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预制舱舱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726发布日期:2019-10-19 04:1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电力预制舱舱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的预制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电力预制舱舱顶。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力预制舱的舱顶大都都是应用的三角形的尖顶,尖顶在雨雪天气,便于雨雪从顶部滑落,不易产生积雪或积水。但是三角形的尖顶的左右两个面都是平面,在遇到大风天气及重物撞击时,从力学角度来看,受力面较大,产生的作用力也会较大。如今电力预制舱越来越多的会应用到一些矿山、沙漠、戈壁等极端恶劣环境下,舱顶也会要经常经受飓风和山体滑落的滚石等考验,继续应用三角尖顶将无法满足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力预制舱舱顶,通过改变舱顶受力面形状,以及内部配套结构,使电力预制舱舱顶能够应对各种恶劣工况。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力预制舱舱顶,其特征是,包括框形钢梁,所述框形钢梁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根横向梁,在框形钢梁上设置弧形舱顶,所述弧形舱顶跨设在所述框形钢梁上,所述弧形舱顶的高度与宽度比为1:13至1:10,所述弧形舱顶的弧形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弧、双曲线弧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弧形舱顶由多块子舱顶拼接而成,子舱顶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弧形舱顶的两边形成与所述框形钢梁连接的连接槽。

进一步,在所述框形钢梁上的最两侧和中间位置布置若干块弧形龙骨,所述弧形舱顶固定在所述弧形龙骨上,所述弧形龙骨的上端与弧形舱顶曲面匹配。

进一步,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靠近下端的位置开有方孔,在所述方孔内固定设置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穿过并排设置的多个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支撑连杆的两端与两侧的弧形龙骨固定。

进一步,在所述弧形舱顶内设置若干个悬挂体,所述悬挂体呈直线排列,所述支撑连杆与所述悬挂体配合固定。

进一步,所述悬挂体为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部件。

进一步,所述支撑连杆为两个,平行设置在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的方孔内。

进一步,所述横向梁的数量为10至20根。

进一步,所述子舱顶的数量为5至10个。

进一步,所述弧形舱顶的高度为100至120mm,宽度为1800至20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三角形舱顶改为弧形舱顶,减少受力面积,提高抗压和抗撞击能力;

(2)弧形舱顶面将受到的撞击力和风力沿弧线的切线方向化解,减小对电力预制舱产生的作用力;

(3)舱顶的结构简单,强度大,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中间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2中I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是附图1的侧视图;

附图5是中间舱顶的正视图;

附图6是侧舱顶的正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框形钢梁; 2.横向梁;

3.弧形舱顶; 4.连接槽;

5.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 6.两侧位置的弧形龙骨;

7.连通孔; 8.方孔;

9.支撑连杆; 10.悬挂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力预制舱舱顶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2,电力预制舱舱顶的主体框架为框形钢梁1,框形钢梁1为型钢焊接而成,型钢上设有与预制舱体配合的紧固结构。在框形钢梁1的宽度方向设置10至20根横向梁2,横向梁2的数量根据电力预制舱的尺寸进行设置,只要符合舱顶的强度即可。

参见附图4,在框形钢梁1上设置弧形舱顶3,弧形舱顶3跨设在框形钢梁 1上,弧形舱顶3的两边形成与框形钢梁1连接的连接槽。弧形舱顶3的高度与宽度比为1:13至1:10,弧形舱顶3的弧形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弧、双曲线弧中的一种。附图中的弧形舱顶3的高度为100至120mm,宽度为1800至2000mm。弧形比例可根据实际预制舱的尺寸进行调整,以达到风力有受力分解的作用。

参见附图5、6,根据预制舱的长度不同,弧形舱顶3可分成多个子舱顶组装而成,以减少舱顶的加工难度。子舱顶的数量根据预制舱的长度确定,一般为5至10个。子舱顶铆接或焊接而成,拼接处密封处理,拼接处设置密封部件,比如密封垫或者密封毡等。在框形钢梁上的最两侧和中间位置布置若干块弧形龙骨5、6,弧形龙骨5、6可设置两块并排为一组,图中的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 5为38块,两侧位置的弧形龙骨6各1块。弧形舱顶3固定在弧形龙骨5、6上,弧形龙骨5、6的上端与弧形舱顶3的曲面匹配。两侧位置的弧形龙骨6与框形钢梁1的边接位置设置连接槽4,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6上若干连通孔7,连通孔使舱顶内的气压保持平衡。

继续参见附图1、5、6,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5的靠近下端的位置开有方孔 8,在方孔8内固定设置支撑连杆9,支撑连杆9穿过并排设置的多个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5,支撑连杆9的两端与两侧的弧形龙骨6固定。方孔8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方孔8在中间位置的弧形龙骨5上对称分布,对应的支撑连杆9也为多个,对弧形舱顶3进行支撑。

参见附图3,在弧形舱顶3内设置若干个悬挂体10,悬挂体10呈地线排列,支撑连杆9与悬挂体10配合固定。悬挂体10为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部件。悬挂体10对支撑连杆9的中间位置进行支撑,减少支撑连杆9的法向挠度。

对预制舱舱顶进行安装时,先将弧形龙骨5、6固定框形钢梁1上,然后将支撑连杆9穿入固定在方孔8内。将弧形舱顶3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固定在弧形龙骨5、6上,然后将悬挂体10与固定在弧形舱顶3内,悬挂体10下方L形结构将支撑连杆9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