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733发布日期:2019-10-19 04:1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花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花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要求下,作为一种装饰的天花系统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天花系统的设计可以使得室内的视觉效果更为符合人们对于色彩和质地等的要求,在追求高要求、高标准的同时,成本也必须在可控范围内。目前,常用的室内装饰天花系统通常采用如下四种天花系统技术:(1)采用轻质龙骨与板材类天花结合的技术,该技术常采用轻质龙骨作为井字结构搭接后安装面板;(2)规格板类天花,该类型天花常采用三角龙骨、T型龙骨以井字结构作为安装龙骨,装饰规格板以卡扣或者搭放的形式安装;(3)类似于外墙铝单板/铝蜂窝板天花结构的安装方式,该安装方式采用钢架以井字结构作为固定龙骨或者采用配套的卡式龙骨进行安装;(4)造型天花,该种类型的天花一般采取现场制作木制或者钢质龙骨架,现场把面板采用钉装的形式安装在龙骨架上让其成型后交给油漆工完成天花涂装工作。

因此,上述四种天花系统的技术存在如下缺点:1)现场装配合线管的安装施工过程较长;2)天花面板固定于钢架或者龙骨层中,在日后的维护/升级/改造过程中会受阻,且会容易破坏整个天花;3)受安装系统以及传统施工工序的配合限制,难以实行工业化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花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天花系统中的装配线合管的安装施工过程较长、天花系统的维护/升级/改造过程受阻和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天花系统,其包括多个吊杆、固定龙骨、转动装置和预制的天花模块,所述转动装置的顶端通过所述固定龙骨与所述吊杆连接,或通过靠墙龙骨与墙壁连接,每个所述天花模块由多个互相连接的天花模块单元连接;

每个所述天花模块单元包括受力层、配线层和饰面层,所述饰面层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内腔,所述受力层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饰面层与所述受力层的底端连接,所述转动装置的底端与所述受力层转动连接,所述配线层设于所述受力层中,所述配线层包括多个走线孔,每个所述走线孔设有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所述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连接有预留末端引线或者预留末端引管,所述预留末端引线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线引线,所述预留末端引管通过管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管引管。

可选的,所述受力层包括承重部和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贴合安装于所述承重部的外侧面和所述饰面层的内侧面。

可选的,所述配线层包括第一走线孔、第二走线孔、第三走线孔和第四走线孔,所述第一走线孔内连接有第一预留末端引管,所述第二走线孔内连接有第二预留末端引管,所述第三走线孔内连接有第一预留末端引线,所述第四走线孔内连接有第二预留末端引线;

所述第一预留末端引管通过第一管连接器与第一预留总管引管连接,所述第二预留末端引管通过第二管连接器与第二预留总管引管连接,所述第一预留末端引线通过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一预留总线引线连接,所述第二预留末端引线通过第二电连接器与第二预留总线引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轴、转动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卡钩,所述固定轴套设于所述转动轴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龙骨或者所述靠墙龙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卡钩相对垂直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表面;

所述卡钩包括第一卡钩本体和与第一钩部,所述第一卡钩本体与所述第一钩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第一卡钩本体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缺口;

所述接合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钩部卡合的第二限位缺口和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卡合的第二卡钩本体。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天花模块单元之间形成拼缝,所述拼缝之间通过嵌条或密封胶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包括第一天花模块、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所述第一天花模块的一侧通过所述固定龙骨与所述第一吊杆连接,所述第一天花模块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固定龙骨与所述第二吊杆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包括第二天花模块、第三吊杆和第四吊杆,所述第二天花模块的两侧靠近墙壁,所述第二天花模块的一侧通过所述固定龙骨与所述第三吊杆连接,所述第二天花模块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固定龙骨与所述第四吊杆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包括第三天花模块、第四天花模块、第五吊杆、第六吊杆、第七吊杆和设于所述第三天花模块和所述第四天花模块之间的第一灯槽,所述第三天花模块的一侧通过靠墙龙骨与墙壁连接,所述第三天花模块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固定龙骨与所述第五吊杆连接;

所述第一灯槽的一侧与所述第六吊杆连接,所述第四天花模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七吊杆通过所述第一灯槽连接,所述第四天花模块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固定龙骨与墙壁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包括第五天花模块、第八吊杆、第九吊杆和第二灯槽,所述第二灯槽的一侧与所述第八吊杆连接,所述第二灯槽的另一侧与墙壁紧固连接;

所述第五天花模块的一侧通过所述固定龙骨与所述第九吊杆连接,所述第五天花模块的另一侧通过所述靠墙龙骨与墙壁紧固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所述天花模块设有允许通风装置的通风口穿过的第一通孔。

可选的,所述承重部和所述饰面板设有允许吊挂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吊挂杆连接有吊挂件,所述吊挂杆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承重部和所述饰面板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预制的天花模块,因此,天花模块是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加工的,能令整个天花系统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减少对木工以及油漆工的现场依赖程度和避免了安装现场需要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配合安装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施工技术;

(2)配线层包括多个走线孔,每个走线孔设有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连接有预留末端引线或者预留末端引管,预留末端引线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线引线,预留末端引管通过管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管引管,能使得安装人员便于预先将水管或者电线插入对应的走线孔中,一方面能便于以后对各个走线孔的拓展以及升级,另一方面能节省现场装配线管的安装施工过程时间;

(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天花系统采用主龙骨和副龙骨结合的方式形成井字型结构,通过在天花模块中设置受力层,减少了采用的龙骨的数量,实现了天花系统的轻简化;

(4)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包括受力层、配线层和饰面层,从而具有受力效果好、外形美观、安装拆卸方便和布线方便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的受力层能根据实际的受力情况和使用状况进行设计,能使其整体结构能满足设备维护以及更换需求;

(6)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的受力层能便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从而改变传统井字龙骨系统对设备安装维护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的吊装方式可采用点式吊装或者采用固定龙骨吊装的方式进行,具有结构紧凑和吊装方便的特点;

(8)本实用新型的配线层包括多个走线孔,每个走线孔设有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连接有预留末端引线或者预留末端引管,预留末端引线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线引线,预留末端引管通过管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管引管,操作者可根据使用要求对末端设备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能形成各末端设备插入安装的平台技术,便于日后的扩展及升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和接合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和通风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与吊挂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与吊挂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

附图标记说明:

1、天花模块单元;11、饰面层;111、界面部;112、饰面部;12、受力层; 121、承重部;122、接合部;1221、第一限位缺口;1222、第二卡钩本体;13、配线层;131、第一走线孔;132、第二走线孔;133、第三走线孔;134、第四走线孔;2、转动装置;21、固定轴;22、转动轴;23、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5、卡钩;251、第一卡钩本体;252、第一钩部;3、固定龙骨;4、靠墙龙骨;5、第一吊杆;6、第二吊杆;7、第一天花模块;8、第三吊杆;9、第四吊杆;10、第二天花模块;101、第三天花模块;102、第四天花模块;103、第五吊杆;104、第六吊杆;105、第七吊杆;106、第一灯槽;107、第五天花模块;108、第二灯槽;109、第八吊杆;110、第九吊杆;111、通风装置;112、吊挂件;113、吊挂杆;114、紧固件;115、第一电连接器;116、第二电连接器;117、第二管连接器;118、第二预留总管引管;119、第一预留总线引线; 120、第二预留总线引线;121、第二预留末端引管;122、第一预留末端引线; 123、第二预留末端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天花系统,其包括多个吊杆、固定龙骨、转动装置2和预制的天花模块,转动装置2的顶端通过固定龙骨与吊杆连接,或通过靠墙龙骨4与墙壁连接,每个天花模块由多个互相连接的天花模块单元1连接;

每个天花模块单元1包括受力层12、配线层13和饰面层11,饰面层11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内腔,配线层13设于内腔中,饰面层11与受力层12的底端连接,转动装置2的底端与受力层12转动连接,配线层13设于受力层12中,配线层13包括多个走线孔,每个走线孔连接有电线总线或水管总管,每个走线孔设有预留接线口,预留接线口连接有预留主线线束或者预留主管末端配管,预留主线线束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有用电设备预留引线,预留主管末端配管通过管连接器连接有用水设备预留引管。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预制的天花模块,因此,天花模块是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加工的,能令整个天花系统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减少对木工以及油漆工的现场依赖程度和避免了安装现场需要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配合安装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施工技术;

(2)配线层13包括多个走线孔,每个走线孔设有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连接有预留末端引线或者预留末端引管,预留末端引线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线引线,预留末端引管通过管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管引管,能使得安装人员便于预先将水管或者电线插入对应的走线孔中,一方面能便于以后对各个走线孔的拓展以及升级,另一方面能节省现场装配线管的安装施工过程时间;

(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天花系统采用主龙骨和副龙骨结合的方式形成井字型结构,通过在天花模块中设置受力层12,减少了采用的龙骨的数量,实现了天花系统的轻简化;

(4)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1包括受力层12、配线层13和饰面层11,从而具有受力效果好、外形美观、安装拆卸方便和布线方便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1的受力层12能根据实际的受力情况和使用状况进行设计,能使其整体结构能满足设备维护以及更换需求;

(6)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1的受力层12能便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从而改变传统井字龙骨系统对设备安装维护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1的吊装方式可采用点式吊装或者采用固定龙骨吊装的方式进行,具有结构紧凑和吊装方便的特点;

(8)本实用新型的配线层13包括多个走线孔,每个走线孔连接有电线总线或者水管总管,每个走线孔设有预留接线口,预留接线口连接有主线线束或者末端配管,且主线线束或末端配管连接有电连接器或者管连接器,操作者可根据使用要求对末端设备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能形成各末端设备插入安装的平台技术,便于日后的扩展及升级。

需要说明的是,电连接器和管连接器为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和管连接器,本发明实施例对电连接器的结构和管连接器的结构不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受力层12的承重程度,受力层12包括承重部121和接合部122,接合部122贴合安装于承重部121的外侧面和饰面层11的内侧面。具体的,接合部122与转动装置2的底端转动连接,当需要将天花模块与吊杆进行紧固连接时,只要将转动装置2转动至其底端与接合部122 连接,转动装置2的顶端与吊杆相连接,当需要将天花板模块从吊杆中取下时,只需要使得对应的转动装置2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得会转动装置2的底端与接合部122分离,转动装置2对接合部122没有起到支撑的作用,因此,操作者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天花模块的拆卸,从而实现了天花模块的免破损安装与拆卸功能,避免了在维护/升级/改造过程中对原天花系统及龙骨层造成损坏;接合部122的结构形式为连接龙骨,连接龙骨具有强度大和结构性能好的特点,此外,使用者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接合部122设置为通长设置或者分段设置,本实施例对接合部122的结构形式不以为限;承重部121为天花模块单元1 的受力部件,可以为龙骨、蜂窝结构或者瓦楞结构,承重部121的形状可以为折型或者型材,操作者可根据需要对承重部121的类型进行选择;更进一步的是,承重部121的顶部连接有顶板,一方面能提高整个天花模块的承载载荷的能力,另一方便能提高整个天花模块的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受力层12、配线层13和饰面层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对受力层12、配线层13和饰面层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以为限,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的形成各末端设备插入安装的平台技术,便于日后的扩展及升级,配线层13包括第一走线孔131、第二走线孔132、第三走线孔133和第四走线孔134,第一走线孔131内连接有第一预留末端引管,第二走线孔132内连接有第二预留末端引管123,第三走线孔133内连接有第一预留末端引线122,第四走线孔134内连接有第二预留末端引线123;

第一预留末端引管通过第一管连接器与第一预留总管引管连接,第二预留末端引管123通过第二管连接器117与第二预留总管引管118连接,第一预留末端引线122通过第一电连接器115与第一预留总线引线119连接,第二预留末端引线123通过第二电连接器116与第二预留总线引线120连接。具体的,第一预留末端引线122为强电末端设备配线,第一电连接器115为强电连接器;第二预留末端引线123为弱电末端设备配线,第二电连接器116为弱电连接器;第一预留末端引管为排水末端软接配管;第二预留末端引管123为喷淋末端软接配管;第一预留总管引管、第二预留总管引管118、第一预留总线引线119和第二预留总线引线120分别设于天花模块单元的上方,通过第一管连接器、第二管连接器117、第一电连接器115和第二电连接器116能实现集成后的天花模块得以实现末端成品设备现场安装的实施模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为了便于转动装置2在空间内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天花模块与吊杆的连接与分离,转动装置2包括固定轴21、转动轴22、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4和卡钩25,固定轴21套设于转动轴22内,第一连接杆23的一端与固定龙骨3或者靠墙龙骨4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23 的另一端与固定轴2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24与卡钩25相对垂直设置于转动轴22的表面;

卡钩25包括第一卡钩本体251和与第一钩部252,第一卡钩本体251与第一钩部252固定连接,第一钩部252与第一卡钩本体251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缺口1221;

接合部122设有与第一钩部252卡合的第二限位缺口和与第一限位缺口 1221卡合的第二卡钩本体1222。具体的,当需要天花模块单元1与吊杆固定连接时,将第一连接杆23通过螺栓紧固于固定龙骨3或者靠墙龙骨4中,第二连接杆24处于水平状态,卡钩25处于垂直状态,卡钩25与接合部122卡合,从而实现吊杆与天花模块单元1的固定连接;当需要天花模块单元1与吊杆分离时,将第二连接杆24进行旋转,卡钩25与接合部122分离,接着将螺栓松开,第一连接杆23与固定龙骨3或者靠墙龙骨4分离,从而实现吊杆与天花模块的分离;第二限位缺口和第二卡钩本体1222能分别为第一钩部252和第一限位缺口1221提供支撑作用,且第一钩部252与第二限位缺口的连接方式和第二卡钩本体1222和第一限位缺口1221的连接方式均为卡钩25,能提高装配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13所示,为了实现相邻的天花模块单元1之间的紧密连接,相邻的天花模块单元1之间形成拼缝,拼缝之间通过嵌条或密封胶连接。具体的,相邻的天花模块单元1之间所形成的拼接缝可以为直边密缝拼接缝、斜口密缝拼接缝、圆口密缝拼接缝、离缝拼接缝或者企口拼接缝,操作者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相邻的天花模块单元1之间所形成的拼接缝,接着在上述拼接缝中进行嵌条或者密封胶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包括第一天花模块7、第一吊杆5和第二吊杆6,第一天花模块7的一侧通过固定龙骨与第一吊杆5连接,第一天花模块7的另一侧通过固定龙骨与第二吊杆6连接。具体的,位于承重部121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固定龙骨3连接,位于承重部121另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固定龙骨3连接,其中,两个转动装置2、第一吊杆5和第二吊杆6与固定龙骨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由此,能实现第一天花模块7 的固定与拆卸;第一天花模块7的正上方为摆放设备及综合管道的摆放区域,从而能便于设备及综合管道与设于配线层的预留末端引线或者预留末端引管的连接,进而使得产品的集成化程度高,容易集成所需的末端设备。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包括第二天花模块10、第三吊杆8和第四吊杆9,第二天花模块10的两侧靠近墙壁,第二天花模块10 的一侧通过固定龙骨与第三吊杆8连接,第二天花模块10的另一侧通过固定龙骨与第四吊杆9连接。具体的,位于承重部121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固定龙骨3连接,位于承重部121另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固定龙骨3连接,位于承重部121另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固定龙骨3连接,其中,两个转动装置2、第三吊杆8和第四吊杆9与固定龙骨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由此,能实现第二天花模块10的固定与拆卸;第二天花模块10的正上方为摆放设备及综合管道的摆放区域,从而能便于设备及综合管道与设于配线层的预留末端引线或者预留末端引管的连接,进而使得产品的集成化程度高,容易集成所需的末端设备。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包括第三天花模块101、第四天花模块102、第五吊杆103、第六吊杆104、第七吊杆105和设于第三天花模块101和第四天花模块102之间的第一灯槽106,第三天花模块101的一侧通过靠墙龙骨4与墙壁连接,第三天花模块101的另一侧通过固定龙骨与第五吊杆103连接;

第一灯槽106的一侧与第六吊杆104连接,第四天花模块102的一侧与第七吊杆105通过第一灯槽106连接,第四天花模块102的另一侧通过固定龙骨与墙壁连接。具体的,对于第三天花模块101而言,位于承重部121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靠墙龙骨4连接,位于承重部121另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固定龙骨3连接,其中,两个转动装置2与靠墙龙骨4和固定龙骨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由此,能实现第三天花模块101的固定与拆卸;对于第四天花模块102而言,位于承重部121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第一灯槽106 连接,位于承重部121另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靠墙龙骨4连接,其中,两个转动装置2与第一灯槽106和靠墙龙骨4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因此,能实现第四天花模块102的固定与拆卸;第一灯槽106能提高室内的美观效果,通过灯光进行光线渲染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装饰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包括第五天花模块107、第八吊杆109、第九吊杆110和第二灯槽108,第二灯槽108的一侧与第八吊杆 109连接,第二灯槽108的另一侧与墙壁紧固连接;

第五天花模块107的一侧通过固定龙骨与第九吊杆110连接,第五天花模块107的另一侧通过靠墙龙骨4与墙壁紧固连接。具体的,对于第五天花模块 107而言,位于承重部121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靠墙龙骨4连接,位于承重部121另一侧的转动装置2与相应的固定龙骨3连接,其中,两个转动装置2 与靠墙龙骨4或者固定龙骨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因此,能实现第五天花模块107的固定与拆卸;第二灯槽108能提高室内的美观效果,通过灯光进行光线渲染从而显著提升装饰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天花模块设有允许通风装置111的通风口穿过的第一通孔,通风装置111中包含有主风管,主风管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风管端保温软接管路、软接连接器、风口端保温软接管路和百叶风口,其中,风管端保温软接管路、软接连接器和风口端保温软接管路设置于天花模块的上方,百叶风口设于天花模块中,由此,能实现通风装置111与天花模块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11所示,承重部121和饰面层11设有允许吊挂杆 113穿过的第二通孔,吊挂杆113连接有吊挂件112,吊挂杆113分别通过紧固件114固定于承重部121和饰面层11上,其中,当吊挂杆113的两端分别与墙壁和吊挂件112连接时,吊挂件112连接有两根吊挂杆113,每根吊挂杆113通过紧固件114固定于承重部121和饰面层11上;当吊挂杆113的两端分别与承重部121和吊挂件112连接时,吊挂件112连接有两根吊挂杆113,每根吊挂杆 113通过紧固件114固定于承重部121和饰面层11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饰面层11由界面部111和饰面部112组成,界面部111和饰面部112连接,界面部111的规格、形状和结合方式可根据饰面层11的用材需求及形状进行配置,饰面部112可根据使用方要求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安装方法步骤如下: S1、在施工现场中根据天花水平高度要求以及吊点分布要求,对吊杆和固定龙骨3进行安装;S2、根据功能以及造型要求,生产第一天花模块7;S3、将转动装置2与对应的固定龙骨3或者靠墙龙骨4进行安装固定;S4、将接合部122 与相对应的转动装置2的底端进行安装固定;S5、将天花管线线束与主管线预留的管线线束采用连接器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安装步骤如下:S1、根据相对的两个墙壁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天花模块10的总体尺寸;S2、在施工现场中根据天花水平高度以及吊点分布要求,对吊杆和固定龙骨3进行安装; S3、根据功能以及造型要求,生产第二天花模块10;S4、将转动装置2与对应的固定龙骨3或者靠墙龙骨4进行安装固定;S5、将接合部122与相对应的转动装置2的底端进行安装固定;S6、将配线层13的预留线束或预留管道分别与总线预留线束或者总线预留管道采用电连接器或者管连接器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安装步骤如下:S1、将第一灯槽106固定于第六吊杆104和第七吊杆105中;S2、根据相对的两个墙壁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三天花模块101的总体尺寸和第四天花模块102的总体尺寸;S3、在施工现场中根据天花水平高度以及吊点分布要求,对吊杆和固定龙骨3进行安装;S4、根据功能以及造型要求,生产第三天花模块101和第四天花模块102;S5、将转动装置2分别与靠墙龙骨4和第五吊杆103连接,将第四天花模块102两侧的转动装置2分别与第一灯槽106和靠墙龙骨4连接; S6、将接合部122与相对应的转动装置2的底端进行安装固定;S7、将配线层 13的预留线束或预留管道分别与总线预留线束或者总线预留管道采用电连接器或者管连接器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的安装步骤如下:S1、将第二灯槽108固定于第八吊杆109和相对应的墙壁上;S2、根据相对的两个墙壁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五天花模块107的总体尺寸;S3、在施工现场中根据天花水平高度以及吊点分布要求,生产第五天花模块107;S4、根据功能以及造型要求,生产第五天花模块107;S5、将转动装置2分别与第九吊杆110和相对应的靠墙龙骨4连接;S6、将接合部122与相对应的转动装置2的底端进行安装固定;S7、将配线层13的预留线束或预留管道分别与总线预留线束或者总线预留管道采用电连接器或者管连接器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与通风装置111的安装步骤如下:S1、根据使用要求进行主风管的布置;S2、根据使用要求安装天花模块单元1;S3、将天花模块单元1的软接连接器与主风管预留的软接连接器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与吊挂件112的安装步骤如下:S1、根据吊挂件112的受力使用要求,选择将吊挂件112受力于天花模块单元1中或者将吊挂件112的受力点穿过天花模块单元1;S2、安装吊杆;S3、安装天花模块单元1;S4、通过紧固件114将吊杆固定于天花模块单元1中;S5、安装吊挂件112。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预制的天花模块,因此,天花模块是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加工的,能令整个天花系统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减少对木工以及油漆工的现场依赖程度和避免了安装现场需要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配合安装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施工技术;

(2)配线层13包括多个走线孔,每个走线孔设有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预留接线口或者预留接管管口连接有预留末端引线或者预留末端引管,预留末端引线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线引线,预留末端引管通过管连接器连接有预留总管引管,能使得安装人员便于预先将水管或者电线插入对应的走线孔中,一方面能便于以后对各个走线孔的拓展以及升级,另一方面能节省现场装配线管的安装施工过程时间;

(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天花系统采用主龙骨和副龙骨结合的方式形成井字型结构,通过在天花模块中设置受力层12,减少了采用的龙骨的数量,实现了天花系统的轻简化;

(4)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1包括受力层12、配线层13和饰面层11,从而具有受力效果好、外形美观、安装拆卸方便和布线方便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1的受力层12能根据实际的受力情况和使用状况进行设计,能使其整体结构能满足设备维护以及更换需求;

(6)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1的受力层12能便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从而改变传统井字龙骨系统对设备安装维护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模块单元1的吊装方式可采用点式吊装或者采用固定龙骨吊装的方式进行,具有结构紧凑和吊装方便的特点;

(8)本实用新型的配线层13包括多个走线孔,每个走线孔连接有电线总线或者水管总管,每个走线孔设有预留接线口,预留接线口连接有主线线束或者末端配管,且主线线束或末端配管连接有电连接器或者管连接器,操作者可根据使用要求对末端设备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能形成各末端设备插入安装的平台技术,便于日后的扩展及升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