入墙体砌筑和墙体水电管线预埋阶段。开槽、套管暗敷、穿线作为最常用的墙体水电线路施工方法,对墙体外观的完整性、后续粉刷施工质量保证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墙体砌筑施工人员认为墙体内直接砌筑套管的施工方法较为繁琐、施工进度慢,接受程度低;二是砌体材料如混凝土砖、空心砖,在形式设计上并充分未考虑到后续暗埋套管的施工。以上原因使得一般的建筑物施工或者是普通的施工单位施工时,均采用传统砌体结构,砌筑时不设预埋套管,墙体砌筑完成后,直接在墙上剔槽埋设。

传统形式的砌体和管线敷设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

第一、墙体砌筑完成后重新开槽铺设水电预埋管的方式,会导致施工人员成本增加;因开槽后基槽需砂浆回填,会导致材料成本增加,不利于控制工程成本。

第二、使用传统砖块砌墙时,预埋水电套管施工需经过墙体砌筑完成后晾晒7天至砂浆强度达标、重新开槽、铺设水电预埋套管、砂浆回填、晾干等步骤,施工流程冗长,不利于工期进度控制。

第三、使用传统水电套管施工方法时会大面积开凿墙面,在铺管完成并使用砂浆修补好墙面后,产生大片的砂浆回填区与砖砌墙体交界缝。在墙壁粉刷后,由于墙体心层变化界面的存在,容易造成内墙漆面开裂,不利于后期质保工作开展。

第四、传统暗敷设管路时,剔槽打洞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会造成周围砌体超挖,影响周围结构稳定,影响土建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所述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在其长边方向所在轴线的两端分别布置至少一个半孔,所述半孔并列布置在砖体的短边上,砖体两端相对的至少一对半孔的中心连线与砖体的长边方向所在轴线相平行;所述砖体在半孔所在面的中央位置附近设置至少一个全孔,至少一个全孔布置在与砖体的长边方向所在轴线相平行的半孔的中心连线上且所述全孔的中心位于该半孔的中心连线的中点处;所述半孔和全孔均为贯穿孔。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半孔为两个,所述全孔为一个,以形成具有篮球场式结构的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

优选地,所述半孔为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全孔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填充墙体。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填充墙体,所述填充墙体包括前面所述的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填充墙体在预埋套管处的同层结构为相邻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的半孔相对布置以拼接成全孔;该层结构的上一层或者下一层结构为:上一层或者下一层结构中的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的全孔或由半孔拼接所形成的全孔与该层结构中由半孔拼接所形成的全孔或全孔分别堆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在墙上剔槽敷设预埋管,只需在提前确定好布设管线的位置,用该新型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代替正常砖进行正常的砌筑施工工艺,减少工作量,避免对墙体造成影响;使用该新型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进行正常砌筑施工工艺即可保证形成一个上下相通的孔洞,便于套管埋设。与传统未开设通槽的砌体,在工程结束后在墙上大范围剔槽埋设套管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优点和改进为:

第一,提前确定好布设管线的位置,在进行墙体砌筑施工时,用该新型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代替传统砖,可以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相通的圆形孔洞,便于穿线管套管埋设,避免因剔槽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削减了剔槽埋设对墙段承载能力和土建结构的影响。

第二,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可避免墙体砌筑完成后重新开槽铺设水电预埋管的施工模式,减少开槽施工的人工成本和基槽回填的材料成本,便于降低工程造价。

第三,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砌墙时,可避免传统预埋水电套管施工需经过墙体砌筑完成后晾晒7天至砂浆强度达标、重新开槽、铺设水电预埋套管、砂浆回填、晾干等步骤,在墙体砌筑的同时即可同步埋设套管,缩短施工流程,有利于缩短工程工期。

第四,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可避免会大面积开凿墙面,无需在铺管完成并使用砂浆修补好墙面后,避免产生大片的砂浆回填区与砖砌墙体交界缝。在墙壁粉刷后,不容易造成内墙漆面开裂,有利于后期质保工作开展。

第五,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可避免剔槽打洞时造成周围砌体超挖,易于保持周边结构稳定,不影响土建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的图示;

图2为图1中1-1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砖体;101-半孔;102-全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一种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包括砖体1,砖体1在其长边方向所在轴线的两端分别布置至少一个半孔101,半孔101并列布置在砖体1的短边上,砖体1两端相对的至少一对半孔101的中心连线与砖体1的长边方向所在轴线相平行;砖体1在半孔101所在面的中央位置附近设置至少一个全孔102,至少一个全孔102布置在与砖体1的长边方向所在轴线相平行的半孔101的中心连线上且全孔102的中心位于该半孔101的中心连线的中点处;半孔101和全孔102均为贯穿孔。

在实施例中,半孔101为两个,全孔102为一个,以形成具有篮球场式结构的建筑管线预埋套管砖。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半孔和多个全孔,以形成具有多个贯穿通道的填充墙体,这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半孔101为半圆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半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全孔102为圆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椭圆形。

填充墙体在需要预埋管线施工时,在预埋管线位置处的施工为:同层中,将相邻两块砖的半孔相对布置,以拼接形成全孔;上一层或者下一层中,将砖的全孔正对中间这层中由半孔拼接所形成的全孔;或者,上一层或者下一层中,由半孔拼接所形成的全孔正好正对中间这层中的全孔,并以此砌筑形成一个连续、连通的垂直孔洞,可在孔洞内插入穿线管。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